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管膜下瘤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李金燕 陈小明 张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1-23,29,共4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SE)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E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成簇细胞增生组成,嵌入胶质细胞突起的致密纤维基质中,可见...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SE)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E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成簇细胞增生组成,嵌入胶质细胞突起的致密纤维基质中,可见稀疏区、密集区,有大的无细胞区,偶见轻微的假菊形团结构及小灶出血,均见微囊形成。肿瘤边界清楚,瘤细胞多呈裸核,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温和、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仁,无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例4、例5微囊结构显著。例3、5局部见玻璃样变性的血管及钙化。免疫组化示6例SE肿瘤细胞中GFAP、S-100呈弥漫阳性,Olig-2、CD34、P53、IDH1、NeuN阴性,2例ATRX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SE少见,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虽属WHO1级,但可复发,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下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AML2重排阴性腮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宋汉香 文双雪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腮腺MAML2重排阴性的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腮腺的WT-ME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检测,分... 目的探讨原发于腮腺MAML2重排阴性的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腮腺的WT-ME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瘤呈实性,多小叶状,边界大部分清楚,切面灰白、灰黄色,局部呈蜂窝状伴点灶性出血。镜检:大量呈多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部分透明细胞样上皮,丰富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间质,可见淋巴滤泡。嗜酸性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泡状核和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楚,上皮内可见异型黏液细胞,还可见灶性分布的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35βH11阳性、CD117部分阳性,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CK5/6、p63局灶阳性,S-100阴性,AB染色黏液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5%。FISH检测:MAML2重排阴性。结论MAML2基因易位是诊断WT-MEC的金标准,当MAML2重排阴性不能除外时,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 MAML2重排阴性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苏琳茜 郭乔楠 唐雪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2例消化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女22例,男10例...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2例消化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女22例,男10例;其中28例位于胃,3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直径0. 3~7 cm。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排列呈编织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反应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均弥漫强阳性,灶性表达CD34或SMA,不表达CD117、DOG-1、Desmin。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与经典型神经鞘瘤可能为不同的肿瘤实体,术前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S-100是病理诊断标记,肿瘤完全切除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 病理 诊断 S-100
下载PDF
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燕 张宇 唐雪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SC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O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混合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 目的探讨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SC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O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混合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多呈巢状、束状排列,局部可呈腺样或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淡红染,核呈短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清,具有轻~中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部分上皮样细胞胞质空淡或呈空泡状,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之间,部分呈片状分布,与梭形细胞存在移形过渡。间质见较多成熟淋巴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黏液变性。免疫表型:vimentin、S-100蛋白、EMA、Galetin-3和TTF-1均弥漫阳性,CK灶阳性,GFAP、Syn、CgA、p63、PR、ACTH、PRL、GH、TSH、FSH和LH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5%。术后分别随访9、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SCO临床少见,其病理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易误、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虽属WHOⅠ级,但可复发,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燕 唐雪峰 张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8期490-49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鼻腔SF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SFT均为男性,均发生于右鼻腔。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肿块... 目的探讨鼻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鼻腔SF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SFT均为男性,均发生于右鼻腔。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肿块最大径3cm^5cm。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下,边界较清,由交替分布的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似纤维母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胞质少,淡嗜红色,核呈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像(<1个/10HPF),组织结构多样,多杂乱排列,局部呈束状或席纹状,间质见大量红染的胶原纤维束沉积。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管壁薄,局部呈裂隙状,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其中1例局部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3例均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示3例肿瘤细胞CD34、STAT6、CD99、BCL-2均阳性,S100、SMA阴性,术后随访6~5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鼻腔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少见,应注意与该部位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该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局部可复发,偶见转移,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MRI征象与病理对照
