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编教材写作课 品古典诗歌 悟人生精神——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拓展
1
作者 陈金华 李盼 王俊杰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生于天地间、行于百年期的历代文人墨客,以他们的智慧才情为笔,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墨,以他们对人生家国的思考探寻为纸,以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为砚,沿着时代的道路,顺着文化长河,代代吟唱... 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生于天地间、行于百年期的历代文人墨客,以他们的智慧才情为笔,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墨,以他们对人生家国的思考探寻为纸,以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为砚,沿着时代的道路,顺着文化长河,代代吟唱,辈辈传扬。在浩淼的古典诗歌海洋里,有千百年灿若星辰的诗人词家不同的人生志向、各异的情怀情趣和深沉的人生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古典诗歌 人生精神 写作课 诗歌文化 文化长河
下载PDF
为学有道 说理有方——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拓展
2
作者 李盼 王俊杰 +1 位作者 苗典典 刘亚勤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第5期58-67,共10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放眼世界,无论古今,不分民族,学习是每个个体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学习,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话题。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围绕学习的话题,有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放眼世界,无论古今,不分民族,学习是每个个体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学习,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话题。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围绕学习的话题,有哲人的论道穷理,有先贤的告诫教诲,有学者的追寻探求,有普通人的叩问反思……千百年来,为学之道,为学之理,穿越时光,代代流传,泽润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为学之道 个体成长 人类精神生活 人类社会文明 穷理 说理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共读《论语》之“教育与教学”孔子传道,意在“仁德”
3
作者 王蕾 陈金华 《十几岁》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教师为职业、将学术平民化的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育等,于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代仍有启示。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们各有成就...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教师为职业、将学术平民化的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育等,于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代仍有启示。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们各有成就,且对孔子发自内心地推崇与爱戴。这与孔子秉持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教育与教学 《论语》 孔子传 七十二
原文传递
共读《论语》之“知其不可而为之” 儒家赤诚的入世精神
4
作者 涂英丽 陈金华 《十几岁》 2023年第8期26-30,共5页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概括。孔...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概括。孔子与“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何种关联呢?它又何以成为儒家的精神符号,令后代众多的仁人志士坚守不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室 整本书阅读 入世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 精神符号 儒家
原文传递
共读《论语》之“中庸之道” 孔子心中的“至德”
5
作者 张星兰 王蕾 陈金华 《十几岁》 2023年第8期31-35,共5页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提倡“中庸”,并称其是最高的德行与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论语》一窥孔子在为政、交友、言语中关于中庸之道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室 中庸之道 整本书阅读 《论语》 孔子
原文传递
共读《论语》之“仁与礼” 当仁与礼矛盾时,取仁舍礼
6
作者 陈金华 《十几岁》 2022年第36期22-26,共5页
在一万一千多字的《论语》中,孔子100多次提到“仁”,70多次论及“礼”。可以说,“仁”与“礼”是孔子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所说照见所想。何为“仁”?何为“礼”?孔子为何爱说“仁”与“礼”?我们通过下面这道思考题来一探究竟。
关键词 高频词 《论语》 仁与礼 爱说 孔子 思考题 所想
原文传递
共读《论语》之导读 我们可以这样走进《论语》
7
作者 涂英丽 张星兰 陈金华 《十几岁》 2022年第33期18-21,共4页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本期起,《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孔子思想集大成之...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本期起,《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孔子思想集大成之作、“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梁启超)……《论语》的弦诵之声不绝千古,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学而时习之”时,发出“不亦说乎”的赞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室 整本书阅读 集大成之作 《论语》 学而时习之 孔子思想 儒家经典 梁启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