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朱士光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12期32-34,共3页
一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自古迄今横亘于欧亚大陆间的商贸大道.也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道。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地区 环境变迁 沿线区域 历史 文化交流 欧亚大陆
下载PDF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东海 任志远 +1 位作者 冯雪铭 李双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指数,对西部各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两两之间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1990-...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指数,对西部各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两两之间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10年,西部各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甘肃以东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社会水平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行提高,生态水平基本保持静止,而西南地区生态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生态水平波动大。(2)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互动趋势明显,社会进步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短暂滞后性;而生态系统反映较迟钝,生态与社会、生态与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不明显,但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发展模式一致。(3)中国西部各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说明随时间的推移,各个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趋于协调发展。但2005年和2010年的协调度增长不明显,个别地区经济生态协调度出现下降趋势,生态水平的下降造成协调度增长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社会-经济-生态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探析环境变迁、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之关系,推动古都名城研究的深入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士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城市地理学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地理学 都城 文化传承 文化历时性传播 环境变迁
下载PDF
陕西人口史研究的新篇章——《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评介
4
作者 王社教 《唐都学刊》 200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陕西 人口史研究 书评 薛平拴 陕西历史人口地理
下载PDF
近代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以伊克昭盟畜产品的商品化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铮 程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75-378,共4页
近代以来,伊克昭盟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旅蒙商不断的往来贸易,该地区的畜产品——主要是皮毛备受关注,其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渗入,对蒙地的商贸活动影响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干预中,在法律条文的保护... 近代以来,伊克昭盟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旅蒙商不断的往来贸易,该地区的畜产品——主要是皮毛备受关注,其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渗入,对蒙地的商贸活动影响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干预中,在法律条文的保护下,这种以皮毛行为主的商贸市场呈现繁荣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克昭盟 畜产品 商品化 旅蒙商
下载PDF
历史时期济南水环境与园林建设关系研究——以泉、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保林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0-63,68,共5页
济南号称"泉城",有"七十二名泉",还有大明湖等众多湖泊。较详细地介绍了济南的几个主要的泉及大明湖,叙述了这些泉湖及其园林建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得出了水环境与园林建... 济南号称"泉城",有"七十二名泉",还有大明湖等众多湖泊。较详细地介绍了济南的几个主要的泉及大明湖,叙述了这些泉湖及其园林建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得出了水环境与园林建设有如下关系:水环境直接影响园林的分布变迁;水环境影响到园林建筑风格;园林建设对水环境有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水环境 园林建设 历史时期 演变过程 关系
下载PDF
区域综合性水利开发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新成果——《关中水利开发与环境》评介
7
作者 权伟 《唐都学刊》 2006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关中平原 水利开发 环境变迁 区域综合 地理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下载PDF
海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例
8
作者 薛敏 《中国经贸》 2010年第24期93-94,共2页
本文基于1941年国民政府对青海地区440余个农村的一份调查报告,系统梳理了当时青海农村耕地、人口以及普通农户收支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进而对村庄的规模、土地分配制度、社会关系等状况作了说明,从总体上反映当时... 本文基于1941年国民政府对青海地区440余个农村的一份调查报告,系统梳理了当时青海农村耕地、人口以及普通农户收支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进而对村庄的规模、土地分配制度、社会关系等状况作了说明,从总体上反映当时青海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三十年 青海 农村 社会经济
下载PDF
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晖 黄春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8,共6页
新石器时代到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期;商代后期气候出现了干旱化,导致了古公父迁岐,文王迁程迁丰,帝乙帝辛时不断向南方发展;而商末的旱灾和饥荒是周武王克商的直接导火索,导致商周之际的改朝换代。商末气候环境的变... 新石器时代到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期;商代后期气候出现了干旱化,导致了古公父迁岐,文王迁程迁丰,帝乙帝辛时不断向南方发展;而商末的旱灾和饥荒是周武王克商的直接导火索,导致商周之际的改朝换代。商末气候环境的变迁对其时社会政治的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气候环境 社会变迁 干旱化 周武王克商
下载PDF
历史社会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宏岐 王洪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4,共6页
历史社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社会,包括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形成过程、空间结构、行为特征、心理差别、社会问题及其时空演变系统。它的根本特性是区域性、时序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阶... 历史社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社会,包括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形成过程、空间结构、行为特征、心理差别、社会问题及其时空演变系统。它的根本特性是区域性、时序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阶段性。历史社会地理学来源于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是一门综合历史地理学与社会地理学的整合学科。历史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应为历史时期的社区研究、不同区域人群兴衰的地理背景、不同区域人群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不同区域人群的社会行为和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空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
下载PDF
古都西安的发展变迁及其与历史文化嬗变之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士光 肖爱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9,共7页
西安在从西周初被建为国都迄今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在其前2000年作为周、秦、汉、唐等16个王朝与政权的都城,对国内外历史与都邑营建均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其后的由唐末至清末的1000年间,虽不再为都,仍是中国西北,乃至西部的重要都会;在... 西安在从西周初被建为国都迄今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在其前2000年作为周、秦、汉、唐等16个王朝与政权的都城,对国内外历史与都邑营建均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其后的由唐末至清末的1000年间,虽不再为都,仍是中国西北,乃至西部的重要都会;在近100年之民国与共和国时期,经历了向近代化转化,现正向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推进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的思想、精神要素是内涵丰富传存不绝的中华文化。今后仍需要借重中华文化中保护历史文脉、实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等理念来建成既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又具有国际化都市品位的新西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西安 城市形态 城市结构 城市功能 历史文化嬗变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研究——以陕甘宁边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艳 吴宏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揭示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今天本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边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边区度过... 目的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揭示20世纪前半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今天本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边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边区度过了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但对生态环境却是一种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结论 经济建设应当有步骤、有序地进行,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经济建设 生态恶化 森林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建新 周尚哲 常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3-919,共7页
