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烧伤修复后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涛 周建文 +2 位作者 陈雅洁 彭昶 王德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烧伤修复后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诊治的80例烧伤修复后瘢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烧伤修复后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诊治的80例烧伤修复后瘢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A型肉毒毒素治疗,选择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瘢痕恢复状况,比较其瘢痕厚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完全上皮化时间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疼痛状况改善加以评估,并通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及瘢痕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完全上皮化时间及疼痛VAS评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烧伤修复后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可加快瘢痕组织消退,缓解痒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 A型肉毒毒素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
下载PDF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6
2
作者 明志国 +6 位作者 雷晋 段鹏 谭江琳 娄季鹤 狄海萍 王德运 黄跃生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大面积烧伤、头面颈部深度烧伤、吸入性损伤等易出现气道水肿、狭窄、梗阻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及时行气管切开置管是重要的救治措施,而部分医院存在认识不足与处理不当,导致患者气道梗阻发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置管技术为危重症烧伤急救... 大面积烧伤、头面颈部深度烧伤、吸入性损伤等易出现气道水肿、狭窄、梗阻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及时行气管切开置管是重要的救治措施,而部分医院存在认识不足与处理不当,导致患者气道梗阻发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置管技术为危重症烧伤急救与成批烧伤的救治提供了便利,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就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置管的指征、时机、方法、拔管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撰写了《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气管切开术 置管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青蒿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
3
作者 石茜 杨子晨 +2 位作者 张建 廖丹溪 张一鸣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63-1475,共13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其体外实验,探讨青蒿应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系统...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其体外实验,探讨青蒿应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系统中获得青蒿的活性成分,使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青蒿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相关靶点。获得共同靶点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青蒿主要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青蒿提取物及筛选出的青蒿主要潜在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实验,探究其最小抑菌浓度,与常用抗脓肿分枝杆菌抗生素的体外联合作用,及其对脓肿分枝杆菌活力的影响。结果共发现48个青蒿靶点参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MMP9、MAPK3、CASP3、IL2、CASP1、MMP2共6个靶点预测为通过青蒿治疗该疾病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表明,青蒿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炎症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该疾病。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青蒿与这些核心靶点具有高亲和力。筛选出柽柳黄素、艾黄素、双氢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单独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200、100、100、100μg/mL。联合使用青蒿提取物后,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的MIC值都较单独使用时下降,下降倍数为2~8倍。结论青蒿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其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并与部分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脓肿分枝杆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最小抑菌/杀菌浓度
下载PDF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家平 +1 位作者 王唯依 黄跃生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4期210-215,共6页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指导休克复苏、液体管理等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PiCCO监测技术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日趋增多,但如何在烧伤患者中实施PiCCO监测,正确理解PiCCO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以及...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指导休克复苏、液体管理等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PiCCO监测技术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日趋增多,但如何在烧伤患者中实施PiCCO监测,正确理解PiCCO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以及基于PiCCO监测参数指导严重烧伤救治,尚缺乏统一认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国内烧创伤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文献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临床经验,撰写制订《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同行20年 共谱发展新篇章: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与《中华烧伤杂志》
5
作者 罗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1-1112,共2页
《中华烧伤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最重要、最权威的刊物之一。自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刊出版发行以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设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作为承办单位,几代西南医院全军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最重要、最权威的刊物之一。自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刊出版发行以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设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作为承办单位,几代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人一直举全所之力,将《中华烧伤杂志》作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大力关爱、支持与帮助下,《中华烧伤杂志》整体水平与质量跃升到了一个个新台阶。我们研究所也以《中华烧伤杂志》为抓手与牵引,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研究所 西南医院 出版发行 《中华烧伤杂志》 整体水平 学科建设 新篇章
原文传递
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石一芩 刘蕾 +2 位作者 黎宁 罗高兴 李海胜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预防
原文传递
烧伤后认知障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月 梁光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0-794,共5页
