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畅辉 岳黎明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74-576,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21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出院后仍继续服用,...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21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出院后仍继续服用,并且随访病人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总胆固醇(TC)、心脏左室舒张未内径(LVD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2年内患者平均住院频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LVEF均有所增加,治疗组患者的LVEF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LVDD、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住院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护理健康处方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及护理体会
2
作者 李希玲 刘晓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19-22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健康处方对冠心病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处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健康处方对冠心病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处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半年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半年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持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健康处方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处方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畅辉 岳黎明 宁小康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采取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及直接PCI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吸导管组34例及直接PCI组63例,比较其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使用导管抽吸血栓的抽吸组中,其中有29... 目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采取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及直接PCI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吸导管组34例及直接PCI组63例,比较其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使用导管抽吸血栓的抽吸组中,其中有29例患者血流马上就恢复到了TIMIⅢ级,有5例患者血流是TIMIⅡ级,但都存在60%~90%的残余狭窄,有34例植入了1~3枚的支架,术中与术后都达TIMIⅢ级血流,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有63例未抽吸组进行了直接支架置入术,发生慢血流5例,无复流2例,冠脉内推注欣维宁后恢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6例。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次介入治疗如再次PCI和CABG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可减少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抽吸导管
下载PDF
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畅辉 岳黎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7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介入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DSA造影显示四肢动脉闭塞段的部位、范围。11例完全再通,术后远端动脉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消失,未出现肢体坏... 目的探讨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介入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DSA造影显示四肢动脉闭塞段的部位、范围。11例完全再通,术后远端动脉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消失,未出现肢体坏死,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同时为外科手术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动脉闭塞 介入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利新 郭颖强 +2 位作者 李希玲 孟强 郭新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6期5143-514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2例,其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访1年两组的结局事件发生率及相关预后。结果:年龄、糖尿病、脑...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2例,其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访1年两组的结局事件发生率及相关预后。结果:年龄、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肿瘤、合并CHF均为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合并CHF组比较,合并CHF组患者的死亡、因COPD再次入院、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5)。结论:CHF是COPD的常见合并症,是COPD患者死亡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