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尾酒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肿胀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涛 裴建祥 +1 位作者 宋奇志 张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疗法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进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骨关节炎患者,双盲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及鸡尾酒组,每组35例。鸡尾酒组患者在手术中膝关节周...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疗法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进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骨关节炎患者,双盲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及鸡尾酒组,每组35例。鸡尾酒组患者在手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入抗炎镇痛混合液,常规治疗组无此项操作,术后两组均进行常规膝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疼痛指数、膝关节肿胀、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及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鸡尾酒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自主最大屈曲活动度及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鸡尾酒疗法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局部疼痛及肿胀,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增加了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治疗 @鸡尾酒疗法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俊龙 张超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54号,分为A(1~27号)、B(28~54号)两组,每组2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花费、术后住院天数、翻修的例数以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Macnab标准。学习曲线采用双变量回归曲线拟合出最优的立方模型(Y=b_0+b_1X+b_2X^2+b_3X^3)。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1±7.8个月,其中42例(A组27例,B组15例)例接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颈肩、上肢疼痛症状及ND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体优良率为90.7%。术前颈肩痛/患侧上肢痛VAS评分A组为7.1±0.9分/7.0±0.8分,B组为6.7±0.7分/7.2±1.0分;术后1个月时A组为2.1±1.5分/1.7±1.6分,B组为2.0±0.8分/1.3±0.5分;术后半年时A组为1.5±1.3分/1.2±1.2分,B组为1.1±1.0分/0.7±0.7分;术后1年时A组为0.4±0.9分/0.2±0.6分,B组为0.2±0.6分/0.1±0.3分。术前NDI A组为(55.3±13.7)%,B组为(56.9±8.4)%;术后1个月时A组为(25.5±14.9)%,B组为(17.0±7.1)%;术后半年时A组为(11.3±7.1)%,B组为(6.1±3.5)%;术后1年时A组为(4.9±8.0)%,B组为(1.8±3.9)%。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随访的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及ND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颈肩部、上肢疼痛评分及NDI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炎,其中A组3例,B组1例,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61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显著低于A组(P=0.001)。通过两变量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立方模型(Y=141.85-5.592X+0.135X2-0.001X3,R2=0.939),发现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渐下降,且当患者例数为22例左右时,手术时间趋于平稳,平均67.76±5.15min。结论: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和微创优势。随着手术患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步缩短,术后早期患者恢复更快,到22例趋于稳定,但学习曲线并不影响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学习曲线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志勇 秦舒 +1 位作者 廖宗武 徐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位置不佳行二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发生螺钉断裂。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疗效相当,但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的复位不良率更高,存在术后断钉风险,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关节功能 复位不良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蒋长青 蓝蔚仁 +2 位作者 李海音 路康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后,收取细胞培养液上清,对上清液进行差速离心,Western-blot(WB)法测定离心沉淀物质CD63、CD81、TSG101、Calnexin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沉淀物进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是否为外泌体。取SD大鼠尾NPCs,传代培养,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是否较P2 NPCs产生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BMSCs外泌体被P6 NPCs摄取情况;设置P6 NPCs为对照组,BMSCs和P6 NPCs一起培养为共培养组,直接加入BMSCs外泌体诱导P6 NPCs为实验组。培养3d、7d、10d、14d后用RT-PCR法检测3组NPCs中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性别决定区Y方框9(SOX-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WB法检测ACAN、COL2、SOX-9、TIMP1、MMP1对应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利用全骨髓法提取的贴壁细胞为BMSCs。BMSCs培养液上清利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的沉淀物形态为直径30~100nm的圆形或椭圆形,与文献记载的经典外泌体大小吻合,沉淀物CD63、CD81、TSG101高表达,Calnexin未表达。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较P2 NPCs产生明显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能够被P6 NPCs所摄取。ACAN、COL2、SOX-9、TI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升高(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升高(P<0.05)、10d较7d明显升高(P<0.05)、14d较10d明显升高(P<0.05);M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降低(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降低(P<0.05)、10d较7d明显降低(P<0.05)、14d较10d明显降低(P<0.05);ACAN、COL2、SOX-9、TIMP1、MMP1基因相对应蛋白质表现出同样趋势。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大鼠BMSCs能够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能够被退变NPCs摄取,外泌体能够改善退变NPCs标志基因及基因对应蛋白质的表达,可为髓核细胞退变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共培养 SD大鼠