烧伤后认知障碍是烧伤患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激活、血脑屏障破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衡、神经细胞改变等相关。针对其机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将是未来减少烧伤后认知障碍的最优选择。该文就... 烧伤后认知障碍是烧伤患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激活、血脑屏障破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衡、神经细胞改变等相关。针对其机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将是未来减少烧伤后认知障碍的最优选择。该文就烧伤患者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风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及时准确地评估、处理及预防烧伤患者认知障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宗华 范姜珊 +3 位作者 米元元 陈陵 解浪浪 黎宁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3-580,共8页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ta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ta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分级,总结最佳证据。结果共检索纳入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追溯2篇系统评价)、2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队列研究和1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均较高。从操作前评估、置管操作、建立监测系统、管路维护、监管与教育方面总结出37条有关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结论从5个方面总结出37条有关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科学、规范的PiCCO监测与护理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症监护病房 血流动力学 循证实践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重视精准烧伤医学体系的建设与推广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高兴 孙晓艳 吴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2-617,共6页
近年来,精准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观念固化、方法与工具缺乏等原因,精准医学在烧伤外科中的进展与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该文从烧伤创面面积与深度的精准诊断、烧伤创面的精准治疗、烧伤并发症的精准监测与诊治、精准烧伤康复... 近年来,精准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观念固化、方法与工具缺乏等原因,精准医学在烧伤外科中的进展与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该文从烧伤创面面积与深度的精准诊断、烧伤创面的精准治疗、烧伤并发症的精准监测与诊治、精准烧伤康复治疗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加强精准烧伤医学体系建设与推广的必要性及可能策略,希望能引起烧伤医务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以快速推动我国精准烧伤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烧伤 烧伤深度 烧伤瘢痕 烧伤康复
原文传递
自制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治疗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曼 罗浩轩 +1 位作者 周平 邓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自行研发的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对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颈部浅度烧伤(日晒伤)患者100例,病程均... 目的观察并探讨自行研发的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对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颈部浅度烧伤(日晒伤)患者100例,病程均在15 d以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新型敷料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5±14)岁]和常规敷料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9±12)岁],新型敷料组患者面颈部创面采用自制的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湿敷,常规敷料组患者面颈部创面采用常温硼酸溶液敷料湿敷,湿敷3次/d。对比2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治疗14 d时(14 d内出院者记录出院当天数据)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和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治疗14 d时累计痊愈患者数,以及整体疗效。采用自制便利度调查问卷对操作护士进行调查,比较2种敷料操作所需时间及便利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EAS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6、1.492,P>0.05)。治疗14 d,新型敷料组患者的EASI评分为(2.4±0.4)分,明显低于常规敷料组的(4.6±0.7)分(t=3.552,P<0.01);新型敷料组患者的VAS评分为(0.51±0.12)分,明显低于常规敷料组的(0.98±0.19)分(t=3.496,P<0.01)。治疗14 d,新型敷料组患者日晒伤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敷料组(Z=-6.690,P<0.01),日晒伤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敷料组(Z=3.787,P<0.01)。护士完成新型敷料操作所用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敷料(Z=-5.575,P<0.01),且认为新型敷料的操作较常规敷料更方便(Z=-4.304,P<0.01)。结论新型硼酸湿性敷料较常规敷料可缩短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痊愈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同时新型敷料较常规敷料缩短了护士完成护理操作的时间且使用起来更加便利,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新型浅度烧伤治疗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类 晒伤 敷料
原文传递
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院内转运危重烧创伤患者能力培训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宁 陈华玲 +3 位作者 李茂君 黄玉群 李海胜 王丽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的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符合入选标准的55...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的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符合入选标准的55名女性低年资护士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7名,年龄(24.0±0.9)岁]和联合组[28名,年龄(24.2±0.8)岁]。采用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对常规组护士进行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培训,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的方式对联合组护士进行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培训。培训前、后,均采用自制理论考卷和技能考核项目对护士进行考试和考核,统计并比较其得分;均采用自制应急能力评分系统对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操作技术能力、专科业务能力、护患沟通能力5个维度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考核评估,统计并比较其得分。统计并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在转运危重高仿真模拟人(以下简称模拟人)过程中,物品准备不全、患者沟通效果不佳、管道护理不到位、交接不清、终末处理不到位的转运护理措施执行不规范率;统计并比较培训后模拟人转运病情变化率及转运成功率。考核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并比较护士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χ^(2)检验或Yates矫正χ^(2)检验。结果纳入的55名护士均全程参与培训、考试、考核及调查问卷的填写。培训前,2组护士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联合组护士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3.89、-4.24,P<0.05)。培训前,2组护士应急处置能力各维度考核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联合组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操作技术能力、专科业务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6.49、-6.44、-2.21、-2.85、-2.34,P<0.05)。