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肠内营养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人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冯筱青 白倩 +2 位作者 杜珊珊 黄陈 王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家庭肠内营养(EN)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人体成分的影响,为推进家庭E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新桥医院骨科诊断为髋部骨折,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家庭肠内营养(EN)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人体成分的影响,为推进家庭E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新桥医院骨科诊断为髋部骨折,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饮食宣教,实验组采用EN联合个体化食谱定制。两组病人均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时行人体成分分析,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记录两组病人血浆蛋白水平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病人体质量、骨骼肌、体脂肪、蛋白质、血浆蛋白水平、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4%vs 8.5%,P<0.05)。结论:合理的家庭EN能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瘦体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肠内营养 人体成分分析 髋部骨折 老年病人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糖尿病营养与体质量管理系统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丽 白倩 +1 位作者 徐静 王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616-162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糖尿病营养与体质量管理系统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T2DM)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随访的T2DM患者97例,随机分为远程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干...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糖尿病营养与体质量管理系统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T2DM)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随访的T2DM患者97例,随机分为远程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干预措施;远程组接受远程糖尿病营养与体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结果远程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达标率、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人体成分指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个月糖尿病治疗费用较干预前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得分较干预前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远程组的FBG、HbA1C水平和HbA1C达标率、体脂成分指标,以及最近1个月糖尿病诊疗费用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远程组干预前后体质量减少情况与患者上传数据频数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远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T2DM患者的糖代谢指标,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T2DM患者经济负担,提高T2DM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医学营养 远程医疗
下载PDF
冠心病PC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楚雄 朱文艺 +4 位作者 白倩 徐喆 于世勇 陈运龙 王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79,84,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的评价,为优化冠心病PC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80名拟行冠心病PCI手术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传统围...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的评价,为优化冠心病PC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80名拟行冠心病PCI手术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传统围术期常规膳食营养)和干预组(40例,行围术期常规膳食+营养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及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心衰标志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病人手术前后相位角等相关指标,统计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月内再入院率等,综合评价两组病人营养状况、心功能情况变化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病人相位角值、ECW/TBW与营养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均密切相关(P<0.001),两组病人术前相位角值、ECW/TBW、血常规、心衰标志物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手术前后相位角差值(△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ECW/TBW△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2)。对照组心衰标志物NT-proBNP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P=0.048),而干预组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病人心功能NYHA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8)。3月内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21)。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优化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后冠心病PCI病人相位角值显著升高,提示病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营养不良风险降低,有利于病人心功能改善,且短期内再入院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位角 营养治疗 再入院率
下载PDF
晚期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倩 王建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营养不良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更为多见。由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方式及目标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治疗,合理、有效地家庭营养治疗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营养不良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更为多见。由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方式及目标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治疗,合理、有效地家庭营养治疗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家庭肠内营养由于简便、安全成为晚期肿瘤患者家庭营养治疗首选的应用方式。规范的家庭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仅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避免了长期住院,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然而,家庭肠内营养实施目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肠内喂养装置、肠内营养配方组分、实践创新、医疗保障等。目前亟待探索规范、安全、可靠的管理实施方式来实现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为建立规范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模式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家庭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涵强 倪向敏 王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499,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的肝脏中的脂肪累积,广义上可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1]。NAFLD已成世界范围内肝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全球约25.24%的成年人患病,已是人类健康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的肝脏中的脂肪累积,广义上可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1]。NAFLD已成世界范围内肝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全球约25.24%的成年人患病,已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2]。研究发现,NAFLD的发病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绝经
