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幅唐墓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1
作者
王佳
杨文宗
马艺蓉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4年第1期368-373,共6页
2013年3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接收了两幅由征集处移交的壁画,据征集处的工作人员叙述,两幅壁画为盗墓犯揭取,其中一幅背部已有修复痕迹,另一幅的背板尚未揭开,被公安干警缴获后移交至我馆。两幅壁画为涉案文物,需...
2013年3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接收了两幅由征集处移交的壁画,据征集处的工作人员叙述,两幅壁画为盗墓犯揭取,其中一幅背部已有修复痕迹,另一幅的背板尚未揭开,被公安干警缴获后移交至我馆。两幅壁画为涉案文物,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抢救性修复。一文物基本信息本文所介绍的是其中一幅《披帛仕女图》的修复情况,壁画画芯尺寸为88厘米×40厘米,面积约0.3平方米,如图一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抢救性
公安干警
情况
陕西历史博物馆
壁画
文物
原文传递
历代石刻图案装饰艺术
2
作者
张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石刻是一种能够反映一定历史阶段中社会现实的文化载体,历经世代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独具魅力的石刻图案装饰艺术。文章按时代顺序对石刻纹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归纳整理出其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
石刻
图案
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别转移:唐墓壁画的揭取与保护
3
作者
刘江英
《美成在久》
2015年第4期30-37,共8页
唐代是中国墓葬壁画最盛行的时期。全国发现的唐代壁画墓有一百六十余座,分布于陕西、河南、宁夏、甘肃、四川、青海、辽宁、北京、河北、新疆、山西、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其中又以陕西关中地区最多,达一百二十余座,占中国唐代壁画墓发...
唐代是中国墓葬壁画最盛行的时期。全国发现的唐代壁画墓有一百六十余座,分布于陕西、河南、宁夏、甘肃、四川、青海、辽宁、北京、河北、新疆、山西、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其中又以陕西关中地区最多,达一百二十余座,占中国唐代壁画墓发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陕西唐代壁画墓时间序列完整,涵盖了初唐、中唐、盛唐、晚唐近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等级差别显著,上至皇帝下至中级官员,墓葬形态比较完备,制作技术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壁画
二十世纪
墓室壁画
地仗层
灰泥层
支撑体
原文传递
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的起源与演变
被引量:
11
4
作者
孙武军
张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5,共16页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风格
迦陵频伽
紧那罗
人首鸟身
西方净土
原文传递
“,何为灾难?”:人类学对一个持久问题的观点
被引量:
14
5
作者
安东尼.奥利弗-斯密斯
彭文斌
+1 位作者
黄春
文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共7页
灾难的定义,如同文化之概念,纷繁驳杂,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碍学术的研究,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
灾难的定义,如同文化之概念,纷繁驳杂,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碍学术的研究,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是灾难研究的要点,而人类学之传统的适应(adaptation)观念或其对立面——适应性缺失,也即脆弱性(vulnerability)为解释灾难因果与过程的关键。人类学需要强化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的定义
人与环境
适应与脆弱性
原文传递
题名
一幅唐墓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1
作者
王佳
杨文宗
马艺蓉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4年第1期368-373,共6页
文摘
2013年3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接收了两幅由征集处移交的壁画,据征集处的工作人员叙述,两幅壁画为盗墓犯揭取,其中一幅背部已有修复痕迹,另一幅的背板尚未揭开,被公安干警缴获后移交至我馆。两幅壁画为涉案文物,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抢救性修复。一文物基本信息本文所介绍的是其中一幅《披帛仕女图》的修复情况,壁画画芯尺寸为88厘米×40厘米,面积约0.3平方米,如图一所示。
关键词
研究
抢救性
公安干警
情况
陕西历史博物馆
壁画
文物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历代石刻图案装饰艺术
2
作者
张佳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文摘
石刻是一种能够反映一定历史阶段中社会现实的文化载体,历经世代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独具魅力的石刻图案装饰艺术。文章按时代顺序对石刻纹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归纳整理出其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
石刻
图案
风格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别转移:唐墓壁画的揭取与保护
3
作者
刘江英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美成在久》
2015年第4期30-37,共8页
文摘
唐代是中国墓葬壁画最盛行的时期。全国发现的唐代壁画墓有一百六十余座,分布于陕西、河南、宁夏、甘肃、四川、青海、辽宁、北京、河北、新疆、山西、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其中又以陕西关中地区最多,达一百二十余座,占中国唐代壁画墓发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陕西唐代壁画墓时间序列完整,涵盖了初唐、中唐、盛唐、晚唐近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等级差别显著,上至皇帝下至中级官员,墓葬形态比较完备,制作技术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唐墓壁画
二十世纪
墓室壁画
地仗层
灰泥层
支撑体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的起源与演变
被引量:
11
4
作者
孙武军
张佳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5,共16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祆教神祇图像的起源与演变"(项目编号:2015T803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关键词
敦煌风格
迦陵频伽
紧那罗
人首鸟身
西方净土
Keywords
Dunhuang-style
Kalavifika
Kinnara
human head and bird body
Western Pure Land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何为灾难?”:人类学对一个持久问题的观点
被引量:
14
5
作者
安东尼.奥利弗-斯密斯
彭文斌
黄春
文军
机构
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共7页
文摘
灾难的定义,如同文化之概念,纷繁驳杂,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碍学术的研究,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是灾难研究的要点,而人类学之传统的适应(adaptation)观念或其对立面——适应性缺失,也即脆弱性(vulnerability)为解释灾难因果与过程的关键。人类学需要强化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灾难的定义
人与环境
适应与脆弱性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幅唐墓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王佳
杨文宗
马艺蓉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4
0
原文传递
2
历代石刻图案装饰艺术
张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别转移:唐墓壁画的揭取与保护
刘江英
《美成在久》
2015
0
原文传递
4
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的起源与演变
孙武军
张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1
原文传递
5
“,何为灾难?”:人类学对一个持久问题的观点
安东尼.奥利弗-斯密斯
彭文斌
黄春
文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