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曙 田春鸥 +6 位作者 李锦 张磊 戴冬伟 钟婧娇 王来兴 刘建民 洪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481-484,共4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根据不同的责任血管类型,将病例分为两组:特殊组(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 19例,普通组(责任血管...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根据不同的责任血管类型,将病例分为两组:特殊组(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 19例,普通组(责任血管不含椎基底动脉) 90例。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术后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特殊组病人术后远期疗效比普通组差(P=0.002),两组病人术后近期疗效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三叉神经痛病人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OR=355.844,95%CI:1.438~88027.285)。结论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远期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
作者 唐海双 左乔 +7 位作者 杨文进 李锦 方亦斌 洪波 许奕 杨鹏飞 黄清海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T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经DSA证实为TICAD、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16例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T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经DSA证实为TICAD、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16例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术后即刻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16例TICAD患者中男14例,女2例,年龄为16~63岁,中位年龄为37岁。患者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1例)、拳击伤(1例)、摔伤(1例)、颈部扭伤(1例)、高压水枪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示14例患者表现为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患者有2枚夹层动脉瘤。该15枚夹层动脉瘤中5枚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8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枚接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枚接受单纯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见7枚夹层动脉瘤不显影,1枚瘤颈显影,7枚瘤体少量显影。2例患者表现为单纯颈内动脉夹层,均接受单纯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均见夹层血管通畅。16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6例患者接受临床随访,15例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为5分,1例3分。14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13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血管内治疗对TICAD安全性高,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该结论尚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颈内动脉夹层 血管内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