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2.2.15细胞株筛选抗乙肝病毒中草药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浩杰 刘国强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所在,但HBV宿主范围狭窄,缺少体外病毒繁殖系统。HBV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株的建立为抗HBV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细胞模型,本文就2.2.15细胞株近十年来抗HBV中草药筛选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2.2.15细胞株 乙肝病毒 中草药 体外实验
下载PDF
中药的肾毒性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董正华 《现代中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 治疗探讨
下载PDF
《金匮》治痛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荣 《现代中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金匮》对痛证治疗用药有四个基本规律,即解表透邪止痛,善用桂枝、麻黄;温阳散寒止痛,善用附子、干姜;活血逐邪止痛,善用大黄;补虚养血止痛,善用芍药、当归、川芎。综合考察其痛证用药,出现率最高的依次为:甘草、芍药、桂枝、附子、大黄。
关键词 金匮 痛证 用药规律 中医学
下载PDF
谈《金匮要略》致瘀十三因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建荣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金匮》对瘀血证治论述极为丰富 ,创立了许多著名活血化瘀方药 ,如大黄虫丸、抵当汤、下瘀血汤、温经汤等。近年学者对《金匮》瘀血证治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对致瘀之因谈及很少。本文结合《金匮》原文精神对致瘀原因从十三个... 《金匮》对瘀血证治论述极为丰富 ,创立了许多著名活血化瘀方药 ,如大黄虫丸、抵当汤、下瘀血汤、温经汤等。近年学者对《金匮》瘀血证治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对致瘀之因谈及很少。本文结合《金匮》原文精神对致瘀原因从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试图进一步阐明瘀血的发病原因与机理 ,以及相应的立法组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瘀血 病因
下载PDF
经方临证应用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建荣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3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经方 应用 方法研究 中药 《伤寒论》 《金匮》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大黄(庶虫)虫丸方证看内伤致瘀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荣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文围绕大黄(庶虫)虫丸方证,就内伤致瘀的机理,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五劳七伤均可致瘀,是由虚损日久,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利而凝滞成瘀,结为干血,甚至形成癥积。治疗用大黄(庶虫)虫丸逐瘀顾正。此方组方奇特·攻效卓著,用于内... 本文围绕大黄(庶虫)虫丸方证,就内伤致瘀的机理,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五劳七伤均可致瘀,是由虚损日久,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利而凝滞成瘀,结为干血,甚至形成癥积。治疗用大黄(庶虫)虫丸逐瘀顾正。此方组方奇特·攻效卓著,用于内伤顽疾,多建奇功,故大有研究推广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 瘀血 大黄Zhe虫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病学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之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守才 孟三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5-6,共2页
湿病学属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学术体系,温病学发展的方向应是:完善温病学理论和疾病规范,揭示温病的实质,探索其传变规律,使疾病研究与现代医学接轨,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走向世界开辟道路;继承和发展温病治疗精化,加强温病危重证候和难治... 湿病学属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学术体系,温病学发展的方向应是:完善温病学理论和疾病规范,揭示温病的实质,探索其传变规律,使疾病研究与现代医学接轨,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走向世界开辟道路;继承和发展温病治疗精化,加强温病危重证候和难治温病的方药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发挥学术优势;拓宽温病方药治疗疾病的领域,培植学科新生长点,促进温病学的壮大发展;尽快对温病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极大充实丰富四时温病内容,进行温病病名分化,将散在于其它学科教材中的外感热病收编于温病学科;调整教学重点,强化以温病防治为重点的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的教学,提高防治温病的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学科性质 中医学
下载PDF
中药的肾毒性及对策(续)
8
作者 董正华 《现代中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 中医 肾脏病 病理学
下载PDF
厥热胜复的探讨
9
作者 张玉英 李志孝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6,共2页
历代医家对厥阴病厥热胜复的认识不一 ,有为寒厥的一个特殊证候类型 ;有为热厥的表现 ;有为厥阴病的主证 ;有为厥阴病阴阳消长 ,邪正进退的病机概括。结合《伤寒论》本意及临床实践来看 ,对厥阴病厥热胜复不应该局限在病证上的认识 ,应... 历代医家对厥阴病厥热胜复的认识不一 ,有为寒厥的一个特殊证候类型 ;有为热厥的表现 ;有为厥阴病的主证 ;有为厥阴病阴阳消长 ,邪正进退的病机概括。结合《伤寒论》本意及临床实践来看 ,对厥阴病厥热胜复不应该局限在病证上的认识 ,应该是在厥阴病的病理机制方面探讨。厥热胜复不是某种具体病证 ,而是厥证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临证不可忽视。当疾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厥热胜复时 ,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救治。至于治疗 ,《伤寒论》有关厥热胜复的论述未提出具体方药 ,实则提示了临证应依病情随证救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热胜复 厥阴病 病机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