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叶彤 范小东 +5 位作者 周桃莉 丁艳 马婷 应易航 徐文岳 张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可引起弓形虫脑病、眼病,甚至先天性弓形虫病。近年来,对弓形虫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探讨宿主重要器官弓...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可引起弓形虫脑病、眼病,甚至先天性弓形虫病。近年来,对弓形虫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探讨宿主重要器官弓形虫病发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为弓形虫病免疫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脑病 弓形虫眼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 免疫应答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CH5138303抗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祝庆民 李晋涛 +1 位作者 吴玉章 何海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CH5138303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人肠上皮细胞Caco-2感染轮状病毒Wa株模型评价CH5138303对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流式细胞术评价CH5138303抑制轮状病毒Wa株感染肠上皮细胞Caco-2感染效率;同时通过检测新...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CH5138303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人肠上皮细胞Caco-2感染轮状病毒Wa株模型评价CH5138303对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流式细胞术评价CH5138303抑制轮状病毒Wa株感染肠上皮细胞Caco-2感染效率;同时通过检测新生病毒的滴度评价高、低浓度(10μmol/L、1μmol/L)CH5138303抑制活性轮状病毒的生成效果;进一步,使用乳鼠体内实验,评价口服CH5138303抑制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腹泻发生程度及重症致死性轮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结果(1)CH5138303显著抑制轮状病毒感染建立;(2)CH5138303强烈抑制活性轮状病毒的生成;(3)不同浓度(10μmol/L、1μmol/L)CH5138303抑制效率分别为90%及80%;(4)CH5138303显著缓解轮状病毒乳鼠腹泻症状;(5)CH5138303显著降低重症致死性轮状病毒感染模型中小鼠死亡率;(6)CH5138303细胞毒性较常见的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17-AAG显著较低。结论Hsp90抑制剂CH5138303能显著抑制轮状病毒复制,延缓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特别是有效的降低重症致死性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从而有助于高效特异性抗轮状病毒药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 CH5138303 轮状病毒 腹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CF-1对HIV-1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康静 何家琛 +4 位作者 胡丽 郑妤好 叶树森 梁君瑜 李芝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4-808,820,共6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TCF-1对HIV-1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使用HIV-1特异性抗原肽刺激病人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数目、TCF-1和T细胞耗竭相关的标志物的表...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TCF-1对HIV-1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使用HIV-1特异性抗原肽刺激病人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数目、TCF-1和T细胞耗竭相关的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的HIV-1病毒滴度。结果本研究发现,HIV-1慢性感染者的HIV-1特异性CD8^(+)T细胞中的TCF-1高表达的细胞亚群具有较好的细胞效应功能、较低的抑制性受体TIM3表达水平,并且TCF-1+CD8^(+)T细胞数目与血清中的HIV-1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TCF-1对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控制HIV-1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D8+T细胞 TCF-1 PD-1
下载PDF
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岳帅 宋镇渤 +2 位作者 孙文娟 李红丽 赵先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综述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机制""锶""骨细胞""雷奈酸锶""Osteoporosis""Strontium""Strontium Ranelate"等... 目的:综述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机制""锶""骨细胞""雷奈酸锶""Osteoporosis""Strontium""Strontium Ranelat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含锶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7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包括结合钙离子敏感受体、上调转化生长因子水平、调节成骨相关标志物表达等促进骨细胞形成;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节κB抑制蛋白α(IκBα)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成骨相关基因、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MSCs成骨分化;改善骨的微观结构,增强骨强度。临床常用含锶药物为雷奈酸锶,其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相比,雷奈酸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细胞 破骨细胞 雷奈酸锶
下载PDF
结直肠癌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偲程 武丽萍 +4 位作者 赵华文 张定林 贺建 舒为群 周紫垣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2210-2215,共6页