下载PDF
精准营养管理对妊娠期增重过快者体重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钱钻子 李利 +3 位作者 梁馨予 陈正琼 应德美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探讨精准营养管理对妊娠期体重增加(GWG)过快者体重增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规律产检且GWG过快的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3)。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 目的探讨精准营养管理对妊娠期体重增加(GWG)过快者体重增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规律产检且GWG过快的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3)。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保健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同时接受精准营养干预4周,其中以低血糖生成指数型营养配方粉30 g代替1次加餐。调查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期的膳食情况及身体活动水平,收集两组入组前基线信息、干预后体重、分娩体重和妊娠母儿结局。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期观察组全谷物和杂豆类[0(0,30.0)g/d vs.0(0,2.5)g/d]、鱼虾类[65.0(0,130.0)g/d vs.0(0,100.0)g/d]、蔬菜类[(310.5±98.9)g/d vs.(248.2±117.9)g/d]、铁[20.30(18.70,23.90)mg/d vs.18.75(14.80,22.80)mg/d]摄入量及每周活动时间[350(280,420)min vs.210(150,280)min]增加,水果类[179.0(145.0,238.0)g/d vs.200.0(179.0,366.0)g/d]、总能量[1702(1608,1837)kcal/d vs.2055(1848,2327)kcal/d]、饱和脂肪酸[11.50(8.20,15.80)g/d vs.15.75(12.30,19.00)g/d]摄入量及脂肪热量比例[(31.71±5.22)%vs.(35.12±6.1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期[0.45(0.29,0.63)kg/周vs.0.63(0.50,0.88)kg/周]、干预后4周每周体重增长[0.50(0.34,0.64)kg/周vs.0.70(0.50,0.93)kg/周]、GWG过快比例(60.3%vs.77.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期合并贫血(15.5%vs.31.7%)、巨大儿(5.2%vs.17.2%)、分娩不良结局(1.7%vs.12.7%)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292.2±420.9)g vs.(3497.6±454.7)g]更低,顺产产程更短[5.17(3.33,9.15)h vs.10.00(6.37,18.0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营养管理可以有效控制GWG过快孕妇孕期体重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营养 妊娠 体重增长 体重控制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维生素D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倪向敏(综述) 朱文艺 王建(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5期2385-2388,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由于存在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的潜在风险,针对NAFLD的干预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NAFLD相关的证据,但人群干预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由于存在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的潜在风险,针对NAFLD的干预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NAFLD相关的证据,但人群干预研究尚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该文从维生素D的代谢、缺乏及维生素D受体、NAFLD的关联和干预研究方面进行概述,讨论未来NAFLD患者维生素D干预研究的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 受体 骨化三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综述
下载PDF
allo-HSCT患者移植期间优化营养干预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杜珊珊 白倩 +4 位作者 朱文艺 梁馨予 陶俊 文静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79-1683,1689,共6页
目的探讨优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期间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该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优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期间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该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干预,干预组行优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及评分[体重、患者全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组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进出层流病房时[3.10(1.10,4.80)kg vs.4.30(3.10,6.70)kg]、移植60 d时[3.20(1.00,5.50)kg vs.4.15(3.33,7.88)kg]体重下降幅度更少,出层流病房时PG-SGA评分[(10.43±3.25)分vs.(13.00±3.05)分]更低,出层流病房时PA水平[(189.63±51.29)mg/L vs.(163.83±48.03)mg/L]更高,能量[(753.99±350.66)kcal vs.(539.96±247.65)kcal]和蛋白质[(33.87±15.87)g vs.(20.43±12.57)g]的经口摄入量更多,腹泻发生率(14.3%vs.37.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allo-HSCT期间的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体重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优化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白倩 黄陈 +2 位作者 冯筱青 杜珊珊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3356-3359,3364,共5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57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根据围术期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7例,接受优化的围术期序贯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围术期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57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根据围术期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7例,接受优化的围术期序贯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本院常规围术期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肝脏功能、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日均营养费用。