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外科术后PICC置管致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林春 龙琴 +1 位作者 卢潇 侯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外科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通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情况。以疾病种类、置管位置、置管种类... 目的:探讨胸部外科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通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情况。以疾病种类、置管位置、置管种类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结果:452例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2例,发生率为7.08%,居术后并发症首位。其中,疾病种类和置管位置与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有直接关系(P=0.001)。食管癌(2.8)及头臂静脉(3.0)置管导致血栓发生可能性最大。结论:食管癌患者及头臂静脉置管导致PICC相关血栓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对于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选择合适穿刺部位是预防PICC血栓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 手术并发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方亮 张皓琳 +4 位作者 包晓航 余祖滨 彭静 景胜 李洪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1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VATS的患者144例,根据神经阻滞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1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VATS的患者144例,根据神经阻滞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P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竖脊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组(E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 h、48 h恢复质量(QoR-15)评分、患者满意度、术后第一晚睡眠质量VAS、监护室停留时间、胸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24 h、48 h QoR-15评分ESP组和SP组高于EP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ESP和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ESP组明显改善了术后第一晚睡眠质量VAS评分,同时也缩短了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胸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P<0.05);与SP组相比,ESP组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P<0.05)。各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促进VATS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尤其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前锯肌平面阻滞或竖脊肌平面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恢复 QoR-15评分
下载PDF
放疗及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孟 吴秋平 +2 位作者 侯兵 刘权兴 陈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胸腺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联合放疗与胸腺瘤...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胸腺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联合放疗与胸腺瘤切除术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抗体指标。结果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26/29),高于对照组的72.4%(2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的抗体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合并胸腺瘤,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胸腺瘤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下载PDF
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丽丽 孙小莉 +1 位作者 张英 蒋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了解3家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相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2—3月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9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人文关怀认知量表(CDI)。采用... 目的了解3家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相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2—3月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9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人文关怀认知量表(CDI)。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护士人文关怀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在校时期是否接受过护理人文相关培训和近1年是否看过人文方面的书籍是CDI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3家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重视护士学历、职称的提升,针对性开展护士人文关怀认知的相关教育培训,培养护士阅读人文相关书籍的兴趣,可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医院 护士 人文关怀认知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围手术期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余祖滨 卢潇 +4 位作者 王静思 郑鸿 侯兵 陈伟 戴纪刚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合并中重度COPD、拟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合并中重度COPD、拟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并加常规基础治疗(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经持续3天的雾化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气道峰流速(PEF)及动脉氧分压(PaO2)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74.59±12.22vs62.90±13.84,3.50±0.69vs2.98±0.88,52.11±5.50vs41.67±7.23,86.18±6.80vs73.21±8.38),两组术后PaO2下降,PaCO2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指标优于对照组(78.67±6.06vs75.23±7.24,39.10±5.47vs41.88±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痰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IL-6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并显著减少了平均住院日。结论围手术期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可以有效保护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围手术期 肺叶切除 肺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肺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邓旭锋 沈玉光 +1 位作者 瞿中成 郑鸿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1431-1432,共2页
原发性肺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通常表现为肺部实性结节,其生长方式缓慢,一般表现为良性病变特点,但也有恶性原发肺脑膜瘤被报道。原发性肺脑膜瘤根据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2017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 原发性肺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通常表现为肺部实性结节,其生长方式缓慢,一般表现为良性病变特点,但也有恶性原发肺脑膜瘤被报道。原发性肺脑膜瘤根据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2017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1例原发性肺脑膜瘤患者,作者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工作中正确的诊治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肺脑膜瘤 原发性
下载PDF
胸腔镜下左肺下叶S8+9段切除术视频要点
7
作者 杨桂学 吴秋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7-1528,共2页
1技术背景介绍随着低剂量CT引入临床肺癌筛查以来,越来越多肺结节得以被早期发现,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其中一大类[1]。目前,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术[2]。然而,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肺功能受到巨大... 1技术背景介绍随着低剂量CT引入临床肺癌筛查以来,越来越多肺结节得以被早期发现,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其中一大类[1]。目前,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术[2]。然而,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肺功能受到巨大损失。对于肺功能的保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项研究探索,其中以日本临床肿瘤学组(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JCOG)系列研究最为显著。其中JCOG 0802研究证实: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肺功能保护都显著优于肺叶切除术,对于直径<2 cm、实性占比>0.5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应成为标准手术模式[3]。在精准外科领域,肺段切除术很有代表性,要求临床医生在最大限度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健康肺组织,而精准解剖是其基础[4]。本视频主要展示肺段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相关的解剖、操作要点及术后康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左肺下叶 S8+9肺段切除 手术视频
