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4,147,共8页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方部族、融入中原之时代情形及其因素、基本形制的改进及其与中原服饰的融合以及其流行与消亡诸方面予以探讨。着重指出:两汉以前无袴褶之制,五代以后亦不再著袴褶;以其带有明显的胡服特征而不具正统资格,遂在唐代以后终为一种新型而便利的正统常服———中原袍服所替代,故未能成为中原朝服、公服乃至常服之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至九世纪 服饰 裤褶服 南北文化融合
下载PDF
《共进》、共进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正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56,共15页
20世纪20年代,一批在北京等地求学的陕西籍青年学生,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创办了《共进》杂志和共进社。之后,《共进》由最初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转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共进社也从一个关心陕西社会的青年社团成长为一... 20世纪20年代,一批在北京等地求学的陕西籍青年学生,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创办了《共进》杂志和共进社。之后,《共进》由最初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转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共进社也从一个关心陕西社会的青年社团成长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的政治团体——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共进》和共进社在陕籍学生、学界和省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进社群体"。该群体的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也对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组织在陕西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青年 《共进》 共进社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论犹太民族安全观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咏梅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世界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安全观,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安全观像犹太民族这样充满灾难和变数.古犹太国时国家权力是犹太民族安全的依托.失国之后,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安全观经历了有钱就有安全、同化、复国等等安全观的变迁.1... 世界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安全观,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安全观像犹太民族这样充满灾难和变数.古犹太国时国家权力是犹太民族安全的依托.失国之后,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安全观经历了有钱就有安全、同化、复国等等安全观的变迁.1948年犹太民族终于在失国1800多年之后在巴勒斯坦复国,此后犹太民族又经历了'武力'安全与'和谈'安全观的实践与斗争.尽管目前以沙龙为首的崇拜'武力'安全理念的势力控制着局势,但武力不能给犹太人带来长久的安全,'和谈'安全观将最终获得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民族 安全观 历史变迁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下载PDF
陕西富县新发现明代道士墓塔
4
作者 赵克礼 陈邦年 《文博》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陕西富县新发现明代嘉靖年间道士墓塔一座,是目前已知的陕西境内最早的道教塔。该塔铭记叙了明代一位马姓道士的主要活动,为研究明代道教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其落款中的丰富内涵,也为了解明代地方道教组织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重... 陕西富县新发现明代嘉靖年间道士墓塔一座,是目前已知的陕西境内最早的道教塔。该塔铭记叙了明代一位马姓道士的主要活动,为研究明代道教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其落款中的丰富内涵,也为了解明代地方道教组织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塔建造风格具有佛、道文化融合的诸多特征,反映了明代工匠在将佛教文化移植到道教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道士墓塔 陕西富县
下载PDF
“黄帝陵·文化自信”——清明学术交流会总结发言
5
作者 赵世超 《华夏文化》 2017年第2期7-9,共3页
各位代表、各位教授:“黄帝陵·文化自信”清明学术交流会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就要结束了。我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愿再谈一点听取发言后的体会。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同时,又强... 各位代表、各位教授:“黄帝陵·文化自信”清明学术交流会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就要结束了。我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愿再谈一点听取发言后的体会。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同时,又强调要树立“四个自信”。谢大宁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央将“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作用的高度重视,预示着过去在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和偏差将被彻底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学术交流会 黄帝陵 清明 “五位一体” 中华传统文化 治国理政 文化作用
下载PDF
民团、农民武装与陕甘边红军的建立及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正林 温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84,共11页