结果除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维生素A结合蛋白[(31.26±10.16)mg/L vs.(24.83±8.48)mg/L,P=0.012]、清蛋白[(39.53±4.11)g/L vs.(38.55±5.62)g/L,P=0.035]及前清蛋白[(158.44±41.67)g/L vs.(130.40±44.04)g/L,P=0.0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41,P=0.044)。观察组日均营养费用高于对照组[(220.05±77.08)元vs.(171.93±88.73)元,P=0.034],而住院总费用[(9.20±1.66)万元vs.(10.19±1.97)万元,P=0.046]及住院时间[(18.22±2.99)d vs.(20.67±5.58)d,P=0.047]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术期的优化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围术期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回肠代膀胱术 围手术期 序贯营养治疗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及SPN应用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珊珊 朱文艺 +3 位作者 徐喆 冯筱青 白倩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91-496,501,共7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及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应用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allo-HSCT血液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层流室、移植前1 d、移植后7 d、移植后...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及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应用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allo-HSCT血液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层流室、移植前1 d、移植后7 d、移植后14 d、出层流室的营养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血清血红蛋白(Hb),分析allo-HSCT期间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同时,分析患者应用SPN对移植期并发症和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患者出层流室时的体重、BMI、ALB、PA、TP、Hb均明显低于入层流室时,ALB、PA、TP、Hb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入层流室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层流室窗口治疗后,allo-HSCT患者体重下降7%(4%,9%),性别、HLA相合度对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患者入层流室时的体重、BMI、Hb、TP、ALB、PA水平与移植前1 d、移植后7 d、移植后14 d、出层流室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B<40 g/L时,粒系、巨核系造血重建会延迟(P<0.05);BMI<18.5 kg/m^(2)的患者与BMI≥24.0 kg/m^(2)比较,粒系造血重建会延迟(P<0.05)。移植期间应用SPN可以减缓患者体重下降(P<0.05),且未发现感染、肝功能受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消化道症状增加情况,造血重建时间也未延迟。结论allo-HSCT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变化复杂,移植后营养不良的程度加重,合理应用SPN能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且不延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状况 补充性肠外营养 造血重建
下载PDF
相位角与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楚雄 徐喆 +3 位作者 白倩 朱文艺 于世勇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相位角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4-7月在该院心内科拟行PCI手术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一般情况及膳食情况调查问卷行营养评估,测... 目的探讨相位角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4-7月在该院心内科拟行PCI手术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一般情况及膳食情况调查问卷行营养评估,测定人体成分,收集相关营养指标及病情指标,分析相位角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相位角与NRS-2002评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细胞内外水分比(ECW/TBW)呈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以NRS-2002评分作为预测患者营养风险标准,相位角在预测患者短期营养风险的特异度为82.5%,灵敏度为93.1%。能量、蛋白质、钾、Vb1、Vb2、镁、钙、锌、硒等摄入不足(P<0.001),脂肪、钠、铁、铜、锰、磷等摄入超量(P<0.001)。结论冠心病PCI术前应用相位角评估其营养状况有助于精准指导该类患者围术期的营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相位角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翔宇 朱文艺 +3 位作者 周洁 杜珊珊 何蔼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重庆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病区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重庆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病区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饮食指导,研究组在相同饮食指导基础上给予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ALB、PA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TBIL、DBIL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LB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支链氨基酸 益生菌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围术期精细化营养支持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加速康复中价值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茂红 刘载阳 +5 位作者 李杰 贺开麒 张珺 黄陈 张玉梅 张瑗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298-303,共6页
目的评价围术期精细化营养支持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加速康复中的价值,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调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因骨关节炎而由同一高年资主刀医生完成的单侧人工全膝... 目的评价围术期精细化营养支持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加速康复中的价值,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调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因骨关节炎而由同一高年资主刀医生完成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将2017年尚未进行围术期精细化营养干预的患者设定为常规化营养组,2018年正式进行围术期精细化营养支持的患者设定为精细化营养组。其中常规营养组120例,男性56例,女性64例;年龄47~83岁,平均(64±8)岁,精细化营养组112例,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49~82岁,平均(63±8)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卫生经济学指标、术后早期炎症和营养血液学指标、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指标。结果23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5±1.93)个月。与常规化营养组相比,精细化营养组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其降幅分别为1.16 d(20.24%,P<0.001)和1.36 d(15.11%,P<0.001)。住院费用也得以明显降低(0.55万元,21.83%,P<0.001)。精细化营养组术后第3日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常规营养组。精细化营养组术后1年门诊随访关节功能评分有所增加,但缺乏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并发症、浅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总体发生率显著性降低约16.7%(P<0.05)。结论围术期精细化营养支持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具有明确的促进意义,其作用途径在于降低的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减少蛋白丢失、降低并发症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支持 营养干预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雌马酚干预对棕榈酸诱导L6细胞线粒体稳态紊乱的调节作用研究
