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净柔洁面摩丝和日间隔离乳对中国人群敏感皮肤防护功效多中心临床观察
1
作者 郑跃 叶聪秀 +10 位作者 谢小元 杨蓉娅 田燕 吴艳 李峰 舒晓红 陈柳青 易金玲 沈新 Victor Georgescu 赖维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的环境污染损伤防护及修复功效。方法按照敏感性皮肤入选标准纳入广州、北京和成都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每天早晚使用净柔洁肤摩丝清洁面部和颈部,早上出门前将日间隔离乳均匀涂抹于面部和颈部。使用产品前及使... 目的观察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的环境污染损伤防护及修复功效。方法按照敏感性皮肤入选标准纳入广州、北京和成都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每天早晚使用净柔洁肤摩丝清洁面部和颈部,早上出门前将日间隔离乳均匀涂抹于面部和颈部。使用产品前及使用后第21天同一时间点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医生评估(皮肤受污染指标、产品的抗污染效果指标、皮肤光泽及色斑变化)及无创性皮肤生理指标[L~*a~*b~*值、经皮水丢失(TEWL)值]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洁面摩丝对污染物的清洁效果非常好占42.75%,效果好占46.58%;隔离乳对环境污染的隔离效果非常好占32.29%,效果好占53.6%;使用产品前后双侧面部无斑区ΔEab值从2.31±1.3降为2.15±1.2,有斑区ΔEab值从1.95±1.31降为1.92±1.19(P=0)。产品使用前后面部TEWL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的护肤品可以有效清除粘附于皮肤的污染物、隔离化学污染物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及物理性污染源(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且不会影响敏感性皮肤的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环境污染 护肤品 活泉水
下载PDF
润肤消炎洗剂对特应性皮炎皮损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林颖 梁洁 +2 位作者 陈达灿 陈淑慧 丁常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润肤消炎洗剂对特应性皮炎(AD)皮损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AD患者,左侧(或右侧)上肢(或下肢)的典型皮损作为治疗组靶皮损,对侧相应皮损则作为对照组皮损。(1)治疗组靶皮损以润肤消炎洗...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润肤消炎洗剂对特应性皮炎(AD)皮损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AD患者,左侧(或右侧)上肢(或下肢)的典型皮损作为治疗组靶皮损,对侧相应皮损则作为对照组皮损。(1)治疗组靶皮损以润肤消炎洗剂外洗或湿敷,治疗14 d。对照组皮损不给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皮损处金葡菌定植密度。(2)检测润肤消炎洗剂对标准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靶皮损的金葡菌定植密度[(107 893±260 049)CFU/c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皮损[(343 321±424 940)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润肤消炎洗剂(中药浓度1 g/m l)对标准金葡菌和MRSA均具有抑菌作用,与阳性对照组(2%夫西地酸钠)的抑菌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炎、抑制金葡菌可能是润肤消炎洗剂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肤消炎洗剂 皮炎 特应性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定植密度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兰州地区105例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恩文 骆志成 +2 位作者 牛桃香 杜华 曹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993-995,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男72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2.18:1;白癣92例(87.62%),脓癣13例(12.38%);年龄1.34岁,平均(6.13±2.92)岁;72例有宠物接触史,41例有头癣患者接触史:培养菌株93株(阳性率88.57%),其中犬小孢子菌90株(占培养菌株的96.77%),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各1株(各占1.08%)。结论:兰州地区头癣的临床类型以白癣为主,脓癣次之;传染方式主要为动物到人、人到人;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病原真菌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梁再赋 +4 位作者 张士发 张恩 李莉 贾秀坤 薛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异常与CD43分子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4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LE患者与正常人PBMC均检测到CD43基因的表达,且前者的表达水平为...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异常与CD43分子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4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LE患者与正常人PBMC均检测到CD43基因的表达,且前者的表达水平为0.8662±0.3992,高于后者的0.3451±0.331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109,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D4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SLE患者 3基因 反向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功能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表达水平 CD43 人PBMC 显著性差异 分子基因 PCR) 淋巴细胞 活动期 检测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明春 刘次伟 +11 位作者 曾凡钦 卢念祖 陆春 廖元兴 杨健 曾仁山 卢植生 李其林 钟山 陈红清 范瑞强 朱其杰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方法,人选病例每日日服一片咪唑斯汀(每片10mg),疗程为14d。结果:共治疗858例,其中男400例,女458例。用药后第7 d的有效率为 85.1%,第 14 d的有...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方法,人选病例每日日服一片咪唑斯汀(每片10mg),疗程为14d。结果:共治疗858例,其中男400例,女458例。用药后第7 d的有效率为 85.1%,第 14 d的有效率为 95.0%。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为4.1%。结论:咪唑斯汀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咪唑斯汀 多中心临床研究 慢性荨麻疹 有效率 临床研究方法 用药后 口服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下载PDF
