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守君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1期93-96,共4页
我国高等秘书教育目前出现降温趋势,秘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秘书教育自身存在严重缺陷。究因探路,我们认为,高等秘书教育应从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生源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 我国高等秘书教育目前出现降温趋势,秘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秘书教育自身存在严重缺陷。究因探路,我们认为,高等秘书教育应从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生源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素质、秘书学理论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改革,方能使高等秘书教育绝处逢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秘书教育 教育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高师院校教学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贺卫东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高师院校的学生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为从事教师职业者提供了前体验和教育水平提高的平台。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气氛的弥漫,社会利益团体公益意识的缺失,导致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效率低下... 高师院校的学生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为从事教师职业者提供了前体验和教育水平提高的平台。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气氛的弥漫,社会利益团体公益意识的缺失,导致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效率低下。走出实习的困境,首先需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进行师资培训;其次政府参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健全教师资格制度;其三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建构较为细致的实习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假借”考略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立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义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通假
下载PDF
从传播学视角看《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流传及其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如月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春秋时期《诗经》的流传特征进行了分析。春秋时期是《诗经》广泛传播的时代,它的传播活动主要通过宴会演奏、学校讲授、赋诗言志、言语引诗和著述引诗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呈现出以口头传播为主、传播区域广泛、传播...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春秋时期《诗经》的流传特征进行了分析。春秋时期是《诗经》广泛传播的时代,它的传播活动主要通过宴会演奏、学校讲授、赋诗言志、言语引诗和著述引诗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呈现出以口头传播为主、传播区域广泛、传播带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取向的特点,从而对后世尤其是汉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传播 汉代诗学
下载PDF
江西吉安赣语“得”后缀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昌梅香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吉安赣语中常用后缀“得”作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展现了吉安赣语常用后缀“得”的共时面貌及其历时演变的源流关系,认为“得”后缀的本字应该是“子”。
关键词 吉安赣语 “得”后缀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的背离——论李攀龙边塞诗的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鹏举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62-64,共3页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具有以法式规范创作的倾向。其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前所未有的海防诗,一类是传统的塞防诗。前一类因无所依傍,其诗写得内容真实、意象新颖、气韵流动;后一类,他力求模仿盛唐边塞诗,但社会现实已与盛唐...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具有以法式规范创作的倾向。其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前所未有的海防诗,一类是传统的塞防诗。前一类因无所依傍,其诗写得内容真实、意象新颖、气韵流动;后一类,他力求模仿盛唐边塞诗,但社会现实已与盛唐相去甚远。因缺乏现实支持,其诗情调苦涩、内容沉重,差可与中唐边塞诗貌仿佛。由此得出结论:主观上追求的范式、格调,只有与客观现实吻合时,才有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法式与创作实践的冲突。法式只能服从于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边塞诗 法式 现实 矛盾
下载PDF
语言中的色彩词与民族文化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琼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4期68-70,共3页
本文以汉语“红”和英语“blue”两个色彩词为例,探讨了它们独特的情感语义和象征语义,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即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会附加特定的民族文化色彩。了解不同语言的民... 本文以汉语“红”和英语“blue”两个色彩词为例,探讨了它们独特的情感语义和象征语义,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即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会附加特定的民族文化色彩。了解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有助于语言间的互译以及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民族文化 情感语义 象征语义
下载PDF
李杜并称缘起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关于李杜并称的时间,诸家文献所载各有不同。本文通过辨析,认为李杜生前应无并称之现象。中唐以后,缘于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扬,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韩愈通过同时提升李杜的诗名,完成李杜并称。至于所谓抑李扬杜之... 关于李杜并称的时间,诸家文献所载各有不同。本文通过辨析,认为李杜生前应无并称之现象。中唐以后,缘于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扬,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韩愈通过同时提升李杜的诗名,完成李杜并称。至于所谓抑李扬杜之说。则是入宋以后才出现的倾向。《旧唐书》以元稹为李杜优劣论的始作俑者,后世论者认为韩愈观点与元稹针锋相对,皆出于逻辑推断,并不合于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 并称 韩愈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湘蓉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84-85,共2页
本文是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读书札记。主要涉及第十七简、第二十三简、第二十九简的内容。本文试图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对简文中的一些有争议之处,如“其爱妇悡”、“以乐词而会、“律而士”等的释读提出一些看法和证据。
关键词 上博简 《孔子诗论》 释文
下载PDF
在真情与理性之间徘徊——论“三言”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10
作者 刘军华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60-63,共4页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释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释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作品仅仅是从表面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人欲张扬的状况,女性依然必须把言行纳入传统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个性解放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大量女性在情爱追求过程中,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女性形象 矛盾性 礼仪原则 贞操观念 人欲观 小说
下载PDF
雅俗融合:后现代派的艺术追求
11