14
作者 于生财 倪向敏 +3 位作者 张贵明 白倩 梁馨予 王建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观察雌马酚(equol,Eq)干预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L6细胞线粒体稳态紊乱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6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PA)组、PA+Eq组、PA+Eq+SR18292、PA+Eq+Phttp组、PA+Eq+RM02812组。检测作... 目的观察雌马酚(equol,Eq)干预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L6细胞线粒体稳态紊乱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6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PA)组、PA+Eq组、PA+Eq+SR18292、PA+Eq+Phttp组、PA+Eq+RM02812组。检测作用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细胞活力、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干预24 h各组线粒体膜电位、自噬强度变化;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结构和自噬小体;检测各组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TENinducedputative kinase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QSTM1蛋白(sequestosomel,P62)、微管相关蛋白1Ⅰ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Ⅰlight chain 3,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Ⅱ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Ⅱlight chain 3,LC3Ⅱ)、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 1,DR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结果0.25 m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6 h后活性氧水平显著增高(P<0.05),细胞活力下降(P<0.05),葡萄糖摄取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马酚能明显降低活性氧水平(P<0.05),提高细胞活力和葡萄糖消耗;棕榈酸干预24 h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自噬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马酚能改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进线粒体融合,减少裂变(P<0.05);PINK1、Parkin、P62、LC3Ⅱ、MFN2和PGC-1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DRP1表达降低(P<0.05)结论雌马酚能够改善棕榈酸诱导的L6细胞线粒体稳态紊乱,减轻线粒体裂变,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雌马酚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L6细胞 活性氧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自噬
原文传递
S-雌马酚通过ERβ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油酸钠诱导的BRL细胞脂肪变性
15
作者 张贵明 倪向敏 +3 位作者 崔涵强 白倩 朱文艺 王建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观察S-雌马酚(S-equol,S-Eq)对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L)诱导的BRL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RL细胞,以不同浓度的S-Eq、NaOL、PHTPP处理48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及细胞TG检测确定诱... 目的观察S-雌马酚(S-equol,S-Eq)对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L)诱导的BRL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RL细胞,以不同浓度的S-Eq、NaOL、PHTPP处理48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及细胞TG检测确定诱导BRL细胞脂肪病变模型的NaOL以及S-Eq、PHTPP干预的适宜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S-Eq低、高浓度组(10^(-6)mol/L,10^(-5)mol/L),模型+雌二醇干预组(estradiol,E210^(-7)mol/L),模型+S-Eq(10^(-5)mol/L)+PHTPP(10^(-6)mol/L)。干预48 h后检测细胞TG、TNF-α、IL-6含量,qRT-PCR检测细胞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ing检测细胞ERβ,PI3k,AKT,p-AKT,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NaOL浓度为0.48 mmol/L时BRL细胞活力无明显减低、TG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出现大量脂滴聚集,确定为诱导细胞脂肪病变模型的适宜浓度;干预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S-Eq或E2干预可显著减少细胞TG、TNF-α及IL-6水平(P<0.05),同时ERβ、PI3k、p-AK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p65、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HTPP可显著抑制S-Eq对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结论S-Eq可有效改善NaOL诱导的BRL细胞脂肪变性,其部分机制与S-Eq通过ERβ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雌马酚 脂肪变性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雌马酚对DN的保护作用及潜在靶点
16
作者 杜学识 倪向敏 +3 位作者 梁馨予 白倩 朱文艺 王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8,共10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雌马酚(equol, Eq)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潜在作用靶点,对相关保护作用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TargetPredic...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雌马酚(equol, Eq)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潜在作用靶点,对相关保护作用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和药效预测靶点数据库(PharmMapper)筛选出Eq的潜在靶点,随后与DisGeNET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共同选取的糖尿病肾病靶点取交集,然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研究、通过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以及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研究,利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图,并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了潜在的保护作用靶点。在体外培养MPC5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q处理48 h。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以确定雌马酚干预的最佳浓度梯度,最终实验分组设置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30 mmol/L高糖培养基)、低剂量Eq组(模型+1×10-8mol/L Eq)、中剂量Eq组(模型组+1×10-7mol/L Eq)、高剂量Eq组(模型+1×10-6mol/L Eq);通过流式细胞仪来分析各组的凋亡状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EGFR、P-EGFR、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对Eq与DN的交集靶点进行分析,共发现128个目标,其中核心靶点包括PIK3CB、PIK3CA、AKT2、MAPK1、HRAS、RAF1、MAP2K1和EGFR等。流式实验结果表明,Eq干预后细胞存活率相较于模型组明显提高、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Westem blotting实验显示,雌马酚干预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而P-EGFR/EGFR、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Eq对DN发生发展保护作用具有多个靶点和通路调控途径,特别是Eq干预可以缓解肾脏足细胞凋亡现象,其机制可能与EGF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凋亡