结直肠癌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疾病与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有关。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如Her-2、Braf、C-myc、PIK3CA、K-ras等)一旦突变活化,可使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使细胞发生恶性增... 结直肠癌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疾病与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有关。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如Her-2、Braf、C-myc、PIK3CA、K-ras等)一旦突变活化,可使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使细胞发生恶性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可抑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如SLC5A8、APC、DCC、p53、PTEN等),通常情况下与原癌基因一起维持细胞代谢的相对稳定,当这些抑癌基因发生缺失等突变时,则也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致肿瘤发生。探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其引起的相应信号通路的变化,根据突变靶点研究靶向阻断药物,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诊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而为结直肠癌的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选取了跟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就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早产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凌星 朱大伟 +1 位作者 郑秀恵 李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国内早产定义为孕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目前明确的预测早产的方法主要有既往流产史或者早产史以及妊娠中期宫颈长度≤25 mm。近年来,超声监测宫颈长度、依据一些生物标志物如胎儿纤连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胎盘α微球蛋... 国内早产定义为孕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目前明确的预测早产的方法主要有既往流产史或者早产史以及妊娠中期宫颈长度≤25 mm。近年来,超声监测宫颈长度、依据一些生物标志物如胎儿纤连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胎盘α微球蛋白-1、炎性因子等对预测早产发生有新的进展。妊娠结合宫颈长度和宫颈硬度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较高,对高危孕妇的基因筛查也为临床管控提供参考。本文将对早产预测的一些新观点和手段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预测 宫颈物理属性 生物标志物 基因筛查
下载PDF
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季齐(综述) 励思嘉(综述) +4 位作者 赵君波(综述) 熊匀(综述) 郑蕴鑫(审校) 谢姝婉(审校) 朱志茹(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2566-2573,共8页
睡眠障碍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睡眠障碍会加剧ASD儿童病程发展,增加护理难度和成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导致ASD儿童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表明,睡眠-觉... 睡眠障碍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睡眠障碍会加剧ASD儿童病程发展,增加护理难度和成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导致ASD儿童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表明,睡眠-觉醒相关神经环路结构功能异常与睡眠障碍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首先,ASD儿童蓝斑(locuscoeruleus,LC)-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系统超兴奋活动、下丘脑后部组胺受体增加、下丘脑外侧-食欲素系统活动增强以及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转运体功能异常可导致其觉醒延长。其次,ASD儿童丘脑网状核功能异常,短链脂肪酸、铁元素、维生素A等物质水平降低会导致其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异常,而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动增强以及杏仁核调控作用异常可扰乱其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此外,ASD儿童脑内褪黑素水平降低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结构功能改变可导致其睡眠时相转换异常。因此,研究ASD儿童睡眠障碍病理特征并探索其神经机制对进一步寻找针对其核心症状的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自闭症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类器官研究历程及在脑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牛家辉 牛可为 星懿展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1期183-186,共4页
类器官是三维结构的细胞培养产物,重现了器官的某些关键细胞类型和功能特征,可从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或成体干细胞衍生而来。在保留原始干细胞的前提下不断分裂分化,形成与来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微细胞团... 类器官是三维结构的细胞培养产物,重现了器官的某些关键细胞类型和功能特征,可从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或成体干细胞衍生而来。在保留原始干细胞的前提下不断分裂分化,形成与来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微细胞团。在药物研发、药物毒副作用评价及精准医疗等方面,类器官优于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应用于体外实验。因此,类器官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脑类器官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3D培养 疾病模型 药物筛选
下载PDF
基于血液学参数的急性高原反应潜在预测指标的筛查分析
9
作者 叶梓 刘鑫源 +1 位作者 陈郁 罗勇军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560-3566,共7页
目的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持续记录平原汉族人群在高原暴露后生理参数的变化,筛选出AMS和高原习服良好人员之间的差异性预测指标。方法招募健康平原汉族人员46例建立研究队列,于平原(海拔500 m,CQ)、... 目的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持续记录平原汉族人群在高原暴露后生理参数的变化,筛选出AMS和高原习服良好人员之间的差异性预测指标。方法招募健康平原汉族人员46例建立研究队列,于平原(海拔500 m,CQ)、到达高原(海拔3650 m)第2天(LS_(1))、第23天(LS_(2))、第44天(LS_(3))、第65天(LS_(4))分别检测其基本生理和血液学参数,并根据到达高原第2天的2018版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评分系统(LLS)量表评分分为AMS组和非AMS组,分析组间参数差异和持续变化。结果AMS组和非AMS组在任何时间点上,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血压(BP)、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基本生理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参数中仅清蛋白在到达高原第2天和第44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LB升高与AMS发病率下降明显相关(OR=0.676,95%CI:0.511~0.894,P=0.006)。结论SpO_(2)、RBC、Hb、HCT可能对AMS并无预测价值,而ALB可能是AMS发生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其升高可能在避免AMS发生,促进高原习服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 血液指标 清蛋白 高原习服
下载PDF
