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利益群体兴起背景下执政党的社会联结机制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亚泽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2,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利益的政治吸纳与协调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新变量。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不断优化和创新执政党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结。其中对新兴利益群体成员的"政治吸纳"和对新兴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是最重要的两项策略。这种适应性变革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关键词
执政党
利益群体
政治吸纳
组织覆盖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
-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rest groups of china
political development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之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云霞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
基金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09SZYB07)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环境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来自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启示”阶段性成果(09SZD07)
-
文摘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延安精神”的人文意涵
- 3
-
-
作者
石培玲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
文摘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大公无私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社会平等和公正的认同和维护、对最广大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提升,使'延安精神'具有了鲜明的人文关怀特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价值哲学和初步的治国理念,'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尝试,其所彰显的民主、平等、公正、人民主权等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仍是我们当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精神
人文关怀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