原文传递
食品乳化剂与肠道健康
17
作者 刘绍庭 张薇薇 +1 位作者 冉茜 王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6,共9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乳化剂能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同时其能破坏肠道屏障、降低其完整性、增加肠道疾病风险。此外,乳...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乳化剂能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同时其能破坏肠道屏障、降低其完整性、增加肠道疾病风险。此外,乳化剂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亦不容忽视,会促进肥胖、高血糖等代谢异常。最令人担忧的是,孕期或哺乳期摄入乳化剂还可能对下一代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综述就目前国内外对乳化剂各种潜在危害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对人体尤其是肠道系统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肠道炎症 肠屏障 肠道菌群 肠道内稳态
原文传递
口服鱼油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愈合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8
作者 张灏 徐静 +9 位作者 童强 时梦苒 王敏 杜蓥漩 王渊 张春林 刘佳为 郭小芹 梁馨予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9-676,共8页
目的探讨口服鱼油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伤口愈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招募该院68例年龄18~80岁的DFU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鱼油软胶囊,... 目的探讨口服鱼油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伤口愈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招募该院68例年龄18~80岁的DFU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鱼油软胶囊,3 g/d)和对照组(33例,玉米油软胶囊,3 g/d),干预12周。主要指标包括伤口完全愈合和愈合面积≥50%的比例,次要指标包括伤口面积、愈合时间、炎症指标、糖代谢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以及伤口再感染情况。分析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伤口完全愈合和愈合面积≥5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0.039);在伤口完全愈合患者中,试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试验组伤口缩小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45),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降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前清蛋白(PA)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措施(OR=6.771,95%CI:1.787~25.652)、HbA1c(OR=4.149,95%CI:1.026~16.770)、溃疡类型(OR=4.319,95%CI:1.026~18.173)是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服鱼油能促进DFU患者伤口愈合,可能与改善机体慢性炎症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糖尿病足溃疡 伤口愈合 慢性炎症
下载PDF
雌马酚对肥胖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贵明 倪向敏 +3 位作者 崔涵强 徐喆 李硕 王建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 观察雌马酚(equol,Eq)对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联合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w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model,OVX+HFD)组、模型+低剂量E... 目的 观察雌马酚(equol,Eq)对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联合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w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model,OVX+HFD)组、模型+低剂量Eq干预组[model+LEq,20mg/(kg·d)],模型+高剂量Eq干预组[model+HEq,40mg/(kg·d)],每组8只。每周测量体重,干预12w后麻醉处死大鼠,测量肝脏湿重、体长、腹部脂肪重量,计算肝脏指数、Lee’s指数和脂体比;检测大鼠血清TG、TC、HDL-C、LDL-C、ALT、AST、TNFα、IL-6、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肝脏TG、TC水平,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R,HOMA-IR);肝脏组织HE、油红O染色,Western bloting检测肝脏和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Eq干预能降低模型大鼠体重、腹部脂肪重量、肝脏指数、Lee’s指数和脂体比,减轻HOMA-IR水平(P<0.05);增加血清HDL-C水平,降低血清TG、TC、LDL-C、ALT、AST、TNFα、IL-6及肝脏TG、TC水平(P<0.05);减轻肝组织脂质积累和脂肪变性;降低肝脏PPARγ表达水平,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表达水平(P<0.05)。结论 Eq能有效改善HFD联合OVX诱导的大鼠肥胖合并肝脂肪变性,其部分机制可能与Eq调控PPARγ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
原文传递
雌马酚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涵强 倪向敏 +3 位作者 张贵明 徐喆 李硕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41-2246,共6页
目的观察雌马酚(Eq)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中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探索合适的油酸钠(NaOL)和Eq的干预浓度。通过NaOL作用于BRL3A细胞,建立NAFLD体外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Con组... 目的观察雌马酚(Eq)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中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探索合适的油酸钠(NaOL)和Eq的干预浓度。通过NaOL作用于BRL3A细胞,建立NAFLD体外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低剂量组(Eq-L组)、中剂量组(Eq-M组)和高剂量组(Eq-H组)。干预24 h后,采用尼罗红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累积情况,检测细胞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内Nrf2、HO-1、NQ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细胞内脂质累积增多,TG、TC、ROS、MDA水平升高,SOD、CAT水平降低,Nrf2、HO-1、NQO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组比较,Eq-L组、Eq-M组和Eq-H组细胞内脂质累积逐渐减少,TG、TC、ROS、MDA水平降低,SOD、CAT水平增多,Nrf2、HO-1、NQO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q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NAFLD病情,其部分机制可能与Eq调控Nrf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氧化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肝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蛋白质印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