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酒成性”的医学认知转向与19世纪后期英国的酗酒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在近代英国,随着人们对公共健康的关注和神经医学的发展,有关饮酒的病理学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医学从业者在对待习惯性醉酒问题上,开始摆脱以往具有道德色彩的价值判断,强调嗜酒是一例需要医疗干预的、成瘾性的神经系统疾病,逐步从... 在近代英国,随着人们对公共健康的关注和神经医学的发展,有关饮酒的病理学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医学从业者在对待习惯性醉酒问题上,开始摆脱以往具有道德色彩的价值判断,强调嗜酒是一例需要医疗干预的、成瘾性的神经系统疾病,逐步从医学专业知识层面确立醉酒解释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一批医学从业者致力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社会改革活动,形成了专业化的社会团体,力图通过自己的活动争取议会立法,敦促政府建立专门用以治疗嗜酒成性者的收容机构。由于收容治疗触及人身自由问题,因此在议会辩论中争议较大,体现了在治疗特殊病例时医学认知和自由原则的消长平衡。1879年、1888年和1898年颁布的有关酗酒问题的一系列法案尽管是多方力量折中的产物,却标志着机构化处遇在应对嗜酒习性中的尝试以及相应的法律权力的确立,是英国酗酒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酒成性 医学化转向 机构化处遇 1879年习惯性醉酒法
下载PDF
近代中西解剖学著作特点述略
2
作者 张建兰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西方解剖学经由几个世纪的发展日臻成熟,形成了诸多解剖学著作。西学东渐之时,传教士纷至沓来,参与编译西方解剖学著作。编译的解剖学著作带有浓厚的西学色彩,被中国少数先进分子接纳,此后的中国解剖学著作呈现"中西汇通"的特... 西方解剖学经由几个世纪的发展日臻成熟,形成了诸多解剖学著作。西学东渐之时,传教士纷至沓来,参与编译西方解剖学著作。编译的解剖学著作带有浓厚的西学色彩,被中国少数先进分子接纳,此后的中国解剖学著作呈现"中西汇通"的特点,另外在编译过程中对解剖名词进行了统一,在某种程度助推了中国近代解剖学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著作 西方 中医学 中西汇通
下载PDF
国之本草——黄芪
3
作者 张迪 《大学科普》 2022年第4期78-80,共3页
黄芪,又称黄耆,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之一,有“补药之长”的美称。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呈圆柱形,表面淡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 黄芪,又称黄耆,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之一,有“补药之长”的美称。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呈圆柱形,表面淡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成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部 黄耆 蒙古黄芪 纤维性 豆腥味 膜荚黄芪 圆柱形 淡棕色
下载PDF
信仰、医学与社会:中世纪西欧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构建
4
作者 王亚萍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01-129,323-324,共31页
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基督教教义的阐释,恶魔附体成为解释精神疾病的主流认知;而自希腊—罗马时期发展而来的体液理论则退而成为解释精神疾病的背景知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放血、沐浴等实践疗法中。12世纪... 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基督教教义的阐释,恶魔附体成为解释精神疾病的主流认知;而自希腊—罗马时期发展而来的体液理论则退而成为解释精神疾病的背景知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放血、沐浴等实践疗法中。12世纪以降,解剖学、星占医学发展迅速,人们对精神疾病也有了更加理性的病理学认识,而随着14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精神疾病又成为映射“人之发现”这一社会现象的文化隐喻,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变得更加复杂。研究中世纪西欧在信仰、医学与社会文化层面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构建,不仅有助于理解精神疾病本身及其内含的社会文化现象,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近代科学化精神疾病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精神疾病 恶魔学说 体液理论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