下载PDF
GATA4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力文 简秀英 周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3-559,共7页
目的观察GATA4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究其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ATA4在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水平;Lenti-GATA4慢病毒转染髓核细胞,构建... 目的观察GATA4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究其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ATA4在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水平;Lenti-GATA4慢病毒转染髓核细胞,构建稳定表达GATA4的髓核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β-Gal染色阳性计数,比较GATA4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与叔丁基过氧化物(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的效果差异;加入NF-κB通路抑制剂,研究GATA4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机制;构建大鼠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体内验证GATA4在促进椎间盘退变的的机制。结果严重退变的椎间盘中髓核细胞表达更多的GATA4,而且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GATA4后,髓核细胞更易发生炎症和衰老。抑制NF-κB通路后,GATA4在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作用被明显抑制,体内实验也证明椎间盘退变后髓细胞中GATA4和炎症因子IL-6表达都明显增加。结论GATA4可以活化NF-κB信号通路,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加重椎间盘退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4 椎间盘退变 NF-Κ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易鑫 张玉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159-0159,共1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舒适护理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0例高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舒适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舒适护理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0例高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舒适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组术后勾脚开始时间、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及术后3d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ERAS理念综合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围术期护理中,能有效缩短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缓解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舒适感和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舒适护理 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下载PDF
下肢严重毁损伤保肢治疗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谦 张峡 +2 位作者 梁志白 杨照田 赵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总结10例下肢严重毁损伤保肢治疗的过程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05收治的10例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受伤后2~10 h内行清创缝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 目的总结10例下肢严重毁损伤保肢治疗的过程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05收治的10例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受伤后2~10 h内行清创缝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术等综合治疗。结果7例患者患肢保全,其中5例能自行下地行走,功能评价满意,另2例术后功能恢复较差,行走跛行伴疼痛明显。2例患者因缺血性坏死伴感染,二期行大腿下段清创截肢术。1例因下肢毁损伤严重,术中即行下肢残端修整术。结论正确评估下肢毁损伤程度,合理制定手术方案,能够增加保全肢体有效性,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心理与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严重毁损伤 保肢 外固定支架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8
作者 余义涛 龙明春 +3 位作者 黄健健 吴锦隆 宁旭 穆志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0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下肢痛及腰痛视觉...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0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下肢痛及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1例患者中99例减压彻底,2例因减压不充分改行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68±14)min,术中出血量(20±5)mL,住院时间(4.5±1.5)d。术后下肢痛及腰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平均随访26个月(14~32个月)。患者未有神经损伤、硬膜撕裂脑脊液漏、腹膜后血肿并发症;5例出现下肢麻木症状,其中3例术后1个月症状消失,2例末次随访时麻木症状减轻,但仍有残留;末次随访时9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腰痛症状,其中6例合并下肢痛,复查MRI确定为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症状缓解;余3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心乐 王文凯 +1 位作者 龚俊峰 周跃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BES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UBE/BESS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共162...