培训前,2组护士转运护理措施执行不规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联合组护士的物品准备不全、交接不清、终末处理不到位的不规范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3.87、5.89、5.28,P<0.05)。培训后,联合组护士的模拟人转运病情变化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3%(9/27),χ^(2)=5.89,P<0.05;转运成功率为96.43%(27/2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07%(20/27),χ^(2)=3.87,P<0.05。考核后,联合组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总得分及对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满意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5.22、4.67、10.71,P<0.05);2组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基础的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显著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转运危重烧创伤患者护理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护士 循证护理学 危重症护理 低年资护士 思维导图 情景模拟
原文传递
重视烧伤后凝血异常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高兴 张清荣 +1 位作者 钱卫 李海胜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1-406,共6页
凝血异常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种类与临床表现差异大,危害性大。但直到目前,临床上对烧伤后凝血异常重视程度仍不够。建议通过加强患者凝血状况监测、手术管理、感染防治、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 凝血异常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种类与临床表现差异大,危害性大。但直到目前,临床上对烧伤后凝血异常重视程度仍不够。建议通过加强患者凝血状况监测、手术管理、感染防治、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等,以达到进一步有效防治烧伤后凝血异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凝血异常 监测 治疗
原文传递
浅谈烧伤感染的分类与诊断命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高兴 詹日兴 +1 位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感染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烧伤治疗的重要任务。临床上对感染尤其是烧伤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救治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该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希望能... 感染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烧伤治疗的重要任务。临床上对感染尤其是烧伤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救治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该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烧伤感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烧伤脓毒症 烧伤脓毒症休克
原文传递
吸入性损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光华 +5 位作者 朱峰 黄跃生 吴军 孙永华 夏照帆 付小兵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4期204-209,共6页
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缺乏有效的诊治规范。本文根据国内已形成的吸入性损伤诊治经验,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 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缺乏有效的诊治规范。本文根据国内已形成的吸入性损伤诊治经验,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断和评估以及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吸入性损伤规范化的临床处理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尿量监测应用于烧伤休克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庆玲 王庆梅 +1 位作者 黎宁 罗奇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1,共3页
休克期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重要措施,抗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损害的效果,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在这个监测手段多样化、精确化的时代,精准的尿量监测在指导抗休克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复苏指标之一,尿量... 休克期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重要措施,抗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损害的效果,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在这个监测手段多样化、精确化的时代,精准的尿量监测在指导抗休克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复苏指标之一,尿量较全面地反映了体循环状态,但也存在不能反映微循环和体循环各环节状态及细胞氧代谢不足的问题。将尿量结合其他监测指标应用,仍可指导休克防治。本文对尿量监测在指导烧伤休克防治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尿量监测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高乳酸值与死亡风险关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晓斌 陈建 +3 位作者 杨雨婷 彭曦 颜洪 彭毅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6-332,共7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清乳酸值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和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清乳酸值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和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111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2岁,烧伤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患者入院后均行抗休克治疗。(1)按照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29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简化烧伤严重指数(ABSI)、伤后入院时间、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数、合并急性肾衰患者数,以及入院时与入院后12、24、36、48h血清乳酸值。(2)按照入院后48h血清乳酸值最佳阳性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入院后48h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比容、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入院后48h平均动脉压,入院后48h内平均尿量、入院后48h内静脉补液总量、入院后第1个24h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入院后第1个24h每1%体表面积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入院后第1个24h每千克体质量每小时尿量、院内死亡百分比。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127例患者入院后48h血清乳酸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测定最佳阳性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血清乳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ABS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4.476、5.727,P<0.01),而组间其他指标水平相近。(2)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2、24、36、48h血清乳酸值分别为(4.00±0.28)、(4.50±0.26)、(4.02±0.31)、(3.48±0.22)、(3.40±0.19)mmol/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3.30±0.21)、(3.20±0.19)、(2.33±0.17)、(1.85±0.18)、(1.50±0.09)mmol/L,t=14.552、29.603、38.133、40.648、74.973,P<0.05或P<0.01)。(3)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48h血清乳酸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853,95%置信区间=1.342~2.559,P<0.01。