从民国建立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苛捐杂税和自然灾害,陕甘地区政治与自然生态日益恶化,农民的生活艰难到了难以忍受的边缘,农民或形成民团与官府对抗,或放弃家园落草为寇。在这期间,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把1928年... 从民国建立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苛捐杂税和自然灾害,陕甘地区政治与自然生态日益恶化,农民的生活艰难到了难以忍受的边缘,农民或形成民团与官府对抗,或放弃家园落草为寇。在这期间,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把1928年大旱灾以来由灾民组成的各种民团、农民武装尽可能地吸收到红军队伍中来,建立了陕甘边游击队及红军。这支队伍成分复杂,屡屡发生违反纪律甚至抢劫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共陕西省委、北方局乃至中央对红军领导人及其军队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团 农民武装 陕甘边根据地 刘志丹
下载PDF
民国新旧约法与蔡锷的认同取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腾 南友锋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民国初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旧约 蔡锷 《临时约法》 新约 湖南籍 复杂性
下载PDF
论唐宋监狱中的医疗系统——兼论病囚院的设置 被引量:9
8
作者 杜文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7,共8页
给狱中的病囚医治病患早在汉代就已经实施了,但是比较完善详尽的制度却出现在唐代,至五代时期遂出现了专门针对病囚的医疗机构——病囚院,两宋时期沿袭五代之制,使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唐宋时期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病囚医疗费用由官府负... 给狱中的病囚医治病患早在汉代就已经实施了,但是比较完善详尽的制度却出现在唐代,至五代时期遂出现了专门针对病囚的医疗机构——病囚院,两宋时期沿袭五代之制,使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唐宋时期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病囚医疗费用由官府负责,非重罪病囚允许家人入侍,宋代甚至规定轻罪病囚可以保外就医,病囚必须脱去枷锁等刑具并免服苦役,对病囚讯问不许用刑等,在预防疾病方面也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唐宋时期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囚 狱医 病囚院 监狱制度 洒扫牢狱
下载PDF
唐宋时期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文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为此,本期约请张国刚、孙继民... 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为此,本期约请张国刚、孙继民、李天石、杜文玉、严耀中五位学者对唐宋变革问题展开讨论。张国刚教授、严耀中教授从文化、孙继民研究员从军事、杜文玉教授、李天石教授从阶级(层)关系等不同的视角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多所创获,启人良多。冀望能够以此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社会阶层 内部结构 文化学术 中国社会 史学大师 安史之乱 陈寅恪 南北朝 经济者
下载PDF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执政问题研究——以抗日民主政权和"三三制"为中心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正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9,共15页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将陕甘宁苏维埃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并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在实现民主政治方面走在了国民党的前面,赢得了不同阶层的赞同与支持。为了把中共政权真正改革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在政权的人员组成...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将陕甘宁苏维埃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并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在实现民主政治方面走在了国民党的前面,赢得了不同阶层的赞同与支持。为了把中共政权真正改革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在政权的人员组成上,毛泽东提出了"三三制"的原则。为解决非党人士"有职无权"的问题,一方面,中共在进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后,在政府机关中设立党组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作为"三三制"政权的一种补充。一些地方精英通过选举、聘请的方法,进入边区各级政府和参议会中,重新获得社会的尊重,能够为中共政权服务,也为中共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地制度创新,是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三三制”政权改革
下载PDF
统一中的对立——民国元年同盟会、北洋集团的合作与斗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华腾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5,共8页
关键词 同盟会 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 革命时期 建设事业 政治走向
下载PDF
五代十国封爵制度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文玉 王丽梅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4期86-91,共6页
五代封爵制度在承袭唐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代封爵所给的食邑户数与唐制相比,实际上处是在一种混乱状态之中;实食封的户数普遍低于唐代水平,这与五代社会经济衰退有直接的关系;五代爵制主要沿... 五代封爵制度在承袭唐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代封爵所给的食邑户数与唐制相比,实际上处是在一种混乱状态之中;实食封的户数普遍低于唐代水平,这与五代社会经济衰退有直接的关系;五代爵制主要沿袭了唐后期的制度,增加了郡侯这一级爵位;受封者所得爵名与其籍贯并无必然关系,其得名通常与郡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封爵 食邑 食实封
下载PDF
唐太宗朝突厥族官员阿史那思摩生平初探——以《李思摩墓志铭》为中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2期59-63,共5页