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BES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UBE/BESS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共162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献,最终纳入67篇文献,对UBE/BES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UBE/BESS技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也有其缺点;目前其研究仅限于小队列、短期随访,需进行多中心、大队列、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评估该技术的利弊。结论UBE/BESS技术虽然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手术,但在目前国内以单通道脊柱内镜为主要脊柱微创术式的大环境下,凭借其视野全面及操作灵活等优势,有望弥补单通道在应对较复杂病情时手术效率较低的缺陷,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内镜下融合方面发挥优势,成为微创脊柱外科医生手中的又一把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脊柱内镜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脊髓硬膜血肿
原文传递
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充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中发 李茂东 +4 位作者 罗亮 姚竣 袁林亮 冯峥妍 李雄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充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充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肢体功能评分(Enneking)、生活质量评分(SF-36)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Enneking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患者给予为期1年随访,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1年后生存率达到95.2%。结论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改善,增强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填充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肿瘤 病理性骨折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涛 裴建祥 +2 位作者 陈小龙 宋奇志 张峡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3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在初次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并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科进行的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6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使用De Pu... 目的在初次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并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科进行的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6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使用De Puy CORAIL系统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术后给予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止痛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快速康复组38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血红蛋白下降率、影像学评价、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术后X线检查(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术后第1~3 d的静息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的第1~3 d负重VAS评分、血红蛋白下降率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2.34±1.21)分、(2.12±1.02)分、(13.21±7.83)%、(9.37±3.13)d及(1.85±0.32)万元,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82±1.46)分、(3.06±1.21)分、(17.23±8.45)、(12.43±3.38)d及(2.01±0.37)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出院当日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 疼痛
下载PDF
国产全膝关节置换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尸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柴伟 谢杰 +9 位作者 张晓岗 何川 延廷芳 刘立 张瑗 周宗科 胡懿郃 曹力 陈继营 唐佩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通过尸体实验验证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的操作性能、精准性及安全性,以进一步优化系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具单侧成年下肢尸体标本,实验前行CT三维扫描,然后使用YUANHUA-TKA系统术前软件进行分割,... 目的通过尸体实验验证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的操作性能、精准性及安全性,以进一步优化系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具单侧成年下肢尸体标本,实验前行CT三维扫描,然后使用YUANHUA-TKA系统术前软件进行分割,获取股骨及胫骨三维模型,从而规划假体植入物型号以及截骨量和截骨角度[包括下肢力线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以及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和胫骨组件角(frontal tibia component,FTC)],其中将HKA理想值设为180°,冠状面FFC和FTC理想值设为90°。实验者可在截骨前根据术中情况进一步确认截骨计划,然后在YUANHUA-TKA系统辅助下完成各平面截骨后,安装假体。最后摄下肢标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正位X线片并拼接为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HKA、FFC和FTC。结果实验过程中YUANHUA-TKA系统运行稳定。术中观察股骨和胫骨各个截面平整,未出现韧带损伤等问题。术后实测值HKA为177.1°~179.7°,FFC为87.9°~91.4°,FTC为87.3°~91.4°,与术前规划的理想值比较,误差均在±3°之内。结论YUANHUA-TKA系统能辅助术者按照术前规划进行精准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有良好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机器人 尸体实验
原文传递
