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诊治现状分析:16家中心1 003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怀明 王贵玉 +20 位作者 黄颖 任黎 张宏 武爱文 韩加刚 舒晓刚 王贵英 杨盈赤 王自强 崔明 卢云 冯波 周建平 吴斌 童卫东 王辉 骆衍新 吴小剑 蔡建 姚宏伟 王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6-67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6家医疗中心200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6家医疗中心200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放化疗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学结果、随访数据,共7个部分77个字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假设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共收集确诊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患者资料1 003例,男性575例,女性428例,年龄(58.5±14.1)岁(范围:18~92岁)。乙状结肠癌占比最大,为31.8%(292/920),合并肝、肺转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7.9%(219/784)和8.3%(64/769)。术前血液学指标以癌胚抗原检测最为普遍(87.74%,880/1 003),阳性率为64.5%(568/880)。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腹膜转移的准确率为40.7%(280/688)。腹膜癌指数分期系统(PCI)评分<10分的患者占比最高,为59.6%(170/285)。27.0%(262/971)的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手术,72.0%(588/817)的患者行原发肿瘤切除术,55.4%(253/457)的减瘤手术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R)为0。21.0%(70/334)的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56.03%(562/1 003)的患者有完整随访记录,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0个月。与PCI≥20分患者相比,PCI<20分患者的原发肿瘤切除率更高(187/205比26/80,χ^2=105.085,P=0.000),CCR为0或1的比例更高(162/204比8/78,Z=-10.465,P=0.000)。不同手术方式的CCR存在差异(Z=-3.246,P=0.001),当拟行最大程度减瘤时,大多数术者会选择开放手术(含中转开腹)。原发肿瘤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00)。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术前诊断困难,原发肿瘤切除对延长术后生存时间作用明显。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规范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腹膜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叶景旺 田跃 +6 位作者 赵松 王李 张勇 黄彬 李凡 刘宝华 童卫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ta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达芬奇R-taTME手术的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步骤:患者取低平截石位,经肛距离肿...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ta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达芬奇R-taTME手术的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步骤:患者取低平截石位,经肛距离肿瘤远端1~2 cm荷包缝合。安置自制经肛手术平台,连接机器人,自荷包远端0.5 cm环形切开直肠进入"神圣界面";沿脏壁筋膜之间"自下向上"分离;后方分离至第3骶椎位置,前方分离至腹膜反折。重新安置腹部戳卡并连接机器人,经腹腔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后Toldt间隙;向近端清扫D3淋巴结,向远端分离至与经肛部分会师;自肛门拖出标本、切除,乙状结肠断端与直肠远端或肛管行端端吻合。分析总结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近期疗效。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参照Nagtegaal标准评估为完整、近完整和不完整。吻合口漏根据国际直肠癌研究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全组男性、女性各3例,年龄(62.6±2.6)岁,体质指数(20.5±3.0)kg/m2,肿瘤距肛缘距离(39.4±12.0)mm,肿瘤长径(33.6±9.2)mm。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总手术时间为(245.8±24.2)min,术中两次设备对接时间为(21.2±2.6)min,机器人下经肛全直肠系膜解剖时间(72.3±15.2)min,术中出血量(86.7±59.9)ml,吻合口高度(16.0±6.1)mm。全组患者无术中意外出血、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大体标本长度(177.0±33.3)mm,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5例达到完整,1例为近完整,远切缘的长度(20.2±3.2)mm,近端、远端和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T0N0期1例,T0N1期1例,T2N0期2例,T4N1期1例,T3N0期1例。前5例术后第1天均予以饮水,术后第2天进清流质饮食,术后3~6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7 d。第6例病例术后第3天出现B级吻合口漏,保守治愈。患者术后无死亡,无发生腹腔内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术后随访5~19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系统应用于taTME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远期结局仍然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手术
原文传递
基础研究在慢性便秘临床疗效提高中的推进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李 童卫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慢性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往往被低估。慢性顽固性便秘临床诊治较棘手,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发病机制不明有关。基础研究有望在未来明确顽固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提出终极解决方案的途径,提高临床疗效。目前... 慢性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往往被低估。慢性顽固性便秘临床诊治较棘手,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发病机制不明有关。基础研究有望在未来明确顽固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提出终极解决方案的途径,提高临床疗效。目前较受关注的基础研究方向包括肠神经系统(如肠神经细胞、肠神经递质、肠道感觉神经调控机制等相关研究)、肠道平滑肌细胞、Cajal间质细胞和骶神经调节术以及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目前基础研究仍然很初步,但已经为临床新药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神经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骶神经调节术 菌群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