6
作者 张枢书 龚明福 +2 位作者 龚季 张曦 张启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的MRI征象与病理特征的联系,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8例成人髓母细胞瘤的术前MRI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8例病灶位于中线区22例(小脑蚓部19例,第四脑室3例),位于小脑半...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的MRI征象与病理特征的联系,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8例成人髓母细胞瘤的术前MRI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8例病灶位于中线区22例(小脑蚓部19例,第四脑室3例),位于小脑半球45例(左侧32例、右侧13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MRI表现病灶信号多不均匀,可见“桑葚”样囊性变、瘤周水肿,实质部分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合并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MRI征象与其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膜尾征等继发征象,可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成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上皮间叶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英 肖华亮 郭乔楠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8期533-538,共6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由于其高度侵袭性,手术往往不能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切除,极易复发,预后差。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机制仍不清楚。文献报道胶质间叶转换(GMT)或上皮间叶样转换(EMT-like),参与调节GBM侵袭。多个家族...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由于其高度侵袭性,手术往往不能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切除,极易复发,预后差。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机制仍不清楚。文献报道胶质间叶转换(GMT)或上皮间叶样转换(EMT-like),参与调节GBM侵袭。多个家族转录因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调节EMT,使肿瘤细胞获得侵袭特征和穿透邻近间质,形成利于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微环境。本文就GBM中EMT-like的分子机制包括EMT因子、药物耐药、miRNA和新的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侵袭 上皮间叶样转换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右侧桥小脑区血管外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8
作者 易元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8-879,共2页
患者男性,74岁,因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稍缓解,伴发作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侧肢体麻木,既往史无特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病理征阴... 患者男性,74岁,因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稍缓解,伴发作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侧肢体麻木,既往史无特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MRI提示右侧桥小脑臂区占位病变,MRS示病灶区NAA及Cr峰明显下降,Ch峰明显升高,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管外皮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NTSR1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曾英 钟鹏 +6 位作者 毛成毅 林俐 杜娟 付萍 马瑜 肖华亮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分子分型特征、NTSR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GB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NTSR1、IDH1、ATRX、p53、EGFR、PTEN、CD44、CHI3L1、vimentin表达。根据IDH1...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分子分型特征、NTSR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GB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NTSR1、IDH1、ATRX、p53、EGFR、PTEN、CD44、CHI3L1、vimentin表达。根据IDH1、EGFR、PTEN、CD44、CHI3L1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分析NTSR1表达与GBM分子亚型、重要分子标志IDH1、ATRX、p53表达的相关性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38例GBM患者平均年龄61.4岁,男性74例,女性64例。分子分型:间叶型66例,经典型46例,前神经元9例,其他/未分类17例;NTSR1阳性80例,阳性率58%;NTSR1在GBM分子亚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3.916,P=0.003);NTSR1与IDH1表达(P=0.001)、ATRX表达(P=0.043)相关;NTSR1与p53表达无相关性(P=0.263)。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NTSR1表达与GB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08),性别(P=0.823)与OS无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4)、IDH1(P=0.030)、ATRX(P=0.024)、分子亚型(P=0.019)、治疗方式(P<0.001)与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亚型(P=0.008)、治疗方式(P<0.001)与OS显著相关。结论NTSR1表达与GBM分子分型、重要分子标志IDH1、ATRX相关,NTSR1表达是患者预后差的因素之一。分子分型、治疗方式是GBM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分型 NTSR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瘤长入右心腔一例报道
10
