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且难以诊断的患者76例。均应用Siemens skyra 3.0 T MRI行常规矢状位T1WI、T2WI、STIR;T1WI Dixon序列获得同相位、反相位...目的:探讨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且难以诊断的患者76例。均应用Siemens skyra 3.0 T MRI行常规矢状位T1WI、T2WI、STIR;T1WI Dixon序列获得同相位、反相位、纯水相、纯脂相。根据临床随访或病理结果,76例中良性压缩性骨折43例(良性组),其中3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5例创伤性骨折,3例感染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33例(恶性组),其中28例转移性骨折,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计算病变椎体信号强度指数(SIR)及脂肪分数(FF)。结果:良性组的FF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的SIR显著低于恶性组(P<0.01)。绘制FF及SIR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FF和SIR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和0.88,最佳鉴别阈值分别为12.75%和0.86。结论:3.0 T 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可定量测定椎体SIR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对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育龄期正常乳腺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下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值变化情况。方法共搜集2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2~30岁,平均26岁,规律月经周期,无口服避孕药史,未育。...目的探讨育龄期正常乳腺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下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值变化情况。方法共搜集2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2~30岁,平均26岁,规律月经周期,无口服避孕药史,未育。分别在月经期(第2天)、增生期(第7天)、卵泡期(第14天)、黄体期(第21天)、分泌期(第27天)进行了1个月经周期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TI、DWI及IVIM。基于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由2名观察者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相同区域正常乳腺组织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血管容积分数(f)、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采用3.0 T MR获得的IVIM、DTI、DWI乳腺图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其参数图无严重伪影,图像质量较好,能满足参数测量要求。2名观察者分别所测得(观察者间)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ICC值〉0.8),f值可重复性较差。正常乳腺的D^*值显示随月经周期规律波动,在黄体期最高,与月经期和增殖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值在卵泡期高于其他阶段,但是对比没有显著差异。D值和ADC值随月经周期有相似趋势,D值在黄体期和增殖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DC值的差异在月经周期中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月经期与分泌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乳腺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可以敏感地反映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激素调节的变化特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功能性肌肉-骨骼单位脂肪浸润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156例受试者,根据定量CT(QCT)检查分成三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正常对照组。使用西门子3.0 T MRI多回波Dixon技术扫描...目的探讨应用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功能性肌肉-骨骼单位脂肪浸润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156例受试者,根据定量CT(QCT)检查分成三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正常对照组。使用西门子3.0 T MRI多回波Dixon技术扫描,通过Liverlab软件自动生成脂肪分数图(FF),测量L_(2)、L_(3)和L_(4)椎体的脂肪分数(FF),最后取3个椎体脂肪含量的平均值(FFVB)。在L;椎体水平手动勾画出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和腹直肌的轮廓,测量FF值以及横截面积(CSA)值。将诸参数(FF及CSA)除以体质指数(BMI)×100%进行数据校正。采用ANOVA对比不同骨量组体重、身高、BMI之间的差异;对比椎体(FFVB)、椎旁肌肉FF以及CSA值之间的差异;性别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 (1)随着骨密度值降低,椎体及椎旁肌肉脂肪含量增加,椎旁肌肉面积减小,FF值的改变早于CSA值。(2)组间对比年龄、体重、体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性别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3.0 T MRI mDixon技术具有定量检测腰椎椎体FF、椎旁肌肉CSA及脂肪浸润程度的变化规律,FF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且难以诊断的患者76例。均应用Siemens skyra 3.0 T MRI行常规矢状位T1WI、T2WI、STIR;T1WI Dixon序列获得同相位、反相位、纯水相、纯脂相。根据临床随访或病理结果,76例中良性压缩性骨折43例(良性组),其中3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5例创伤性骨折,3例感染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33例(恶性组),其中28例转移性骨折,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计算病变椎体信号强度指数(SIR)及脂肪分数(FF)。结果:良性组的FF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的SIR显著低于恶性组(P<0.01)。绘制FF及SIR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FF和SIR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和0.88,最佳鉴别阈值分别为12.75%和0.86。结论:3.0 T 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可定量测定椎体SIR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对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育龄期正常乳腺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下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值变化情况。方法共搜集2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2~30岁,平均26岁,规律月经周期,无口服避孕药史,未育。分别在月经期(第2天)、增生期(第7天)、卵泡期(第14天)、黄体期(第21天)、分泌期(第27天)进行了1个月经周期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TI、DWI及IVIM。基于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由2名观察者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相同区域正常乳腺组织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血管容积分数(f)、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采用3.0 T MR获得的IVIM、DTI、DWI乳腺图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其参数图无严重伪影,图像质量较好,能满足参数测量要求。2名观察者分别所测得(观察者间)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ICC值〉0.8),f值可重复性较差。正常乳腺的D^*值显示随月经周期规律波动,在黄体期最高,与月经期和增殖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值在卵泡期高于其他阶段,但是对比没有显著差异。D值和ADC值随月经周期有相似趋势,D值在黄体期和增殖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DC值的差异在月经周期中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月经期与分泌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乳腺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可以敏感地反映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激素调节的变化特点。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功能性肌肉-骨骼单位脂肪浸润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156例受试者,根据定量CT(QCT)检查分成三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正常对照组。使用西门子3.0 T MRI多回波Dixon技术扫描,通过Liverlab软件自动生成脂肪分数图(FF),测量L_(2)、L_(3)和L_(4)椎体的脂肪分数(FF),最后取3个椎体脂肪含量的平均值(FFVB)。在L;椎体水平手动勾画出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和腹直肌的轮廓,测量FF值以及横截面积(CSA)值。将诸参数(FF及CSA)除以体质指数(BMI)×100%进行数据校正。采用ANOVA对比不同骨量组体重、身高、BMI之间的差异;对比椎体(FFVB)、椎旁肌肉FF以及CSA值之间的差异;性别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 (1)随着骨密度值降低,椎体及椎旁肌肉脂肪含量增加,椎旁肌肉面积减小,FF值的改变早于CSA值。(2)组间对比年龄、体重、体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性别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3.0 T MRI mDixon技术具有定量检测腰椎椎体FF、椎旁肌肉CSA及脂肪浸润程度的变化规律,FF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进展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