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的本质与本质的哲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龙强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6-10,共5页
哲学是理性地思辨万事万物共同的根据和理由的学问。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多中求一,以一释多。不同的哲学主要区别在于求"一"的方法或求得的"一"各不相同。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基于理性信仰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
关键词 哲学 本质 范畴
下载PDF
“立道”、“立极”、“立命”新探——“横渠四为句”的版本流变及其时代精神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发荣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47,共6页
"横渠四为句"即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版本,而这些版本的主要差别在第二句,即或作"立道",或作"立极",或作"立命&q... "横渠四为句"即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版本,而这些版本的主要差别在第二句,即或作"立道",或作"立极",或作"立命",据此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版本系统。"立道"系在文献中出现最早,当为张载原本,自宋代流传至今;它最能体现张载"当自立说"以"造道"的哲思追求,代表了第一代理学家"以道自任"的时代精神。"立极"系在南宋中后期最为流行,它集中体现了处于内外交困世局中儒家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与承担精神。"立命"系自明代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不仅是理学家人格理想的象征,而且也成为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它虽然不是张载的原本,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上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丰富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横渠四为句 版本流变 版本系统 时代精神
下载PDF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龙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核心价值观是是一个共同体所有成员信奉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价值观的交集,是对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特别缺乏、特别需要因而特别重要的价值对象的抽象并加以理论化、正当化的语言表述。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表述,即"以... 核心价值观是是一个共同体所有成员信奉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价值观的交集,是对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特别缺乏、特别需要因而特别重要的价值对象的抽象并加以理论化、正当化的语言表述。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表述,即"以人为本,三化五重"。"三化五重"是对"社会化、个性化、哲学化"与"重效益、重公正、重进步、重诚信、重生态"的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三化五重
下载PDF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诉求:寻求现代中国美学的心性秩序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河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诉求"从心性-秩序的交融层面切入现代中国美学史与政治学史相结合的现代性研究,是继"启蒙""革命"等专题研究之后的深化。论题反观现代中国美学史中"共同体"转型之后的主体概...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诉求"从心性-秩序的交融层面切入现代中国美学史与政治学史相结合的现代性研究,是继"启蒙""革命"等专题研究之后的深化。论题反观现代中国美学史中"共同体"转型之后的主体概念,提炼文化统合中的审美范型-符码,追诉现代中国的感通心性,以作为回应程序宪政学的"合理化"(公域)困境和主体间原子化(私域)弊端的理据。论题立基"孔子"等观念单元的数据统计,提取"尊孔-倒孔"的符码演变,以表征主体心性秩序的公共转型;"公议"的小说以诗艺行动展现"公性情"并现出革命符码制作技术的限度;"典型"的公共行动论着力分疏"典型"符码与国家秩序间的张力,希冀以德性/政治"行动"的"典型"学来超拔诗艺的"性格"论;公共艺术从心性的感通层面塑造或表征社会治理的公信秩序。学案中呈现的"摩罗诗力"、孔子符码、典型等审美范型是主体获致公共的美学创生;同时也存在总体性意识形态规训、利用审美共通感的社会面相:现代中国美学的公共性处于"政艺合一"的诉求或"政-艺分离"的反思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公共性 符码 现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麦克卢汉“冷媒介”理论对当代文学生产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159,共4页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尤为紧密。当代文学生产所存在的诸如图像化、娱乐化、无深度等问题,与媒介变迁有着极为深入的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理解媒介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媒介承载信息的清晰度...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尤为紧密。当代文学生产所存在的诸如图像化、娱乐化、无深度等问题,与媒介变迁有着极为深入的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理解媒介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媒介承载信息的清晰度,麦克卢汉将文字划分为"冷媒介"。"冷媒介"与文学特有的内视世界相联系,使文学更具想象空间和审美意味,同时"冷媒介"严肃、凝重,需要人深度卷入,这与文学阅读所需要的主体的静观、品读也是相一致的。当代电子媒介对文学生产的渗透,是工具理性对文学的僭越,因此,强调文学是一种"冷媒介",既是对文学特性的尊重,亦是期望文学面对媒介有所坚守,"诗意地栖居"仍应是文学的境界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介 电子媒介 “诗意地栖居”