(4)对127例患者死亡预测的入院后48h血清乳酸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为0.811(95%置信区间=0.699~0.924,P<0.01),血清乳酸值的最佳阳性截断值为1.75mmol/L,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达75.0%、特异度达79.5%。(5)高乳酸组34例与正常乳酸组93例患者在烧伤总面积、ALT、AST、ALP、PT、血清总胆红素、入院后48h内静脉补液总量以及入院后第1个24h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院内死亡百分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2、6.797、10.367、2.089、2.880、4.517、2.984、4.044,χ^2=58.498,P<0.05或P<0.01);组间其他指标水平相近。(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和血清总胆红素是血清乳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21、1.064,95%置信区间=1.001~1.040、1.001~1.132,P<0.05。结论入院后48h血清乳酸值能独立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肝脏损伤是导致烧伤休克期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广泛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与复苏过程给予大量液体是导致腹腔脏器损伤加重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乳酸 死亡 复苏术 毛细血管通透性 休克期 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月 黎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0-884,共5页
严重烧伤会导致持续性的代谢亢进,研究显示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治疗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本文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营养益处及非营养益处(维持肠黏膜功能和... 严重烧伤会导致持续性的代谢亢进,研究显示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治疗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本文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营养益处及非营养益处(维持肠黏膜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及促进创面愈合)、营养治疗介入的时机和途径、能量评估方法及营养监测等,旨在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单核-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对创面愈合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成 张晓容 +4 位作者 胡晓红 黄勇 王珏 罗高兴 贺伟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主要由骨髓中单核细胞前体、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和DC分布在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发挥免疫监控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作用。然而,不同部位的这些细胞在组织形态...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主要由骨髓中单核细胞前体、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和DC分布在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发挥免疫监控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作用。然而,不同部位的这些细胞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即使是同一器官中的巨噬细胞也不尽相同。皮肤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主要包括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以及真皮中的巨噬细胞和真皮树突状细胞(dDC),它们共同参与调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生成和组织重塑,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异质性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海胜 罗高兴 袁志强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9-1204,共6页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是烧伤早期常见的临床问题和治疗难点之一。目前认为,局部缺血缺氧,持续性炎症反应,感染,失衡的局部微环境,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等是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多种防治烧伤创面进行...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是烧伤早期常见的临床问题和治疗难点之一。目前认为,局部缺血缺氧,持续性炎症反应,感染,失衡的局部微环境,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等是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多种防治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主要包括:正确冷疗、改善创面血流灌注、早期清创、改善创面微环境、防治创面感染、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创面氧化应激等。本文着重对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烧伤创面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进行性加深 防治
原文传递
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文盛 向飞 +6 位作者 宋华培 张灿 张兵钱 吕艳玲 袁红萍 胡高中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4...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4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纳入老年组,将同期124例入院时年龄在18~59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86例、女38例,年龄18~59岁)纳入中青年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如下指标。(1)伤后第1、2个24h的补液量和尿量,入院时及伤后24、48h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2)入院时、休克期、伤后3~7d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红素、血肌酐、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3)病重病危天数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成组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h补液量及伤后第2个24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1.307,1.110,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第1个24h尿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t=5.628,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24、48h血红蛋白(t=0.011、1.075、0.239)、血细胞比容(t=0、0.033、0.199)及血乳酸水平(t=0.017、1.002、0.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d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0.001,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CK-MB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017,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0.002,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6.485,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226、12.299,P<0.05或P<0.01);2组患者伤后3~7d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休克期及伤后3~7d氧合指数分别为(371±16)、(263±16)、(228±18)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420±13)、(327±13)、(281±17)mmHg(t=5.650、9.782、4.856,P<0.05或P<0.01)。2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0.588,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3~7d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中青年组(t=6.636,P<0.05)。(3)老年组患者的病重病危天数、病死率分别长于、高于中青年组(Z=-2.303,χ^2=13.676,P<0.05或P<0.01)。结论与中青年严重烧伤患者相比,在休克期同等组织灌注的情况下,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凝血系统损伤明显,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老年人 死亡率 脏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