环境考古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全新世以来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突变事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变迁的调整与适应、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干预以及史前农业与气候环境的相关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极... 环境考古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全新世以来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突变事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变迁的调整与适应、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干预以及史前农业与气候环境的相关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极端气候事件的确对人类文化与农业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人类也一定程度上对气候变迁做出了调整与响应.尽管在很长时间内,人类处于被动角色,但是随着时间延续,人与自然间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动,逐步演变为人类对于自然的强烈影响与干预.目前各国科学家对此两个问题的讨论已经逐步摆脱定性阶段,开始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孢粉、磁化率、有机质等代用指标的运用,使得这一领域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生命力.史前农业的研究牵涉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农业起源、农业传播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它们与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环境考古学家努力探索的方向,至今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争论和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气候变化 新石器文化 史前农业
下载PDF
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7,共7页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空间分布上看 ,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是多发区。另外 ,沙尘天气多发区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位置移动 ,在 10世纪前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10世纪以后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 ,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人类活动的加剧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 ,加速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现代气象学 《汉书·五行志》 《清史稿·灾异志》 成因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中国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冲突与整合:一个乡村集市的社会学考察——以陕西W镇集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195,共4页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在现代乡村社会,乡村集市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政治的焦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形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集市 公共空间 乡村社会
下载PDF
论历史乡村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7,共7页
历史乡村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的空间变化的学科,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目的是总结历史时期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与外部地域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 历史乡村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的空间变化的学科,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目的是总结历史时期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与外部地域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为现实乡村建设和和谐发展服务。历史乡村地理学既不是一般的部门历史地理学,也不是一般的区域历史地理学,而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历史人文地理学分支。无论从乡村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来说,还是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历史地理学科的整体建设需要来说,历史乡村地理的研究都必不可少,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历史乡村地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意义
下载PDF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81,共9页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水旱灾害所引发的灾荒为直接动因促成的,是大的灾荒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环境变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响应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环境变迁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动力,但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还要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农业技术环境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农业 西北地区环境 环境变迁 农业结构
下载PDF
人类家园定量研究:陕西传统民居景观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祖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5-329,共5页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评价 模式 陕西 人地关系 人类家园
下载PDF
作为研究方法的历史地理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在学科发展史上有过很大改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明显的变化。近年来,许多历史地理研究者开始涉足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对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一些研究主题给予历史地理学的解释...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在学科发展史上有过很大改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明显的变化。近年来,许多历史地理研究者开始涉足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对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一些研究主题给予历史地理学的解释,而一些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纷纷涉足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试图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阐释相关的研究主题。历史地理学已经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已成为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诸问题的方法论。其原因即在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问题,认识问题的角度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表述问题的方法是人地关系在时空二维上的发展过程,这三点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士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7-540,共4页
为了提高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理论水平,依据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时空交织、人地关联、文理结合、古今贯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对当前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历史... 为了提高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理论水平,依据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时空交织、人地关联、文理结合、古今贯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对当前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历史地理学在对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中所具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还论述了历史地理学在古都、古城研究以及在推进古都、古城所在城镇之建设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方面所特具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古都 古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