下载PDF
人性、美与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龙强 尤西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本期论坛的中心话题是艺术和文艺美学。这既是古老的.也是永远新鲜的话题。它像是轻纱薄雾中的维纳斯,似乎触手可及而又总是朦胧。李龙强、龙西林先生的论文从人学的根本着手,层层剥进审美和艺术的本体;周全田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从道... 本期论坛的中心话题是艺术和文艺美学。这既是古老的.也是永远新鲜的话题。它像是轻纱薄雾中的维纳斯,似乎触手可及而又总是朦胧。李龙强、龙西林先生的论文从人学的根本着手,层层剥进审美和艺术的本体;周全田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从道家和禅宗思想吸取精华,探索对美学进行新的阐释,《论文艺美学本体的全息观》可以说是他这一思考的更系统、更深入的阐述。陈海燕的论文则概括了网络时代文学功能的变化,显示了文艺美学随时代而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文艺美学 人性 禅宗思想 文学功能 网络时代 维纳斯 话题
下载PDF
论“中华精神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龙强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共5页
"中华精神"比"中华民族精神"更能准确指称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之基因。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占主导地位文化认同的地缘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西方土壤的文明理论要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中华精神"比"中华民族精神"更能准确指称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之基因。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占主导地位文化认同的地缘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西方土壤的文明理论要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必须吸收中华文明之基因。中华精神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天人一体、以人为本;天下一家、以和为贵;道生万物、以道为导;众生平等、以众为尊。"这四句话可以简称为"四为精神"。即"为人、为和、为道、为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重实际、重实践、重人民、重科学"。这十二个字可以简称为"四重精神"。"四重精神"与"四为精神"是契合相通的。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也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华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内在融合的"中华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总体成果的最好指称。中华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由三大理论体系组成:中华文明的人本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精神 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理论体系 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载PDF
大乘唯识能成立之心理相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建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3,共5页
唯识学为玄奘继承印度瑜伽大乘正义而依真了幻之学,以其对诸心理活动的细致分析而构建的成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消除学者对佛教的诸多误解与误读,需要从大乘唯识学理论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唯识变现之心的心理阐释显其"正理&q... 唯识学为玄奘继承印度瑜伽大乘正义而依真了幻之学,以其对诸心理活动的细致分析而构建的成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消除学者对佛教的诸多误解与误读,需要从大乘唯识学理论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唯识变现之心的心理阐释显其"正理"。依万法唯识与三界唯心之心理相说一心二门与无相无元之心理观,通过显示三能变相与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心理相,成立大乘唯识之心理相,依据此见真了幻的途径,在住持正法并适应时代的意义上离偏失而归于中道,引导当代佛教能够趣入大乘的轨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 唯识 心理相
下载PDF
人性、美与艺术
9
作者 李龙强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感性 艺术 艺术品
下载PDF
逻辑新论
10
作者 李龙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18,共6页
逻辑学就是研究人的理智思维活动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人在理智状态下生成与使用概念、命题、推理的实然方式与应然规则的学问,而逻辑就是总结、概括、创造出来的生成与使用概念、命题、推理的规则。概念是高度浓缩了的判断。命题是省略了... 逻辑学就是研究人的理智思维活动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人在理智状态下生成与使用概念、命题、推理的实然方式与应然规则的学问,而逻辑就是总结、概括、创造出来的生成与使用概念、命题、推理的规则。概念是高度浓缩了的判断。命题是省略了过程的推理。所有命题通过转换都可以变为两个集合之间的交集是否存在的判断。简述了确认"命题‘A是B’是真的"的条件,认为逻辑规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出来并约定俗成的思维单元的生成与使用应遵循的规范。目的不同,完成目的而遵循的逻辑规则也不同。逻辑规则不是逻辑规律,逻辑规则是人们对逻辑规律认识后将其运用于思维活动的方式。逻辑规律是一元的,而逻辑规则是多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本质 广义事件 逻辑规则 推理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