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瑞娟 李玉萍 赵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分析各项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150例患者...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分析各项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1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2.45±28.72)min、术中出血量为(34.43±23.64)ml、术后排气时间为(9.24±2.39)h、下床活动时间为(7.58±3.16)h、住院时间为(4.32±0.78)d。术后3 d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25±0.32)分、(1.04±0.17)分,术后止痛药使用(1.36±0.58)次;150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良性疾病 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宫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形态变化与术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瑞娟 李玉萍 刘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3期539-547,共9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形态变化与术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宫腹腔镜治疗的16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纳入建模组,根据术后18个月内妊娠结果分为自然妊...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形态变化与术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宫腹腔镜治疗的16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纳入建模组,根据术后18个月内妊娠结果分为自然妊娠组(84例)和未自然妊娠组(7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Netica软件进行模型推理预测。同期选取不同研究机构的50例患者作为外部数据集,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结果术后总自然受孕率为52.17%,自然妊娠组患者年龄、不孕病程、月经周期延后、痛经、输卵管妊娠史、人流次数、盆腔炎病史、盆腔粘连程度、输卵管不畅通、输卵管迂曲、输卵管僵直、输卵管似串珠样改变比例、术后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未自然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输卵管妊娠史、盆腔粘连程度与输卵管形态存在关联。输卵管妊娠史、单侧/双侧输卵管不畅通、迂曲、僵直、似串珠样改变、盆腔炎病史、盆腔粘连程度、术后IL-2、IL-10、TNF-α水平是术后未自然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显示,输卵管迂曲、僵直、似串珠样改变、盆腔粘连程度与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存在直接联系。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盆腔炎病史、盆腔粘连程度、高水平IL-2、IL-10、TNF-α、输卵管妊娠史、输卵管的形态改变是无法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其中盆腔炎病史、盆腔粘连程度、输卵管形态与妊娠结局存在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贝叶斯网络模型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