作者 杨琼 谢荣凯 +1 位作者 黄强 宋汉香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94-396,共3页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进入静脉或淋巴管内称为脉管内平滑肌瘤病,局限于子宫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肿瘤过大压迫可导致下肢肿胀、下腹部不适,累及髂静脉可引起腹痛,肿瘤向上生长累及下腔静脉、右心房、...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进入静脉或淋巴管内称为脉管内平滑肌瘤病,局限于子宫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肿瘤过大压迫可导致下肢肿胀、下腹部不适,累及髂静脉可引起腹痛,肿瘤向上生长累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等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胸闷、晕厥等,甚至可出现突发性大出血及休克。报道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子宫平滑肌瘤长入右心腔导致下肢水肿3年,胸闷、胸痛2个月的病例,入院完善检查后予经腹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包块切除术,开胸行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肿物清除术及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术中及病理结果,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血管内平滑肌瘤。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肿瘤未复发。子宫平滑肌瘤侵入血管长入右心室达肺动脉者极少,病情严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病 平滑肌瘤 子宫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三例遗体多部位穿刺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99
11
作者 姚小红 李廷源 +26 位作者 何志承 平轶芳 刘华文 余时沧 牟华明 王丽华 张华蓉 付文娟 罗韬 刘锋 郭乔楠 陈聪 肖华亮 郭海涛 林爽 向东方 时雨 潘光强 李青锐 黄霞 崔勇 刘晞照 汤玮 潘鹏飞 黄学全 丁彦青 卞修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1-417,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地区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死亡后微创尸检,获取肺脏、心脏、肾脏、脾脏、骨髓、肝脏、胰腺、...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地区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死亡后微创尸检,获取肺脏、心脏、肾脏、脾脏、骨髓、肝脏、胰腺、胃、肠、甲状腺和皮肤组织。常规HE、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2019-nCoV病毒蛋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脏器中2019-nCoV病毒RNA。结果肺泡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肺泡腔内见少量浆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部分肺泡见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为CD4阳性T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至肺泡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增宽,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微血管内见透明血栓;肺组织灶性出血,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内各级支气管黏膜均可见部分上皮脱落。电镜下小支气管以下气道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呈2019-nCoV抗原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2019-nCoV核酸阳性。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可见变性、坏死。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包括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并见慢性基础疾病改变;均未观测到冠状病毒感染证据。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变以肺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肺泡渗出性炎和间质炎,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透明膜形成,病毒主要分布于肺,但该病还累及免疫器官、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等多个脏器受损。病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病理状态 解剖学 尸体解剖 微创尸检
原文传递
病理医师"模块化"临床科研培训的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时雨 罗韬 +12 位作者 吕杨帆 林勇 何志承 张海庆 殷孝慧 唐瑞 吴峰 党微旗 杨景 平轶芳 卞修武 阎晓初 姚小红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10期1025-1028,共4页
本研究结合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病理发展方向,系统分析了病理医师培训现状及开展临床科研培训的必要性,提出了临床科研培训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根据病理医师工作性质和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将培训内容... 本研究结合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病理发展方向,系统分析了病理医师培训现状及开展临床科研培训的必要性,提出了临床科研培训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根据病理医师工作性质和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将培训内容分为临床病理讨论模块、科研前沿讲座模块、科研基础理论和技术培训模块、科研论文写作指导模块,实施结构化、系统化的临床科研规范化培训,提高了病理医师的临床科研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医师培训 模块化教学 临床科研能力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燕 唐雪峰 +1 位作者 陈海玲 张宇 《现代医学》 2019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30~71岁;肝右叶3例,肝左叶1例,肝门区1例。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其中...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30~71岁;肝右叶3例,肝左叶1例,肝门区1例。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其中1例复发。肿瘤最大径3. 6~12. 0 cm;肿瘤切面实性,灰褐色。HF病理结果显示,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60%~90%),多呈弥漫片状、梁状或结节状分布,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透明状,易见核仁,有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B-45、Melan-A呈弥漫阳性,不同程度表达SMA,而CK、S100、CD34、Glypican-3、Hepatocyte均不表达。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须依赖病理学检查,因其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须长期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MDT诊疗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恩来 王帅 +6 位作者 邱远 张瑞 王光宪 唐雪峰 白倩 杨桦 肖卫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总结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开展普通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放射科及病理科专家参与的... 目的总结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开展普通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放射科及病理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协作(MDT)会诊讨论。结果 MDT讨论结果认为,该例患者术前诊断右半结肠癌明确,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且患者术前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胃瘫的发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建议在术后补充甲状腺素钠、营养支持治疗。按照MDT讨论结果,在胃瘫发生后给予补充甲状腺素钠、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胃瘫逐渐治愈,顺利出院。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MDT机制可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优选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甲状腺功能减退 右半结肠癌 胃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