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俊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术建构不应从某种原则、假设和逻辑推理出发,而应当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学科产生的特定政治环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基本路径。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普遍制度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术建构不应从某种原则、假设和逻辑推理出发,而应当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学科产生的特定政治环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基本路径。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普遍制度安排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化学术努力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政党作为终极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政党 学术建构 基本逻辑
下载PDF
周恩来与陕西“文化大革命”
2
作者 陈答才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3期26-31,共6页
“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陕西是“文革”的重灾区,尤其是前三年,动乱狂潮翻滚,武斗事件迭起,周恩来虽处境艰险,但他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力治陕乱,为维系陕西社会生活艰难运转做出了独特贡献:他极尽... “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陕西是“文革”的重灾区,尤其是前三年,动乱狂潮翻滚,武斗事件迭起,周恩来虽处境艰险,但他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力治陕乱,为维系陕西社会生活艰难运转做出了独特贡献:他极尽努力,把陕西“洪水”引入河道;他力挽狂澜,制止陕西武斗;他殚精竭虑,推动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他治乱治本,制定和颁布针对陕西问题的《七·二四布告》;他尽其所能,保护陕西或曾在陕西工作过的老干部。周恩来之所以能艰难地做出前述贡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陕西 “文化大革命”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虚拟与实在二重景观下多元交互主体价值存在的探讨--网络生活场景的公共性价值理想的反思与吁求 被引量:8
3
作者 袁祖社 高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3,共5页
网络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生存境遇。虚拟与真实共在,造成了一种交互场景的生存状况。本文立足网络社会的多元交互主体平台,力图从公共性的价值理想视角出发,试图建构出一种网络多元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人按照网络虚拟共同体所引导的... 网络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生存境遇。虚拟与真实共在,造成了一种交互场景的生存状况。本文立足网络社会的多元交互主体平台,力图从公共性的价值理想视角出发,试图建构出一种网络多元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人按照网络虚拟共同体所引导的正确的价值存在方式来实现自己、创造自己的情景,在其中人们能够超越个体私人理性的"所指",达到社会公共理性的"能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网络空间 多元交互主体 价值理想
下载PDF
公共性的文化建制:中国公民社会公正实践的伦理价值诉求 被引量:4
4
作者 袁祖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滥觞于道德,蕴涵着一种公共性的实践品质化育与理性追求。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公正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既是该社会成员对有关社会公正之共享性信念理解的危机,也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利益冲突的现实表现。社会公... 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滥觞于道德,蕴涵着一种公共性的实践品质化育与理性追求。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公正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既是该社会成员对有关社会公正之共享性信念理解的危机,也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利益冲突的现实表现。社会公正的践履,关涉到该社会共同体公共生活之正当性的内在根据问题。中国社会普遍的公正信念的达成,需要做出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政府公共性的理性承诺——程序公正与制度创新追求;二是民众的公民资格、公民身份、公民性的确认问题——权利设定与个体自由获得的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公民社会 社会公正 伦理价值
下载PDF
利益群体兴起背景下执政党的社会联结机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新变量。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不断优化和创新执政党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结...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新变量。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不断优化和创新执政党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结。其中对新兴利益群体成员的"政治吸纳"和对新兴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是最重要的两项策略。这种适应性变革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 利益群体 政治吸纳 组织覆盖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
下载PDF
我国执政党利益整合范式价值取向的当代转换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拴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标志,我国执政党利益整合范式的价值取向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是由"满足部分人利益"走向"共享改革成果",从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走向依法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从群体... 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标志,我国执政党利益整合范式的价值取向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是由"满足部分人利益"走向"共享改革成果",从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走向依法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从群体利益至上走向对个人利益的彰显。它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德诉求、政治意图和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执政党 利益整合范式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之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云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下载PDF
政府在建筑设计企业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 张丽娴(指导老师) 《建筑设计管理》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政府在建筑设计企业引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理论依据和认证体系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政府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积极意义。政府在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引入第三方认证组织来达到政府控制建筑设计质量的目的,它是优化政府职能... 对政府在建筑设计企业引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理论依据和认证体系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政府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积极意义。政府在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引入第三方认证组织来达到政府控制建筑设计质量的目的,它是优化政府职能、为公共利益服务,承接政府经济职能的有效载体。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促进政企分开。倡导建筑设计企业能量力而行,引入国际质量标准,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机构
下载PDF
略论陈云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
9
作者 王明 陈答才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2期31-34,38,共5页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对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他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党的作风问题和作风建设的极为深刻的思想,包括党风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解决党风问题的关键,扭转党风的主要任...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对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他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党的作风问题和作风建设的极为深刻的思想,包括党风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解决党风问题的关键,扭转党风的主要任务、根本途径、基本屏障、制度保障等。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党风问题 领导干部
下载PDF
哲学的本性与中国哲学
10
作者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 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的基础上,尝以“本体——工夫”为基本的运思范式,这样,西方哲学曾有过的困惑,中国哲学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形上学品性而使其得以消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最合乎哲学本性的一种民族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本性 道德心性论 人文本性 思维范式
下载PDF
“延安精神”的人文意涵
11
作者 石培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大公无私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社会平等和公正的认同和维护、对最广大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提升,使'延安精神'具有了鲜明的人文关怀特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价值哲学和初步的...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大公无私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社会平等和公正的认同和维护、对最广大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提升,使'延安精神'具有了鲜明的人文关怀特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价值哲学和初步的治国理念,'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尝试,其所彰显的民主、平等、公正、人民主权等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仍是我们当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精神 人文关怀
下载PDF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12
作者 李健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6年第07B期57-58,共2页
系统地确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价值取向十分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 本原 科学依据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创新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继 郭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2,共12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继而在民族理论方面,对于中华民族、中国民族关系、民族自决权和回族等问题有了新的思想认识、理论突破和创新发展。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逐...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继而在民族理论方面,对于中华民族、中国民族关系、民族自决权和回族等问题有了新的思想认识、理论突破和创新发展。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逐渐形成了由多民族结合而成论,平等团结统一建国论,民族区域自治论,回回民族问题论等内容构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理论体系。这无论在当时为改善国内民族关系,促进团结抗日,正确处理中国民族问题,还是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全面执政条件下正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都无疑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找到了正确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民族理论 民族关系 民族自决权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答才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喊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奠定了这条路线的思想基础;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构思了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点;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使这条路线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一个体系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喊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奠定了这条路线的思想基础;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构思了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点;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使这条路线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