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吕娇 赵文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和松牙固定术,适合于每一位牙周病患者,是牙周病治疗的第一步。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辅助手段,针对致病原因分为抗生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类药物治疗,抗生素类药物根...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和松牙固定术,适合于每一位牙周病患者,是牙周病治疗的第一步。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辅助手段,针对致病原因分为抗生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类药物治疗,抗生素类药物根据给药途径又可分为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传统的SRP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辅以牙周内镜、激光和光动力等新技术辅助治疗牙周病,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SRP。本文就近年来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内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牙科CAD/CAM可加工微晶玻璃的体外表面抗腐蚀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 李明哲 +1 位作者 冉均国 苟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2-345,共4页
按牙科陶瓷国际标准ISO6872推荐标准对一种新型的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AD/CAM)陶瓷进行了体外表面抗腐蚀性研究.该材料表现出与其他牙科陶瓷相同的现象,在玻璃相出现孔洞,这些孔洞在负载时成为破坏的起点,导致材料强度降低.
关键词 牙科陶瓷 抗腐蚀性 微晶玻璃
下载PDF
腮腺淋巴管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春丽 徐勇忠 +1 位作者 刘敬华 宋忠伟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作者对39例腮腺淋巴管瘤进行了临床分析,就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 腮腺 淋巴管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孟媛 王红雷 +1 位作者 任晓莉 刘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滋养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E12.5~14.5d ICR孕鼠,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滋养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E12.5~14.5d ICR孕鼠,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制备滋养层,收集第2~3代(P2~P3)和第6代(P6)培养2~4d MEFs滋养层细胞培养基(MEF-CM),ELISA检测P2~P3和P6 MEF-CM中Activin A、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浓度水平。i PSCs与滋养层细胞共同培养,并进行细胞鉴定。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P2~P3 MEF-CM中Activin A、LIF的浓度显著高于P6 MEF-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 PSCs呈克隆状生长,细胞鉴定结果显示:拟胚体形成;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0CT4表达阳性。结论:E12.5~14.5d来源的P2~P3 MEFs滋养层能有效的抑制i PSCs的分裂,支持i PSCs的生长并维持其全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滋养层 ActivinA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64排双源螺旋CT测量切牙管前壁,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凯 李潇 +1 位作者 赵惠 金柱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利用64排双源螺旋CT分别测量切牙管前壁,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前牙区种植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64排双源CT数据库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病历,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软件自带的角度测量工具进行测... 目的:利用64排双源螺旋CT分别测量切牙管前壁,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前牙区种植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64排双源CT数据库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病历,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软件自带的角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结果:共收集134例患者资料,其中青年组75人(18~44岁),中年组43人(45~59岁),年轻老年组12人(60~74岁),老年组4人(75~89岁)。测量结果在男女之间,在青年组,中年组,年轻老年组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切牙管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135.46±9.07)°,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132.65±12.36)°。结论:64排双源螺旋CT是较理想的研究前牙种植手术区的工具,切牙管前壁与鼻底的夹角大于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在种植手术中应注意种植方向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双源螺旋CT 前牙区 切牙管 Simplam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斌 董颖韬 +1 位作者 苗莉 祖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 PDLSCs)增殖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 PDLSCs并对其进行鉴定。模型组为α-MEM培养液(含10μg/m L脂多糖)中培养的h PDLSCs体系,干预组为姜黄素预处理后加入α-MEM培养液(含10μg/m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 PDLSCs)增殖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 PDLSCs并对其进行鉴定。模型组为α-MEM培养液(含10μg/m L脂多糖)中培养的h PDLSCs体系,干预组为姜黄素预处理后加入α-MEM培养液(含10μg/m L脂多糖)中培养的h PDLSCs体系,对照组为α-MEM培养液(不含10μg/m L脂多糖)进行培养的h PDLSCs体系。MTT法测定各组h PDLSCs的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h PDLSCs中IL-6、TNF-α、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 PDLSCs培养2~7 d时,3组间OD值为对照组<干预组<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干预组h PDLSCs中IL-1β、IL-6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但干预组IL-1β、IL-6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脂多糖介导下的h PDLSCs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IL-6 TNF-α IL-1Β
下载PDF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芳 熊雁洁 赵文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RMGI)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RMGI)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行RMGI牙体楔状缺损修复术,对照组患者行普通玻璃离子水门汀楔状缺损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及龈沟液样本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白介素-1β(interleukine-1β,IL-1β)水平。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评价标准评估两组的成功率。结果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在外形、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颜色匹配性、表面质地方面修复成功患者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龈沟液AST、ALP、IL-1β水平及PLI、PD、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MGI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牙体间粘接和边缘密合性均良好、患牙色泽美观,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 楔状缺损 牙周组织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牙颌面硬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丽 王子真 +1 位作者 任晓莉 陈增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6期7061-7064,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颞下颌关节 下颌后缩
