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吉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3-78,共6页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赵吉惠中国文化在古代是以儒道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在现代则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内外融通的多元结构。可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儒家正统地位,长时期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诸多层面,存在着...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赵吉惠中国文化在古代是以儒道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在现代则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内外融通的多元结构。可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儒家正统地位,长时期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诸多层面,存在着重儒轻道之倾向,全国有孔子或儒学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中国社会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从“亭前格竹”到“龙场悟道”:王阳明思想转向新释 被引量:6
2
作者 林乐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53-59,共7页
标志王阳明思想转向的“龙场悟道”,其酝酿过程的起点可追溯至阳明早年的另一起精神事件“亭前格竹”。“亭前格竹”的失败,使阳明对朱熹格物学说产生了怀疑,激发了他调整自己致思方向的决心,并最终提出了一条与朱熹专从外物中求知... 标志王阳明思想转向的“龙场悟道”,其酝酿过程的起点可追溯至阳明早年的另一起精神事件“亭前格竹”。“亭前格竹”的失败,使阳明对朱熹格物学说产生了怀疑,激发了他调整自己致思方向的决心,并最终提出了一条与朱熹专从外物中求知识、求物理完全不同的新思路。“龙场之悟”的中心内容,是格物问题以及心与理的关系问题,经此一悟,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这标志着阳明思想转向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 格物论 亭前格竹 龙场悟道 《传习录》
下载PDF
王阳明“诚意”说的伦理哲学特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乐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56-162,共7页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诚意 伦理哲学 工夫论 本体论
下载PDF
个体与群体:道德理性的定位问题
4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儒学演变的历史表明,政教分离将是传统道德理性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途径。20年代的科玄之争,突显了传统道德价值理性的存在层面;80年代的文化热,又预示了其落实的个体面向。因而,以个体为最终落实的道德、哲学与宗教的三位一体,... 儒学演变的历史表明,政教分离将是传统道德理性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途径。20年代的科玄之争,突显了传统道德价值理性的存在层面;80年代的文化热,又预示了其落实的个体面向。因而,以个体为最终落实的道德、哲学与宗教的三位一体,将是儒家道德理性存在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终极关怀 政教合一 科玄之争 自立自律
下载PDF
现代新儒学与东方现代化
5
作者 赵吉惠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中国文化 现代新儒家 儒学复兴 现代化模式 传统儒学 儒家思想 西方文化 儒家伦理 宋明理学
下载PDF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吉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赵吉惠近十多年国学在祖国大地确实不断地升温,有人感觉到“热”,那是因为过去偏“凉”的缘故。这些年的温度升高了,和过去相比较,说出现了“国学热”,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在气温变幻、忽冷又热的条件下,人...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赵吉惠近十多年国学在祖国大地确实不断地升温,有人感觉到“热”,那是因为过去偏“凉”的缘故。这些年的温度升高了,和过去相比较,说出现了“国学热”,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在气温变幻、忽冷又热的条件下,人们对“国学”有不同看法,持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 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西学” 国学热 国粹主义 整理国故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老子与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文棠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5-11,6,共8页
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有一种意见却以老子主张“无为”、“无知”为由,将其划入反文化的营垒,当作中国古代反文化的代表。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看法似有再商榷的必要。这里仅述己... 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有一种意见却以老子主张“无为”、“无知”为由,将其划入反文化的营垒,当作中国古代反文化的代表。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看法似有再商榷的必要。这里仅述己见,以求正于读者诸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文化形态 “礼” “有为” 文化模式 “自然之道” “朴” “无知” 文化特质 “道”论
原文传递
从“格物”之辩看阳明与甘泉心学的分歧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为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阳明 道德实践 天地万物 心学 《传习录》 心理合一 道德直觉 《大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实现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