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海朋 阎建忠 +2 位作者 刘林山 李兰晖 张镱锂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10,115,共11页
以Web of Knowledge中2006年~2015年的972篇草地遥感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Ⅲ软件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及突现分析等角度展开信息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遥感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期刊刊文量前三名为Interna... 以Web of Knowledge中2006年~2015年的972篇草地遥感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Ⅲ软件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及突现分析等角度展开信息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遥感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期刊刊文量前三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和Remote Sensing,主要研究学科领域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和遥感等,刊文数量前三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德国。草地遥感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MODIS、植被指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物量等为起连接作用的核心关键词;中国草原、非洲草原、加拿大草原和澳大利亚草原是热点研究区域。从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可知,研究的知识基础聚类主要包括:生物量、灾害风险评价、LAI反演、草地退化等。近十年高突变的文献分析表明,当前研究应因地制宜的选择遥感数据源,加强产品算法和模型的改进,不断提高遥感应用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遥感 植被指数 CITESPACE 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兰晖 刘林山 +3 位作者 张镱锂 丁明军 李士成 陈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6,共11页
探讨高寒草地物候变化的海拔敏感性有助于揭示气候—植被的关系。基于2000-2013年的SPOT-VGT(NDVI)和MODIS(NDVI和EVI)、DEM、生态地理区划以及草地矢量数据,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变化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返... 探讨高寒草地物候变化的海拔敏感性有助于揭示气候—植被的关系。基于2000-2013年的SPOT-VGT(NDVI)和MODIS(NDVI和EVI)、DEM、生态地理区划以及草地矢量数据,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变化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分布随海拔上升呈现相对一致的规律性;但其年际变化趋势随海拔上升呈现明显差异。2返青期的提前趋势大致以3200 m为界线,其下提前幅度随海拔上升显著增大,其上则相反。但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随海拔上升则先呈现推迟趋势,且推迟幅度逐渐减小;之后呈现提前趋势,且提前幅度持续增大。3将高原中部的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区(IC1)和南部的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IIC1)高寒草地物候变化趋势进行对比,两分区呈现相反的年际变化趋势;随海拔上升,两分区返青期的年际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变化方向,枯黄期则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方向。上述差异表明,基于遥感反演的高寒草地物候年际变化趋势的垂直分异特征难以直接反映高原增温的海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高寒草地 海拔 地理分区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坤 丁明军 +1 位作者 辛良杰 陈利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7-175,共9页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把握粮食生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粮食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2019个...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把握粮食生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粮食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201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7年各县统计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转移模型、CGE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缺粮区集中在青藏区、黄土高原区和华南区,余粮区集中在东北区、黄淮海区、蒙新区和长江中下游区。(2)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以东北区和黄淮海区为代表的北方区域增加显著,以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为代表的南方区域降低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愈加明显,粮食生产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与经济发展重心呈现分离态势,人均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而经济重心向西推进。两者在空间上整体欠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与经济协调性有所改善,改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西部、西南区的东部以及黄土高原西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经济发展 空间协调 集聚水平 中国县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