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射病大鼠建模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研究
1
作者 罗正汉 胡丹 +6 位作者 张琪 吕恒 路大峰 弓大元 梁富源 张锦海 汪春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01-1505,1496,共6页
目的构建热射病大鼠模型,探讨劳力型热射病(EHS)与非劳力型热射病(CH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60),其中实验组又分为CHS组(n=30)和EHS组(n=30),实验组根据热射病起始时间再... 目的构建热射病大鼠模型,探讨劳力型热射病(EHS)与非劳力型热射病(CH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60),其中实验组又分为CHS组(n=30)和EHS组(n=30),实验组根据热射病起始时间再分为0、2、4 h 3个亚组,各10只大鼠。通过模拟高温高湿环境,跑台剧烈运动直至肛温达42℃,构建EHS大鼠模型;CHS大鼠模型构建则为不跑台运动直至肛温达42℃。建模成功后,解剖大鼠取全身脏器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后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脏器的病理变化;以建模成功开始记为0 h,对每只大鼠分别在0、1、2和4 h通过剪鼠尾方式连续取血,分离血清后再通过ELISA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抗炎因子IL-4、IL-10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建模期间,实验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鼻腔出血、脚掌红肿、蜷缩畏冷甚至平摊不动等症状,而大鼠核心温度先逐渐升高至42℃左右,然后又恢复到正常。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脏器都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变化,且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随时间不断加重。炎症因子定量后发现,CHS组和EHS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6水平先增加后下降,在建模成功2 h后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028);TNF-α水平在CHS组中一直增加,在EHS组中一直在下降。CHS组和EHS组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先增加后降低,在建模成功后1 h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002);而IL-4水平在两组中一直在下降。结论热射病可能以触发炎症风暴的形式致使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失衡,从而导致炎症损害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病理表现,而IL-6和IL-10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促炎和抗炎的双刃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炎性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