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与克服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5,共9页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耐药率高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量研究已揭示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的众多机制,但面对错综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仍是冰山一角。如何判定不同肿瘤类型免疫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并精准...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耐药率高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量研究已揭示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的众多机制,但面对错综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仍是冰山一角。如何判定不同肿瘤类型免疫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并精准制定逆转免疫治疗耐药的高效策略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阐述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清晰地认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过程,以及发掘新型逆转耐药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耐药机制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浆循环肿瘤DNA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龙涛 郎松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2842-2845,2849,共5页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NSCLC患者,根据肿瘤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29例)和无进展组(48例)。比较两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血浆ct...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NSCLC患者,根据肿瘤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29例)和无进展组(48例)。比较两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血浆ctDNA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化疗后NSCL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上指标对NSCLC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进展组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NSE及ctDNA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均P<0.05)。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NSE及ctDNA水平升高均是NSCLC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tDNA预测NSCLC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其他3个指标(均P<0.05)。结论 ctDNA水平对NSCLC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DNA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化疗 疾病进展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伴静脉血栓的疗效及预后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龙涛 李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伴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91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华法林组(46例)和低分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伴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91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华法林组(46例)和低分子肝素组(45例)。华法林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5~7d后继续华法林治疗6个月;低分子肝素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治疗后栓子直径、栓子检出率、凝血功能、大出血率、复发率,治疗1年内死亡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低分子肝素组血栓栓塞率为6.7%,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8.3%(P<0.01),且栓子直径显著小于华法林组(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D-二聚体、FIB和MP-T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分子肝素组显著低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华法林组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低分子肝素组疾病复发率(6.8%)、大出血率(6.7%)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5.6%、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内,低分子肝素组死亡率(6.7%)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8.3%)(P<0.05)。结论 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伴静脉血栓较华法林疗法效果更佳,能快速减小栓子直径,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率、出血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消化系统肿瘤 深静脉血栓栓塞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LncRNA TP73-AS1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佳莉 罗茜 张敏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0期1517-1520,1524,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53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53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TP73-AS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全身(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形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TP73-AS1对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组织中LncRNA TP73-AS1水平升高(P<0.05)。与LncRNA TP73-AS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年龄(≥60)、部位(结内)、Ann Arbor分期(Ⅲ-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IPI评分(中高危)、LDH(异常)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LncRNA TP73-AS1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是影响B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组织中LncRNA TP73-AS1水平升高,LncRNA TP73-AS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LncRNA TP73-AS1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LncRNA TP73-AS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
下载PDF
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特点与学习策略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谌谐婉 余盈 +1 位作者 廖荣霞 孙建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2期248-248,249-252,共5页
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并发表论文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研究生需适应从外语到局部的二语环境、从应试到应用写作的转变;并把握英文生物医学论文的特点,包括以应用为导... 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并发表论文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研究生需适应从外语到局部的二语环境、从应试到应用写作的转变;并把握英文生物医学论文的特点,包括以应用为导向、以清楚简洁为语言使用标准、以特定的语类规则组织篇章、以交际目标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等。进而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语体特征的词,确保句子结构与逻辑一致,做到段落连贯、一个段落一个中心思想,以及确保篇章结构符合语体规范与格式,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论文写作 英文期刊 医学研究生 学术英语
原文传递
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材编写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谌谐婉 谭雪焦 +1 位作者 廖荣霞 孙建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医学全球化背景下,运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论文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生面临的挑战。而自编教材的缺乏是制约EAP教学效果的一大瓶颈。研究基于复合型人才团队,以EAP理论为指导,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开展深度需求分... 医学全球化背景下,运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论文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生面临的挑战。而自编教材的缺乏是制约EAP教学效果的一大瓶颈。研究基于复合型人才团队,以EAP理论为指导,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开展深度需求分析,结合体裁分析理论设计教材框架,根据自建语料库确定材料筛选原则,最后编写完成适用于医学院校研究生的EAP写作教材。教材编写研究过程及教材本身有望为其他学科EAP教材编写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术英语 教材编写 生物医学论文写作
原文传递
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数字课程建设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谌谐婉 詹小青 +2 位作者 余盈 廖荣霞 孙建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1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本研究组基于深度需求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前期编写教材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在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理论指导下提出设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开放式数字课程,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课程... 本研究组基于深度需求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前期编写教材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在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理论指导下提出设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开放式数字课程,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课程发布后受到广泛欢迎。这一数字课程有望为我国医学研究生提高英文论文写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医学院校建设其他类型学术英语数字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课程 生物医学论文写作 学术英语 互联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