作者 钟海波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66-68,共3页
后现代派追求雅俗融合的艺术之路,其作品极力开掘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以吸引大众读者群;同时,他们的作品又努力保持高雅品位以吸引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群.后现代派的创作追求至今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后现代派 雅文学 俗文学 审美 现代文学 文化现象
下载PDF
相同的困惑,不同的出路——劳伦斯与郁达夫性爱主题小说中社会观之比较
12
作者 孔朝晖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郁达夫 性爱主题 小说 社会观 人性 英国 中国
下载PDF
冯梦龙“情教”思想构建的理论基础
13
作者 何悦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冯梦龙提出“情教”的理论命题,主要缘于三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情”一元论的世界观;二是“情为理之维”的“情”、“理”观;三是“六经皆以情教也”的经典体认。这三方面的思想认识共同构成了冯梦龙“情教”思想确立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冯梦龙 情教 六经
下载PDF
情之极至 乃入无情——冯梦龙“至情”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14
作者 何悦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65-67,共3页
作为“情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至情”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理为情之范”的“情”、“理”观和“知”先于“行”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至情”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 作为“情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至情”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理为情之范”的“情”、“理”观和“知”先于“行”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至情”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强调“情”之“真”;二是强调“情”之发生缘于道德主体“不忍人之心”;三是强调“情”之义无返顾精神。这些价值内涵的赋予,既体现了对李贽“童心说”思想的接受,也是其在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伦理责任感成为社会改革当务之急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提倡的绝对主义伦理精神的重新高扬,使其至情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复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至情 童心说 不忍人之心 大人精神
下载PDF
象奇理精的艺术奇葩——《焦氏易林》寓言诗管窥
15
作者 刘银昌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55-57,共3页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由于它采用了《诗经》四言韵语的形式和《周易》运象示意的手法,所以在象征文学尤其是寓言诗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些寓言诗与汉代及以后的辞赋、乐府诗有很...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由于它采用了《诗经》四言韵语的形式和《周易》运象示意的手法,所以在象征文学尤其是寓言诗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些寓言诗与汉代及以后的辞赋、乐府诗有很大关系,并且体现出运象新奇、寓理精警的风格,显示出了一定的创作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赣 焦氏易林 寓言诗 自觉性
下载PDF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杜学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3期87-91,共5页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有一个为人漠视和程度不等地误读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这就是海德格尔对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包括接受者)的地位及其与创造之关系的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艺术之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艺术的...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有一个为人漠视和程度不等地误读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这就是海德格尔对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包括接受者)的地位及其与创造之关系的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艺术之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艺术的创造性存在之谜的破译,对存在与人之本质关联难题的猜解,也是对传统主体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思维方式与人类中心主义迷误的消解与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艺术创造 艺术哲学 艺术
下载PDF
唐宋派与后七子关系新论
17
作者 蒋鹏举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唐宋派”与“后七子”(秦汉派)是由明代中叶复古思潮向晚明性灵思潮过渡阶段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在入文精神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尊情反理;在文学主张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人文精神的一致性,促成两派走向互容,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 “唐宋派”与“后七子”(秦汉派)是由明代中叶复古思潮向晚明性灵思潮过渡阶段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在入文精神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尊情反理;在文学主张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人文精神的一致性,促成两派走向互容,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派 后七子 尊情反理 互容
下载PDF
普希金叙事体长诗重构现象探微
18
作者 孔朝晖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原有题材新的意义,是普希金叙事体长诗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在具体的重构思维上,普希金又在几类体裁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本文拟从其作品对传统文学题材和经典形象的重构现象出发,探讨普希金在其... 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原有题材新的意义,是普希金叙事体长诗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在具体的重构思维上,普希金又在几类体裁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本文拟从其作品对传统文学题材和经典形象的重构现象出发,探讨普希金在其童话诗、小悲剧和叙事诗中分别表现出来的重构匠心和现代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童话 小悲剧 长诗 重构
下载PDF
意识形态:异化了的思想——杰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19
作者 杜学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杰姆逊把意识形态界定为异化了的思想.对他而言,意识形态具有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据着革命性的重要地位,并具有辩证批评和语言分析两种分析方法与错误意识等七种表现模式.杰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意... 杰姆逊把意识形态界定为异化了的思想.对他而言,意识形态具有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据着革命性的重要地位,并具有辩证批评和语言分析两种分析方法与错误意识等七种表现模式.杰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与拓展,也是对此理论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杰姆逊
下载PDF
岐山话单字音声调的实验分析
20
作者 吴媛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发音合作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分析,考察了岐山话单字音声调的声调格局。并将实验结果与现有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以字表为依据的调查更具优势;从共时平面进行考察,语音实验的方法可... 本文通过对发音合作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分析,考察了岐山话单字音声调的声调格局。并将实验结果与现有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以字表为依据的调查更具优势;从共时平面进行考察,语音实验的方法可以辅助听辨,使结果更客观,同时也更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话 声调 实验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