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与智能的关系
1
作者 周柏乔 《科学.经济.社会》 2020年第1期1-5,12,共6页
本文分开四部分逐步论述意识的作用,以此说明心灵与智能的关系:(1)为意识的主体性与主观性提出论述。(2)根据意识的主体性和主观性说明意识所感悟的内容若被数码化,便不再是意识原来的对象。那么,所意识的数码化内容便属于另一意识对象... 本文分开四部分逐步论述意识的作用,以此说明心灵与智能的关系:(1)为意识的主体性与主观性提出论述。(2)根据意识的主体性和主观性说明意识所感悟的内容若被数码化,便不再是意识原来的对象。那么,所意识的数码化内容便属于另一意识对象。如果是这样,便可说明感悟的内容有唯一性。(3)人类借助电脑增强自己的智能表现,所得的增强表现虽然不可直接被感悟,却可被间接感悟,此中有两个条件:(一)只要相关的电脑程式也能够独自完成一些人类可独自做到的智能表现,例如简单的加减计算。(二)而人类本有的智能表现可被直接感悟。如果是这样,人类感悟新增的智能时便不受数码化影响,维持感受性的唯一性。面对超级电脑的表现,我们通常都会容许间接的感悟。(4)至于一些智能表现是否被视为人工智能要看人类怎样对待其表现。有些粗劣的表现即使表现了运算的功能,仍不能被感悟为人类智能,因为人类能够指出其表现有异于自然人,例如指出有关的机械操作不反映自然人应有的谋略等等,便可以此为由视之为非人类智能的表现,仅凭其运算功能而视之为人工智能。至于高级的智能,也许需要一个理由去拒绝承认它的主体性,才可视之为人工智能,这个观点有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意识 主体性 主观性 智能 人工智能 感受 数码化的表征 记忆
下载PDF
“思则得之”:儒家人文精神的确立与拓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丁为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46,共11页
'思则得之'是孟子对'心之官则思'所作的延伸性说明,但其作用却并不局限于'心之官'的层面,而是对儒家以性善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作出的总体说明,因而所谓'思则得之'就不仅关涉性善论之成立,而且也是儒家... '思则得之'是孟子对'心之官则思'所作的延伸性说明,但其作用却并不局限于'心之官'的层面,而是对儒家以性善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作出的总体说明,因而所谓'思则得之'就不仅关涉性善论之成立,而且也是儒家人文精神所以确立的基础。在孟子关于'思则得之'的讨论中,其中既涉及'思'与'省'的关系,即通过道德反省以确立儒家的主体性精神,也涉及'思'与'知',以明确德性与问学之体与用、本与末的关系;所谓'思'与'求',则是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既确立儒家做人精神之不可动摇的底线与基础,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儒家的实践追求及其精神指向。至于所谓'思'与'尽',仅就其'思'之内向性凝聚与外向性扩充而言,就包含着《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与《大学》以修齐治平为指向的内圣外王之道;而由'思'与'尽'之交养互发以及其主体性精神之内向扩充与外向拓展,也就关涉整个儒家人伦文明的确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孟子 《论语》 《大学》 主体性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在自由与公义彼此交错之中寻找德性
3
作者 周柏乔 《伦理学术》 2021年第2期69-7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相容论、社会契约论和正义论,目的在于弄清楚这三个理论在说明人的德性是什么时,需要用上一个怎样才能够理解的道德责任的概念。(一)在相容论者看来,纵使人的行为离不开现实的因果链,但仍然可以体现行为的自主性。这是由于人... 本文讨论了相容论、社会契约论和正义论,目的在于弄清楚这三个理论在说明人的德性是什么时,需要用上一个怎样才能够理解的道德责任的概念。(一)在相容论者看来,纵使人的行为离不开现实的因果链,但仍然可以体现行为的自主性。这是由于人在反省行事之是非时假定了人有可能不做此事而做彼事,正是人的道德责任感让相容论者觉得人有理由接受这个假设。他们相信不认识道德责任,便没有道德反省的可能,因此,拿道德责任来代表人的德性,并不为过。然而,怎样理解道德责任,仍需深究。(二)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以人的自由和私产作为自尊的精神与物质基础,与人的生存权并列为三个基本人权。而人权的体现主要在于通过社会契约落实缔约者的公民身份,从而授权政府执法,以保障人权。自此,关乎公义与自由的维护责任便分了家,一方面是政府守护人权、尊重民意,平等对待公民,以彰显公义;另一方面则是公民凭借其自由和财富发展自己,创造未来,以彰显人权的伟大。这种安排让契约论者回答不上人的德性是什么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安排容许公民把维护公义的责任交付他人,这不是德性的表现方式。(三)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个新契约论,它把维护公义和自由的责任全归掌权者,以免道德责任分家,结果遗漏了其他人的责任,与旧契约论一样,难以说明人的德性是什么。本文向新旧契约论建议,把焦点从公义与自由(或人权)的关系转到公义与自尊的关系上,便会掌握好道德责任这个概念,借此说明好人的德性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论 社会契约论 正义论 自由意志 决定论 公义 道德责任 自由 自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