国产全膝关节置换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柴伟 谢杰 +4 位作者 张晓岗 延廷芳 赵亚兰 何川 张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及精准性,为其人体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方法18月龄山羊6只,体质量30~35 kg,术前对山羊双下肢进行CT三维扫描,然后使用YUANHUA-TKA系统进行CT分割,...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及精准性,为其人体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方法18月龄山羊6只,体质量30~35 kg,术前对山羊双下肢进行CT三维扫描,然后使用YUANHUA-TKA系统进行CT分割,获取股骨及胫骨三维模型,进一步规划膝关节股骨和胫骨各平面截骨厚度和截骨角度。术者在YUANHUA-TKA系统辅助下按照手术规划的截骨厚度和角度完成各平面的截骨。截骨完成后大体观察,并行双下肢CT三维扫描,用三维计算软件测量实际截骨厚度和角度,并与术前规划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出血未见异常;软件系统无卡顿崩溃情况;机械臂未出现无法随时悬停或超出截骨规划区切割情况;YUANHUA-TKA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术后即刻大体观察示股骨和胫骨的骨截面平整。术前规划的截骨厚度和截骨角度与术后实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厚度误差<1 mm,截骨角度误差<2°。结论YUANHUA-TKA系统能辅助术者依照术前规划进行截骨,控制截骨厚度和角度,对TKA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有望在临床使用中辅助关节外科医生完成更精准高效的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机器人 辅助截骨 山羊
原文传递
水介质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指南(2022) 被引量:5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学组 陈子豪 +9 位作者 武文斌 黄冲 吴紫钊 莫健 戎利民 周跃 刘晓光 钱济先 李长青 许国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37-746,共10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包括退行性疾病、创伤、感染及肿瘤等。其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5种具体术式: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包括退行性疾病、创伤、感染及肿瘤等。其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5种具体术式: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1]。上述术式可以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小切口、管状通道或脊柱内镜等微创方式进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脊柱内镜 传统开放手术 腰椎疾病 手术入路 外侧入路 小切口 前入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纪涛 代文杰 潘勇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传统治疗)及...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传统治疗)及研究组,(n=45,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86.67%(39/45)(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卧床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46.83±3.64)mL,对照组(79.32±5.47)mL(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SF-36评分
下载PDF
偏心环锯技术在经皮内镜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海音 牟雪松 +5 位作者 蓝蔚仁 蒋长青 张超 郑文杰 周跃 李长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996-100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手术中应用偏心环锯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45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17例;年龄39~62岁,平均(49.23±23.96)岁。病变...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手术中应用偏心环锯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45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17例;年龄39~62岁,平均(49.23±23.96)岁。病变均为单节段,L4,5 25例,L 5S1 20例。均采用经皮内镜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偏心环锯技术行关节突成形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包括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要观察指标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随访期间观察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椎管内血肿、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及神经根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者;术中均顺利完关节突成形术,无需应用电动磨钻或其他设备,且顺利置入工作套管。手术时间45~76 min,平均(61.23±13.89)min;术中出血量10~25 ml,平均(15.02±4.33)ml。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80±1.57)d。随访时间为60~84个月,平均(73.25±8.47)个月。术后第1天ODI平均为9.34%±6.54%较术前68.06%±24.14%明显降低,但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及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天腰痛VAS评分平均为(1.54±0.97)分较术前(3.57±3.12)分明显较低,至末次随访时腰痛症状持续缓解;术后第1天下肢痛VAS评分平均为(1.14±0.79)分较术前(6.24±2.35)分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内下肢痛症状持续缓解,下降至(0.54±0.23)分,至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复发(2.22%),无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及神经根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手术中应用偏心环锯技术行关节突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能有效地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外弓股骨膝内翻患者固有内翻力线的术前计划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新宇 王直兵 +1 位作者 张峡 程兴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带有冠状面外弓(FLB)的膝内翻患者与直形股骨(SFS)健康膝志愿者股骨轴线,探寻FLB患者的术前固有内翻力线(CA),指导全膝关节置换(TKA)时股骨远端外翻纠正角(VCA)的选取。方法2018年1至12月于新桥医院测量45例(90例膝)FLB及... 目的比较股骨带有冠状面外弓(FLB)的膝内翻患者与直形股骨(SFS)健康膝志愿者股骨轴线,探寻FLB患者的术前固有内翻力线(CA),指导全膝关节置换(TKA)时股骨远端外翻纠正角(VCA)的选取。