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护理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琳 郭燕丽 +4 位作者 邹野 王艳 王文婷 尚永宁 胡绍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在我科行TEE检查的患者39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8月行TEE检查的患者479例作为观...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在我科行TEE检查的患者39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8月行TEE检查的患者479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检查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TEE检查成功率相似,均无食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EE检查时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规范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确度及临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庆玲 王开发 +7 位作者 李永勤 高鹏 黎宁 陶莉菊 郝芬 武艳军 罗奇志 王庆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组。根据尿量监测的方法分为人工监测组(对照组,34例)和设备监测组(试验组,34例),每名患者监测时间为8 h。对照组由护士目测一次性集尿袋刻度监测患者尿量值,试验组使用尿流量动态监测仪自动监测患者尿量,2组均使用量筒对该小时尿量进行复测。统计2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值,并与量筒所测得的该小时尿量标准值进行对照。记录对照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实际测量时间点。对数据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人工测量对照组测量偏差值的中位数为15.00 mL,测量偏差率的中位数为17.75%,高于试验组的偏差值(2.00 mL)和测量偏差率(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可决系数(R2=0.999)高于对照组(R2=0.860),并且试验组回归方程的斜率(0.988)比对照组(0.890)更加接近1。试验组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的百分比(93.75%)与对照组(14.00%)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272个尿量测量时间点,其中对照组的准点测量次数仅为34次(12.50%),最大测量时间误差为20 min,中位数为10 min;而试验组的所有实际测量时间点均与计划测量时间点一致,无测量时间误差。χ2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测量时间准点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度远高于人工监测,具有更好的临床适用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量 监测 精度 烧伤监护室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曾庆玲 王庆梅 +2 位作者 陶利菊 郝芬 罗奇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5-852,共8页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以此建立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10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31例(男190例、女41例,年龄...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以此建立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10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31例(男190例、女41例,年龄18~60岁)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最终预后分为存活组173例和死亡组58例。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程度、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和尿量系数,入院后首次碱剩余、休克指数、血细胞比容(HCT),有无院前补液、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计算入院时简化烧伤严重指数(ABSI)、Baux评分。根据呼吸机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使用呼吸机组131例和未使用呼吸机组100例,统计2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吸入性损伤发生情况和程度;根据CRRT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进行CRRT组59例和未进行CRRT组172例,统计2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和烧伤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据此建立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和计算一致性系数来评估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根据死亡风险的列线图得到231例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结果(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烧伤指数、入院时ABSI、吸入性损伤程度、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补液系数、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及入院时Baux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96、-7.301,χ2=18.304、63.065、23.300、13.073、34.240、59.586,t=-7.536,P<0.01)。(2)使用呼吸机组和未使用呼吸机组患者死亡情况、吸入性损伤伤发生情况及程度、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40、17.394、25.479,Z=-6.557、-7.049,P<0.01)。(3)进行CRRT组和未进行CRRT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和烧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2,Z=-47.421、-6.678,P<0.01)。(4)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和烧伤指数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277、5.587、1.067,95%置信区间=1.073~10.008、2.384~13.093、1.038~1.096,P<0.05或P<0.01)。(5)列线图预测模型初始一致性系数为0.90,校正后的一致性系数为0.89,校正前后的一致性系数相近且均较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和预测效果较好。ROC曲线最佳阈值为0.23,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是86.0%、特异度是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置信区间=0.86~0.94,P<0.01)。结论烧伤程度重及器官的损伤和/或衰竭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基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和烧伤指数3个指标建立的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预测 死亡风险 列线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尿量监测应用于烧伤休克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庆玲 王庆梅 +1 位作者 黎宁 罗奇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1,共3页
休克期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重要措施,抗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损害的效果,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在这个监测手段多样化、精确化的时代,精准的尿量监测在指导抗休克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复苏指标之一,尿量... 休克期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重要措施,抗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损害的效果,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在这个监测手段多样化、精确化的时代,精准的尿量监测在指导抗休克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复苏指标之一,尿量较全面地反映了体循环状态,但也存在不能反映微循环和体循环各环节状态及细胞氧代谢不足的问题。将尿量结合其他监测指标应用,仍可指导休克防治。本文对尿量监测在指导烧伤休克防治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尿量监测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