原文传递
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矫治唇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 孟媛 +1 位作者 刘继延 陈增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矫治唇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6年陆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且临床评估有较大把握导萌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矫治唇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6年陆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且临床评估有较大把握导萌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作为支抗协助导萌,对照组采用常规直丝弓矫治技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导萌成功,埋伏阻生尖牙均移至理想位置,咬合关系良好,牙周情况良好,无明显牙龈退缩和牙根吸收。治疗组尖牙牵引时间和综合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协助导萌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ce托 埋伏阻生 导萌 尖牙
原文传递
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薛媛 赵文峰 刘继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80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病组)和40名无牙周炎症状的志愿者(对照组)。初诊记录探...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80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病组)和40名无牙周炎症状的志愿者(对照组)。初诊记录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牙周病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和MCP-1。结果牙周病组与对照组基线条件无明显差异。对照组hs-CRP和MCP-1浓度为(1.48±1.1)mg/L和(42.3±4.9)mg/L,牙周病组分别为(3.89±2.8)mg/L和(88.7±5.8)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治疗结束3个月后,牙周病组hsCRP和MCP-1浓度为(2.04±1.5)mg/L和(64.2±5.1)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可引起低滴度菌血症,造成血清炎症标志物hs-CRP和MCP-1浓度增高,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可降低血清hs-CRP和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文传递
蛋白转导技术在IPSCs重编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铀 刘丽 +4 位作者 裘今 高振 吴琴 张纲 谭颖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3期6566-6569,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通过强制表达多能因子重编程为多潜能的体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Cs)相同的多潜能性,并被认为是有伦理争议的ESCs的替代细胞。然而,使用基因组整合逆转录病毒或慢病毒将细胞重编程成IPSCs的传统方法...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通过强制表达多能因子重编程为多潜能的体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Cs)相同的多潜能性,并被认为是有伦理争议的ESCs的替代细胞。然而,使用基因组整合逆转录病毒或慢病毒将细胞重编程成IPSCs的传统方法,通过遗传修饰来重编程IPSCs增加了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并成为其在临床环境中应用的障碍。因此,需要一种替代方法在不使用基因编辑的情况下重编程细胞,并且是通过更安全的方式来传递转录因子以诱导靶细胞上的多能性。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蛋白转导技术可以通过传递重编程蛋白从人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产生IPSCs。本文就蛋白转导技术在IPSCs重编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蛋白转导技术 重编码 蛋白转导结构域
原文传递
EverStick可塑纤维桩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静 李广 +2 位作者 张娜 陈增力 赵文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Ever Stick可塑纤维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对此类根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患者共101颗已行根管治疗的单根管前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其中预成纤维桩(对照组)52颗牙,可塑纤维桩(实验组)49颗牙。观察... 目的:观察Ever Stick可塑纤维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对此类根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患者共101颗已行根管治疗的单根管前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其中预成纤维桩(对照组)52颗牙,可塑纤维桩(实验组)49颗牙。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预成纤维桩组在治疗后6、12、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08%、88%、73.33%,其中治疗后6个月与24个月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塑纤维桩组在治疗后6、12、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100%、95.8%、90.91%,各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治疗后24个月,可塑纤维桩组的修复成功率要显著高于预成纤维桩组(P<0.05)。结论:可塑纤维桩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期内修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扁形根管 成功率
原文传递
龈沟液中MCP-1联合hs-CRP对牙周炎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媛 赵文峰 刘继延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诊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常规体检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诊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常规体检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龈沟液样本。比较两组实验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并用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MCP-1和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MCP-1与hs-CRP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价两种炎性指标预测治疗效果的效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前MCP-1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MCP-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龈沟液中MCP-1和hs-CRP两者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448,P<0.01)。MCP-1、hsCRP单独及联合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914、0.985(P<0.01)。龈沟液MCP-1联合hs-CRP进行疗效评价的价值较高(准确度0.962,敏感度0.974,特异度0.963)。结论:MCP-1联合hs-CRP水平与牙周炎的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疗效评价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