原文传递
芬苯达唑通过激活自噬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
8
作者 黄子祺 李彦奇 +1 位作者 戴纪刚 郑鸿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671-1680,共10页
目的 探究芬苯达唑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自噬与迁移、侵袭的关系。方法 将人肺腺癌A549、H358细胞分为对照组及芬苯达唑(1、2.5、5、10、20μmol/L)组。用CCK-8法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 目的 探究芬苯达唑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自噬与迁移、侵袭的关系。方法 将人肺腺癌A549、H358细胞分为对照组及芬苯达唑(1、2.5、5、10、20μmol/L)组。用CCK-8法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通过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并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及其表达量。用自噬抑制剂氯喹(5、10μmol/L)与芬苯达唑(5μmol/L)处理细胞后再通过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芬苯达唑各浓度处理组能显著抑制A549和H358细胞活性及迁移、侵袭能力(P<0.05、0.01、0.001);随着芬苯达唑药物浓度增加,N-钙黏蛋白(N-cadher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纤维连接蛋白(FN1)m RNA相对表达逐渐下降(P<0.05、0.01、0.00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波形蛋白(Vimentin)m RNA表达水平在低浓度时较高,随着芬苯达唑药物浓度增加Occludin、Vimentin 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芬苯达唑药物浓度增加,N-cadherin、Cytokeratin、FN1、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降低而增高(P<0.05、0.01、0.001)。基因差异热图显示,芬苯达唑处理后自噬相关基因(MAP1LC3B、ATG5、ULK3、Bax、ATG16L1)表达量增高,芬苯达唑的浓度增加使自噬相关蛋白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LC3-I相对蛋白表达量升高,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0.01、0.001)。在使用了氯喹阻断自噬后,可以逆转芬苯达唑引起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0.01、0.001)抑制作用。结论 芬苯达唑可以通过促进自噬从而抑制了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苯达唑 肺腺癌 自噬 增殖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肺癌术后单管与双管胸腔闭式引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晓青 赵菲 +2 位作者 戴纪刚 周东 陈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83-589,共7页
目的比较单管(single tube,ST)胸腔闭式引流与双管(double tube,DT)胸腔闭式引流对肺叶切除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ST与DT引... 目的比较单管(single tube,ST)胸腔闭式引流与双管(double tube,DT)胸腔闭式引流对肺叶切除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ST与DT引流在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3月30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研究,包括1 442例患者。对比DT组与ST组发现:(1)ST组术后疼痛评分优于DT组[MD=–0.64,95%CI (–0.71,–0.56),P<0.000 01];(2)术后ST组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DT组[MD=–0.62,95%CI(–0.78,–0.46),P<0.000 01];(3)ST组术后住院时间较DT组短[MD=–0.55,95%CI(–0.80,–0.29),P<0.000 1];(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83,1.49),P=0.49];(5)两组术后重新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CI(0.51,1.54),P=0.67];(6)两组术后漏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3,95%CI(–0.02,0.08),P=0.19]。结论肺叶切除术后ST引流在术后疼痛、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DT引流,且ST引流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术 单管 双管 胸腔闭式引流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丽丽 刘晓青 +2 位作者 罗茂雨 何月霞 张庆玲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了解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问题列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665例初治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并对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 目的了解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问题列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665例初治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并对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DT≥3分作为心理痛苦阈值,初治肺癌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为47.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38)、有家庭健康问题(OR=2.063)、恐惧(OR=2.417)、紧张(OR=3.304)、悲伤(OR=4.550)、担忧(OR=3.084)、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OR=4.072)及疲乏(OR=4.264)是发生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发生率偏高,应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初治 术前 心理痛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脓毒血症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静孟 周东 +3 位作者 刘权兴 蒋力 吴秋平 戴纪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至11月门诊中脓毒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都给予补液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同时采...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至11月门诊中脓毒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都给予补液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静脉滴注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蛋白[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代谢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乳酸(La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F、Hb、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1),Scr、BUN低于治疗前(P <0. 01),La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且试验组TF、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Scr、BUN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试验组PLT高于治疗前(P <0. 01),PT、APTT低于治疗前(P <0. 01);对照组治疗后PLT高于治疗前(P <0. 01),APTT低于治疗前(P <0. 01),PT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且两组治疗后PL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试验组IgG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1),IgM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1),IgA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对照组IgG、IgA、IgM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且两组治疗后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治疗后SOF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内营养 营养相关蛋白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原文传递
经皮置入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家庭照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青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A0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入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手术病人出院后家庭照护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7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均行肠内营养,按空肠营养管留置方式不同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40例,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置入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手术病人出院后家庭照护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7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均行肠内营养,按空肠营养管留置方式不同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40例,经皮空肠造瘘管组(实验组)38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出院前无任何并发症,且营养状态良好。对照组出院常规拔出经鼻空肠营养管,实验组携带经皮空肠造瘘管辅助支持营养。分别7天、14天、28天对两组患者蛋白指标及体重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7天、14天及28天白蛋白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空肠造瘘管持续辅助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在家庭照护中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经皮置入空肠造瘘管 家庭照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