方法2018年1至12月于新桥医院测量45例(90例膝)FLB及膝内翻患者的股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MPFA)及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LDFA),并与25名(50膝)SFS健康膝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比较。测量患者基于股骨远端机械轴(DMA)的VCA—DMA和股骨远端解剖轴(DAA)形成的夹角,并与志愿者基于中立位机械轴(NMA)的VCA进行比较。测量FLB患者的股骨外弓角(α)度数,并与患者基于NMA的VCA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平均股骨外弓角α为7.8°±2.7°。FLB患者MPFA和a-LDFA与SFS志愿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4.9°±3.7°比85.6°±1.8°和81.7°±1.7°比81.2°±1.6°,t=1.26、1.70,均P>0.05)。SFS志愿者基于NMA的VCA为5.5°±0.6°(4.5°~7.4°),FLB患者组DAA-DMA角为5.3°±0.7°(4.3°~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FLB患者组基于NMA的VCA为8.4°±1.5°(5°~10°),与股骨外弓角α呈强正相关(R=0.607,P<0.01)。结论FLB患者不仅股骨远近端不存在显著畸形,而且股骨外翻截骨角(DMA-DAA)不随外弓程度发生变化,TKA时基于DMA行股骨远端截骨,可保留股骨外弓,恢复患者下肢力线至术前的固有内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股骨外弓 膝内翻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固有内翻力线 股骨远端机械轴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粒细胞白血病髓外复发致坐骨神经痛一例
18
作者 刘杰 王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1-781,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左下肢放射痛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放射痛,疼痛从左侧臀部至大腿后方、小腿前外侧、足背,于外院行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甘露醇、地塞... 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左下肢放射痛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放射痛,疼痛从左侧臀部至大腿后方、小腿前外侧、足背,于外院行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左下肢放射痛明显缓解,停药后疼痛复发,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粒细胞白血病 坐骨神经痛 髓外复发
原文传递
B细胞淋巴瘤腺病毒干扰蛋白3/凋亡诱导因子信号通路介导的营养剥夺条件下髓核细胞凋亡的研究
19
作者 刘杰 浦路桥 王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营养剥夺模拟体内退变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传代至P1代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杜尔贝科改良培养基(10 mg葡萄糖/L)、10%胎牛血清、21%O2;实验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 目的探讨通过营养剥夺模拟体内退变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传代至P1代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杜尔贝科改良培养基(10 mg葡萄糖/L)、10%胎牛血清、21%O2;实验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无糖培养基、无血清、1%O2;分别将两组细胞培养0、24、48、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细胞淋巴瘤腺病毒干扰蛋白3(BNIP3)、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并定位,并分别通过过表达和抑制BNIP3蛋白后Western blot再次检测BNIP3、AIF蛋白表达及髓核细胞凋亡率。实验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应用SPSS 22.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髓核细胞培养24 h后BNIP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同时伴有AIF蛋白核转位和细胞凋亡率增高[(2.07±0.23)%比(12.51±2.33)%、(32.33±4.12)%、(48.15±3.67)%,F=141.082,P<0.05],此外,过表达BNIP3蛋白后可明显加速AIF蛋白核转位和细胞凋亡率增高[(2.07±0.23)%比(50.67±3.01)%、(93.52±2.41)%、(95.83±1.20)%,F=1488.638,P<0.05],而抑制BNIP3蛋白和AIF蛋白表达后可明显降低髓核细胞凋亡率[(50.67±3.01)%、(93.52±2.41)%、(95.83±1.20)%比(8.63±0.67)%、(23.84±3.11)%、(34.22±2.92)%,F=559.631,P<0.05]。结论BNIP3/AIF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营养剥夺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腺病毒干扰蛋白3 凋亡诱导因子 髓核细胞 营养剥夺 凋亡
原文传递
PCL在TKA中保留程度及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徐谦 赵枫 +3 位作者 程兴旺 王直兵 何智超 张峡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1期52-55,60,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人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后交叉韧带(PCL)残留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国人行CR型TKA的可行性及术中技术要领。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行PS-TKA患者52例,比较不同性别、身高患者PCL保留比例;收集患者胫骨平台截骨... 目的研究国人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后交叉韧带(PCL)残留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国人行CR型TKA的可行性及术中技术要领。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行PS-TKA患者52例,比较不同性别、身高患者PCL保留比例;收集患者胫骨平台截骨前后径、内外径、PCL保留比例、胫骨长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获得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00±0.50)个月;不同性别患者的PCL保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身高患者的PCL保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保留比例与身高存在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y=6.32+0.43x,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身高为171 cm,PCL保留比例50%;身高157 cm,PCL保留比例30%;PCL保留比例与胫骨平台前后径、内外径、胫骨长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国人行TKA中,身高对于PCL保留比例有影响,对于身高低于171 cm的患者,PCL保留比例在50%以下,普遍偏低,术后残留PCL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临床医师应充分掌握针对此类患者的截骨技术,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A PS型TKA CR型TKA 胫骨截骨 身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