基于E2F靶点基因集和免疫亚型差异的肝细胞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何锶 赵杨 +5 位作者 朱永乾 吴卓翼 吴英 谢君蓉 郑登烨 简红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种类,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较差,其有效的预后预测也面临巨大挑战。许多研究已证实E2F基因家族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基因标志物是癌症的重要预后因素,因此,本研究利用TCGA数据库筛选E2F基因家...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种类,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较差,其有效的预后预测也面临巨大挑战。许多研究已证实E2F基因家族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基因标志物是癌症的重要预后因素,因此,本研究利用TCGA数据库筛选E2F基因家族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HCC基因标志物,建立新的HCC风险评分模型,并预测HCC潜在治疗靶点。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大型HCC (LIHC)队列(424例样本)。进行了基因集富集分析、基因集单样本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单样本富集分析分数聚类后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通过Lasso回归筛选标志基因并建模,根据模型计算患者得分并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语言软件。最后在Cbioportal数据库查询风险模型的标志基因在TCGA-HCC样本中的基因变异情况,从String数据库中下载蛋白互作信息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确认了与HCC密切相关的E2F靶点基因组和免疫相关差异基因后,从中筛选到了与HCC患者总生存率明显相关的7个基因(CYR61,FBLN5,LPA,SAA1,SDC3,SERPINE1,SSRP1),建立7-mRNA预后模型:风险评分=-0.55×CYR61表达-0.18×FBLN5表达-0.17×LPA表达-0.06×SAA1表达+0.31×SDC3表达+0.38×SERPINE1表达+1.08×SSRP1表达。该模型ROC的AUC值为0.8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评分患者预后不良(P<0.001),高、低风险评分对预后的区分度与肿瘤大小和UICC分期相似,而比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BMI值更好。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7-mRNA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独立于临床因素。此外,联合蛋白组学找到7个基因中的关键基因SERPINE1和LPA,预测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可能是治疗HCC的新的靶途径。结论:本研究揭示了7个基因与E2F靶点和免疫的相关关系,为HCC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建立了有较高预测准确性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然而,多基因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仍需大量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被纳入的多基因模型的基因功能和参与的机制仍尚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E2F转录因子类 免疫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温度对斯氏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杰 王盼 +3 位作者 于莎莎 刘子栋 吴振东 王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斯氏按蚊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EP1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气候变化对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动物模型,分别在24℃... 目的研究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斯氏按蚊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EP1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气候变化对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动物模型,分别在24℃和28℃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感染后9 d解剖蚊中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疟原虫卵囊发育情况并计数,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疟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斯氏按蚊TEP1分子的转录水平。结果在24℃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91.7%,感染度为(403.9±37.09)个/蚊。在28℃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38.8%,感染度为(38.63±13.91)个/蚊。24℃组的按蚊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28℃组(P<0.001)。于吸血感染当天但尚未吸血时和吸血感染疟原虫后的第5天、第7天及第9天,斯氏按蚊的TEP1转录水平在28℃的条件下均高于24℃,提示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感染前基础免疫力和疟原虫感染中后期的免疫杀伤力28℃组均高于24℃组。结论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较大,24℃较28℃的环境更适宜于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天然免疫反应可能是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影响的原因和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 温度 传疟能力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脑肠轴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楚南 张景宇 +1 位作者 戴双双 刘阳珷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1-847,共7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及其并发症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此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TBI的病理过程,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TBI的病理过程与脑肠轴内菌群、代谢产物、炎症因子、神经体液改变的关系受到广泛... 创伤性脑损伤(TBI)及其并发症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此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TBI的病理过程,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TBI的病理过程与脑肠轴内菌群、代谢产物、炎症因子、神经体液改变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深入地揭示了TBI对脑肠轴的作用方式,也为进一步改善TBI救治率和恢复水平提供了新靶点。但脑肠轴精细而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及TBI患者基础情况的异质性,极大地限制了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及临床转化。笔者就TBI对脑肠轴的影响及脑肠轴在TBI病理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脑肠轴与TBI的相互关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病理过程 脑肠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