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儿童体质量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娟 赵娜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 目的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标、生化指标、代谢参数。在12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共46例患儿(利培酮组25例,喹硫平组21例)的资料用于分析。结果 SGA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利培酮组平均增加10.6(7.8~13.6)kg,喹硫平组平均增加9.5(6.3~12.7)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Z(BMI z)评分也显著增高,儿童患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快速血糖平均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比值明显增高,增高量分别为0.24(0.04-0.43)mmol·L^(-1)和0.49(0.16~0.81)mmol·L^(-1)。结论儿童抗精神药物治疗12个月期间,儿童腰围显著增加、血脂指标异常,故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及代谢副作用治疗的有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抗精神药物 肥胖 代谢综合征 儿童精神疾病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哌甲酯治疗期间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娜 任凤龙 程海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哌甲酯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80例,其中完成连续12周哌甲酯治疗36例。采用ADHD诊断量表(父母版)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评定治疗前后患儿行为...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哌甲酯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80例,其中完成连续12周哌甲酯治疗36例。采用ADHD诊断量表(父母版)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评定治疗前后患儿行为;检测患儿治疗前后HRV指标,包括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总频率(TP)、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指数(LF/HF)。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HD患儿行为与HRV参数的关联性。结果治疗前,心率、HF、LF/HF与注意缺陷分呈负相关(r=-0.278、-0.229、-0.251,P=0.012、0.035、0.008);心率与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259,P=0.032);VLF与CPT错误数呈负相关(r=-0.239,P=0.045)。治疗前后心率、RMSSD、H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5、3.027、3.192,P=0.027、0.048、0.046),治疗前后心率、RMSSD、TP、LF、HF呈正相关(r=0.395、0.564、0.352、0.342、0.332,P=0.021、0.008、0.025、0.035、0.031)。结论 HRV可作为ADHD治疗的心理生理标志物,用于辅助评价ADHD患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哌甲酯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学龄前儿童DBD和ADH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娜 程海燕 +1 位作者 张娟 曲彩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学龄前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名3~6岁ADHD合并DBD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治...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学龄前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名3~6岁ADHD合并DBD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治疗开始和治疗后第2、第4、第8周末根据临床总体印象(CGI)和Conners量表的检测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各阶段的Conne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两组多动评分(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682,P<0.05)、注意力不集中(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130,P<0.05)、ADHD(利培酮组:t=2.881,P<0.05;阿立哌唑组:t=3.756,P<0.05)、ODD(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247,P<0.05)及耐受性(利培酮组:t=6.255,P<0.05;阿立哌唑组:t=5.889,P<0.05)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的测量指标与第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终点两组的体重和空腹血糖(FBS)增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利培酮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量较阿立哌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7,P<0.05)。结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减轻ADHD合并DBD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相当;但两种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均较高,临床用药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立哌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
下载PDF
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娜 张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55-45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治疗组(给予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n=40)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碳酸锂治疗,n=40),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治疗组(给予他莫昔芬和碳酸锂治疗,n=40)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碳酸锂治疗,n=40),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利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量表(CDI)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1、2、4、6周与治疗前及前一阶段比较,YMRS、CDI评分降分显著(P<0.05);相同时期治疗组YMRS、CDI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显著(P<0.05);2组均出现恶心、头痛、心动过速、便秘、口干、困倦、头晕、厌食、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但2组治疗后1、2、4、6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联合碳酸锂较碳酸锂单独治疗可有效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躁狂症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碳酸锂 躁狂症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