阿史那思摩是唐太宗朝一位重要的突厥族政治人物。本文通过对其墓志的判读和分析,参照历史文献的零散记载,就阿史那思摩的身世和生平活动力图做出较真切的复原。作为突厥王族的第四代,其辈份与行踪遂趋于明朗化,使人们对这位深受唐... 阿史那思摩是唐太宗朝一位重要的突厥族政治人物。本文通过对其墓志的判读和分析,参照历史文献的零散记载,就阿史那思摩的身世和生平活动力图做出较真切的复原。作为突厥王族的第四代,其辈份与行踪遂趋于明朗化,使人们对这位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突厥族将领有深入的了解,并可破解其家族在夏州居住地、阿史那王族迁入“河曲”的居留地和突厥诸部分布地域等历史地理问题,还有助认知唐朝与北疆诸民族的关系,以及北疆农牧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 阿史那思摩 突厥族
下载PDF
张载“和”哲学论纲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宋初社会激荡、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张载揭示了"和"哲学的多重构成:即宇宙本体之和,天地人一体之和,人类社会之和,个人身心之和,达到了那个时代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并提出了实践"和"哲学的方法论:中和、中道、中... 在宋初社会激荡、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张载揭示了"和"哲学的多重构成:即宇宙本体之和,天地人一体之和,人类社会之和,个人身心之和,达到了那个时代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并提出了实践"和"哲学的方法论:中和、中道、中正;实践"和"哲学的途径:礼乐、井田、宗法。这些思想和方法、途径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应对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难题仍然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和"哲学 实践 方法论 途径
下载PDF
再论北魏长城的位置与走向——与李逸友先生商榷 被引量:5
15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3期38-41,共4页
北魏王朝营筑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在既有的论著中,观点也有分歧。本文通过与相关学者的商榷,论述所谓“北魏王朝第一次修筑的长城应是将赤城至五原间的秦汉长城加以修葺而成。东起自河... 北魏王朝营筑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在既有的论著中,观点也有分歧。本文通过与相关学者的商榷,论述所谓“北魏王朝第一次修筑的长城应是将赤城至五原间的秦汉长城加以修葺而成。东起自河北赤城县独石口北的大山上,……即从大马群山经蛮汉山东、北,再经灰腾梁山西南麓,西经大青山南麓而穿越大青山至其北麓,再西进入查石太山区”之说,是不正确的。指出北魏北长城的位置与走向,西段起始点位于今乌拉特前旗乌加河东岸的西山咀,向东经包头市、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卓资县、察右前旗南部、兴和县,进入河北省境,过尚义、张北、崇礼,循山东去,抵达今河北赤城县独石口附近、白河与滦河的分水岭。除经过“九十九泉”北侧外,大部利用战国赵长城旧迹。其东段由独石口附近趋向东方,经丰宁、隆化、承德,再循近年发现的“赤南长城”遗迹,延亘于内蒙古喀喇沁旗、宁城县、辽宁建平县、内蒙古敖汉旗等地,从辽宁北票县转向东南,历经今阜新、黑山和台安县东北部,抵达辽水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长城 西山咀 赤城 辽水西岸
下载PDF
论唐代前期陕甘宁黄土高原牧业用地的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文探讨唐代前期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域畜牧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指出贞观至麟德期间官营畜牧业逐渐发展,牧业用地分布于陇右区域的秦、渭、兰、会、原5州之境,并在河曲盐、夏2州境增建8个牧监。乾封至天宝期间,官营畜牧业及其... 本文探讨唐代前期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域畜牧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指出贞观至麟德期间官营畜牧业逐渐发展,牧业用地分布于陇右区域的秦、渭、兰、会、原5州之境,并在河曲盐、夏2州境增建8个牧监。乾封至天宝期间,官营畜牧业及其用地在5州基础上扩大到陇州管域。经营官营畜牧业的50余牧监分属南、西、北、东宫、盐州5监牧使管理,统一由中央政府太仆寺少卿出任的监牧都使节制。配置在岐、豳、泾、宁4州的八组马坊群,是封建国家役用马供需过程的中间环节,以荒原放牧的方式起着储备、中转、调节马匹供给的作用,以及时满足不同部门对役用马的多样性需求。民间畜牧业及其牧地的分布,表现在从事个体畜牧经济的突厥、吐谷浑、铁勒九姓、党项羌诸族人口迁入与分布于黄土高原上的庆、灵、盐、夏、银诸州荒野。畜牧业的广泛存在,就避免了开垦农田对土地表层结构和天然植被的大范围破坏、水土流失的发生,对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前期 陕甘宁 黄土高原 官营畜牧业 民问畜牧业 牧业用地 八马坊
下载PDF
前后蜀兵制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文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1-97,共7页
前后蜀的兵制分为禁军与州郡军两类,其中州郡军兵力寡弱,相关记载极少,而禁军才是其主要军事支柱。前后蜀的禁军均由马军、步军和水军构成,其中前蜀禁军主要由决云军、威信军、义勇军、定远军、散旗军、神勇军、奉驾军、决胜军、飞棹军... 前后蜀的兵制分为禁军与州郡军两类,其中州郡军兵力寡弱,相关记载极少,而禁军才是其主要军事支柱。前后蜀的禁军均由马军、步军和水军构成,其中前蜀禁军主要由决云军、威信军、义勇军、定远军、散旗军、神勇军、奉驾军、决胜军、飞棹军、骁骑军、长直军、龙武军等20多支军队组成;后蜀禁军由卫圣军、匡圣军、捧圣控鹤军、奉銮肃卫军、骁锐军、亲卫军、殿直军等组成。前后蜀禁军的主要任务是宿卫、征伐、戍防,禁军将领还兼任各地节度使,权任极重,任其职者不是皇帝义子,便是功臣宿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蜀 禁军 职级 都指挥使 判六军诸卫事
下载PDF
邓析与名家和法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传统上认为邓析是名家,近代以来多认为他是法家。本文认为邓析是春秋时代一个法学家、法律逻辑学家、律师,对后来的名家、法家都有影响,也可以说是名家、法家的共同始祖。
关键词 邓析 名家 法家 共同始祖
下载PDF
《四库提要》(经史之部)订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裕民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2期33-38,共6页
本文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失误,主要有王安石<周官新义>等4种经部书,欧阳修<新五代史记>等12种史部书.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提要 订误
下载PDF
读史地图的光辉典范——简评《史记列传图志》
20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由张崇文、张慎亮编著的《史记列传图志》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后颇觉新颖,收益匪浅。
关键词 史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图 出版发行 编著 陕西 收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