乳房部位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祝贺 王文岭 敖俊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外泌汗腺错构瘤。该文报道1例29岁女性乳房表现为丘疹、结节形态的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该例患者成年期发病,皮损位于乳房部位,临床表现不典型,但组织病理较为经典。同时,对该病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外泌汗腺错构瘤。该文报道1例29岁女性乳房表现为丘疹、结节形态的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该例患者成年期发病,皮损位于乳房部位,临床表现不典型,但组织病理较为经典。同时,对该病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及综合护理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聪敏 张华 周双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及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门诊诊治的12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卤米松乳膏、米诺地尔酊及PUVA光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及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门诊诊治的12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卤米松乳膏、米诺地尔酊及PUVA光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力苏口服液、复方甘草酸苷片、中医针刺,并配合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分别计算斑秃恢复评分和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83.3%,试验组治愈率为95.0%,试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第2周时评分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在第8周评分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在第8周和第12周时,试验组评分也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加综合护理对斑秃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中西医结合治疗 PUVA 综合护理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性病患者分解尿素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元兴 王俊杰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4年第2期6-8,共3页
作者在1990—1993年四年中,对4501例NGU.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疤疹.阴虱病.软下疳等六种STD患者和140例GUUI性伴侣以及260名健康人,进行了分解尿素支原体(Uu)培养,其阳性率分别是41.55%.34.91%.34.68%.33.71%.32.76%.32.00%.34.7... 作者在1990—1993年四年中,对4501例NGU.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疤疹.阴虱病.软下疳等六种STD患者和140例GUUI性伴侣以及260名健康人,进行了分解尿素支原体(Uu)培养,其阳性率分别是41.55%.34.91%.34.68%.33.71%.32.76%.32.00%.34.79%和8.46%。经统计学处理,无论STD总例数或每种STD数,也无论男女数,与相应健康人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性伴侣组则与STD组无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结果显示:Uu在国内各种STD中,在性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这是我国性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研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原体 性传播疾病 广州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点阵微针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丽华 刘丽红 杨蓉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0-922,共3页
射频(radiofrequency)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磁波的简称,频率范围300KHz^30GHz。当射频电流作用人体时,组织中的带电粒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剧烈振荡摩擦,产生热能作用于靶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皮肤美容整形领域中使用的射频设备分为... 射频(radiofrequency)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磁波的简称,频率范围300KHz^30GHz。当射频电流作用人体时,组织中的带电粒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剧烈振荡摩擦,产生热能作用于靶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皮肤美容整形领域中使用的射频设备分为单极、双极和点阵射频。单极射频穿透较深,疗效显著,但治疗时不适感和疼痛较明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技术 皮肤美容 微针 射频电流 带电粒子 美容整形 靶组织 电磁波
原文传递
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米娜 夏志宽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皮肤光老化主要是由日光中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老化,临床表现多样:皮肤质地改变如皮肤粗糙、细皱纹、松弛;色素性改变如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各种增生性改变如脂溢性角化病、甚至癌变。由于皮肤光老化主要发生在暴露部位,... 皮肤光老化主要是由日光中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老化,临床表现多样:皮肤质地改变如皮肤粗糙、细皱纹、松弛;色素性改变如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各种增生性改变如脂溢性角化病、甚至癌变。由于皮肤光老化主要发生在暴露部位,对患者容貌和心理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强脉冲光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 脂溢性角化病 紫外线辐射 皮肤老化 皮肤粗糙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鲜红斑痣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丽华 刘丽红 杨蓉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32-434,J0002,共4页
鲜红斑痣是一种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0.5%。出生时鲜红斑痣呈粉红色斑片,未经治疗的皮损,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呈鲜红色或紫红色,而且因皮损逐渐增厚而形成斑块状、结节状或出现... 鲜红斑痣是一种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0.5%。出生时鲜红斑痣呈粉红色斑片,未经治疗的皮损,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呈鲜红色或紫红色,而且因皮损逐渐增厚而形成斑块状、结节状或出现化脓性肉芽肿。激光和光的治疗是通过选择性破坏血管系统原理,改善皮损颜色和厚度。临床上有多种血管选择性激光器,其中最常用且研究最多的是脉冲染料激光。尽早对皮损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更好的疗效。随着影像学和光电治疗技术的发展,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激光 强脉冲光 射频 血红蛋白微囊
原文传递
Ras1、Rac1、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珊珊 周剑峰 +5 位作者 廖勇 李海涛 王瑞丽 巴根 吕雪莲 杨蓉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研究Ras1、Rac1和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提取两组的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两组中Ras1、Rac1和Rho1 mRNA的... 目的 研究Ras1、Rac1和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提取两组的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两组中Ras1、Rac1和Rh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酵母相菌丝生成率(0.40% ± 0.53%)显著低于菌丝相(99.33% ± 0.57%,t = 13.93,P 〈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以酵母相为对照组,将其Ras1、Rac1、Rho1基因表达量均设为1,则菌丝相的Ras1、Rac1、Rh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17 ± 10.99、16.81 ± 7.80、42.61 ± 18.50,与酵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3.51、3.90,均P 〈 0.05)。结论 Ras1、Rac1、Rho1基因可能参与了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孢子菌属 单体GTP结合蛋白质类 阿萨希毛孢子菌 Rasl RACL Rhol 酵母相 菌丝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