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诵——古典文学学习的传统好方法
1
作者 高益荣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1期80-81,共2页
学习人文科学,尤其是古典文学,背诵仍然是很好的方法。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学习方法就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要求,恢复背诵在古典文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古典文学 语文教学 学习方法 背诵方法 中国 高校
下载PDF
汉太尉刘宽碑作者考述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如月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太尉 考述 作者 《后汉书》 流传
下载PDF
“原始风景”的苍凉——论迟子建小说对女性命运的观照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晴川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在迟子建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原始风景>、<麦穗>、<逝川>中,作者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真实深刻地书写,并由此导入对形成性别差异的文化根源--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反思,暴露了其对妇女生存的危害性与残酷性,以及女性... 在迟子建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原始风景>、<麦穗>、<逝川>中,作者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真实深刻地书写,并由此导入对形成性别差异的文化根源--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反思,暴露了其对妇女生存的危害性与残酷性,以及女性对它由屈从、认同到捍卫、延续的荒谬性与可悲性,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 女性 生存困境 父权制意识形态 性别差异 当代文学 《原始风景》
下载PDF
障蔽的破除与身位的开显——《金瓶梅》宗教伦理话语的剖示与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文楼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2期41-45,共5页
<金瓶梅词话>篇端的'四贪词',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在具体描写中,又通过'药'等意象的选择及'相面'、'卜卦'等形式,表现出当时普遍存在的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为此... <金瓶梅词话>篇端的'四贪词',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在具体描写中,又通过'药'等意象的选择及'相面'、'卜卦'等形式,表现出当时普遍存在的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为此,小说通过冷热转换间不容发的道家叙事文法、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佛教叙事文法,重开人们的'畏惧'之心,修复由于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文化断裂.这种障蔽的破除和身位的开显,形成贯穿于小说之中的一套宗教伦理话语,表现出作者明确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宗教伦理 精神迷失 道德相对主义 问题意识 小说
下载PDF
假面人生的一面透镜——试论“哥儿”形象的人格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舜立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哥儿形象是夏目漱石人格追求、人格理想的产物。它体现了正直公义、自由自在、超然无累的人格思想,寄寓了作者“则天去私”的最高人生境界,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理想的生活态度和人自身的不断解放、不断完善的追求与探索。
关键词 夏目漱石 人格投入 哥儿形象 则天去私
下载PDF
写作的眼光、心态与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同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本文所论是对写作主体心理意识的又一种探索。作者认为写作的眼光、心态与思维是写作心理活动的三部曲。写作的眼光是写作的心理观照,写作的心态是写作的心理环境,写作的思维是写作心理的运作。研究三者各自的特色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并... 本文所论是对写作主体心理意识的又一种探索。作者认为写作的眼光、心态与思维是写作心理活动的三部曲。写作的眼光是写作的心理观照,写作的心态是写作的心理环境,写作的思维是写作心理的运作。研究三者各自的特色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并在写作实践中学会科学地运用与调适,有助于写作者提高写作修养,增强写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眼光 写作心态 写作思维
下载PDF
高师写作课教学目的别谈
7
作者 李同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文章通过对高师学生的实际,高师写作教学的现状,写作本身的特点以及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的分析,提出高师写作教学应以系统讲授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修养为主要目的的观点.认为长期以来,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目的能力论既不科学,... 文章通过对高师学生的实际,高师写作教学的现状,写作本身的特点以及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的分析,提出高师写作教学应以系统讲授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修养为主要目的的观点.认为长期以来,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目的能力论既不科学,也不客观,而且有许多弊端.主张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给高师写作教学的目的以科学、准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写作课教学 教学目的 写作能力 写作目的
下载PDF
研究社会生活 学习写作技巧
8
作者 李同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4期81-82,共2页
本文作者认为写作技巧的本源在生活,并探讨了生活蕴育写作技巧的原因,主张写作学习者不仅要向写作前贤、向书本学习写作技巧,更要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技巧的滋养.
关键词 写作技巧 生活 生活形态 事物规律 认识方式
下载PDF
秦简语言性质初探
9
作者 朱湘蓉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笔者所做的一些研究,对秦简语言的性质试做讨论,提出秦简虽然出土地情况复杂,但语言的总体一致性十分明显,应当反映的是秦通语。
关键词 秦简 语料性质 秦通语
下载PDF
肖洛霍夫艺术描写管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晓翙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2期73-75,共3页
小说中一切描写,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静静的顿河>中大自然的描写除了它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外,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肖洛霍夫常常将自然的描写与对人的心理描写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描绘人物心... 小说中一切描写,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静静的顿河>中大自然的描写除了它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外,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肖洛霍夫常常将自然的描写与对人的心理描写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描绘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由于自然景物在作品中常常'错位'进入人物心理,景耶?情耶?难以截然划分,而这也成为肖洛霍夫艺术描写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艺术描写
下载PDF
实用写作的功利角度
11
作者 杜春锋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实用写作的功利角度是作者以现实生存、发展需要为轴心建构起来的重客观、讲格式的一种写作基点,它在'同化'写作对象时,总是从功利目的出发,写作仅是实现功利目的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实用写作 功利性 情感 文体 格式 语体 汉语
下载PDF
明清白话词语零札
12
作者 赵晓晴 黑维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本文选取明清白话文献中使用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没有收录或收录却释义不全的词语数则进行考释,目的在于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明清白话文献 词语 考释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诗》亡然后《春秋》作”——对一个文学缺失时代的文学反题之研究
13
作者 程世和 《东方丛刊》 2004年第4期45-61,共17页
在我们看来,汉赋产生以前,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文学缺失的时代。自《诗经》而后至汉初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除了有楚辞特出于南楚大地以外,几乎不见有文学作品的呈现。先秦诸子文本、先秦史传文本或为诸子对现实、历史的理性运思... 在我们看来,汉赋产生以前,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文学缺失的时代。自《诗经》而后至汉初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除了有楚辞特出于南楚大地以外,几乎不见有文学作品的呈现。先秦诸子文本、先秦史传文本或为诸子对现实、历史的理性运思之作,或为史家对历史人事的载述与理思,大致可以划分成哲学文本、政论文本、史学文本三种类型。这三种文本类型,就其实质而言,均属于非文学形态的理性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文学形态 《诗》 史传 楚辞 中国文学史 汉赋 大地 理性 存在
原文传递
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与民族文化内涵 被引量:6
14
作者 傅功振 樊列武 《民俗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212-230,共19页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瑰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到底在何处?其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内涵 牛郎织女 传说 爱情故事 考证 长安 七夕文化 幸福家庭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小说“史补”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15
作者 何悦玲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史"尊"说"卑作为集体无意识,规引着中国古人的小说创作与批评活动,并由此形成小说创作中的"史补"目的。"史"采"小说"的激励、以"事"寓"义"的启发,使得小说&qu... "史"尊"说"卑作为集体无意识,规引着中国古人的小说创作与批评活动,并由此形成小说创作中的"史补"目的。"史"采"小说"的激励、以"事"寓"义"的启发,使得小说"史补"长期被局限于"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等"史"的框架之下,这固然提高了小说的品位和地位,却也同时影响其虚构、娱乐等审美特征的开发。宋元以后,以"义"传播为大旗,以"史"之局限与不足为突破口,是小说"史补"发展的新方向。这一方向,为小说本身审美娱乐特征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拓展了空间,也使得小说本身的艺术个性愈来愈明显。小说灵活通变的性格特征与迂回曲折的发展路径,也在此转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视阈 中国古代小说 “史补”观念 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