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庚子大旱对陕西的影响及应灾成效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雷亚妮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2-37,共6页
文摘
庚子大旱影响下的陕西社会人口结构失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生产遭受严重打击。大旱发生后,激起了规模空前的社会赈济活动,其主体呈现多样化,包括政府、民间绅商、传教士等。从应灾成效来看,有积极的方面,但总体成效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受到政治背景、应灾系统、救灾措施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庚子大旱
陕西影响
应对
成效
Keywords
drought in 1901
Shaanxi
effect
countermeasures
result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研究"(02JAZJD7900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06XZS0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文摘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粮食安全
评估研究
Keyword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 research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虢国墓地墓葬制度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久昌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环发中心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5,共6页
文摘
Noticeable for its large size and intact conservation,the cemetery of Guo State at Shangcunling village of Sanmenxia is a cemetery of the gentry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burying members of the same tribe together in rank order,this cemetery consists 6 ranks and 4 burial groups which date back to the period between Zhou Dynasty (King Li and King Xuan )and BC 655(the year Jin State defeated Guo State) The burial style of the cemetery of Guo State not only reflects 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nd social structure but also displays its great social function during that
关键词
虢国墓地
墓葬制度
三门峡市
随葬器物
宗法制度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清代河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洪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文摘
清代是河南书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伴随着书院的官学化,清代河南书院实现了自己的普及化,先后设置的292所书院已遍布省内各个州县。与明代相比,开封府仍然是书院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府州的书院发展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斜十字状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带状的分布特征。通过对书院数目、分布密度等要素的比较研究,各府州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黄河两岸诸府———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等成为清代河南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
关键词
清代
河南书院
分布特征
Keywords
Qing dynasty
Shuyuan of Henan
district distribution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从习惯线到法定线:我国政区界线性质的变迁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甬坚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据《财经时报》报道,滕州市1988年被列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但实际上一直由地级市枣庄代管。枣庄市"代管"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到滕州的经济发展,以财政收入为例,1979年前,滕州的财政收入等于山东邹城、兖州两县的财政收入总和。自从划入枣庄市后,现在的财政收入仅是邹城市的1/2。为此,滕州许多干部群众联名给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书,要求脱离枣庄市,使滕州名副其实地由省直辖。滕州和枣庄之间的矛盾只是我国地级市行政管理体制所体现出来的弊病的一个缩影。政区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制度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可谓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本着"有用于世"的美好愿望,本期特邀葛剑雄、唐晓峰、侯甬坚、满志敏、郭声波、李晓杰六位学者,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与改革问题展开讨论,输竭尽诚,期望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有所裨画。本期刊出第一部分,主要偏重于历史回顾;稍后我们还有关于此议题的另一部分,着眼点在今后改革思路之思考,请学界同好继续关注。
关键词
中国
行政区划
界线划分
习惯线
法定线
政区界线性质
分类号
K928.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中国古代救荒书研究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卜风贤
邵侃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09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文摘
近年来,学术界在对中国古代救荒书的认识和整理、研究方面作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索,并在救荒书的概念界定、古籍整理、分类研究、著者研究,救荒思想研究、救荒减灾技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颇多论著。但是,由于受史料的分散零乱以及灾害学学科分化不完全等因素的制约,救荒书的专题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唯考其成果,多呈单篇独段,鲜有全面深入的宏卷巨帙,今后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救荒书的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救荒书
整理与研究
Keywords
Ancient China
Texts for Famine Relief
Reorganize and Study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司马光思想研究主要范式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涛
王向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摘
司马光思想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代学术背景下受意识形态及对西方现代学术发展的感知差异影响,分别形成了哲学史、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宋学演变、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司马光思想研究范式,围绕司马光是不是保守派、是不是理学家、思想成不成体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料选择、讨论深度及方法适应上的问题。如何克服诸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局限,实现意识形态化研究向真正学理化研究的跨越,成为新时期司马光思想研究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司马光
思想
研究范式
反思
Keywords
Sima Guang
thought
research paradigm
reflection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清代河南书院的分布级差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洪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殷都学刊》
2005年第2期42-49,共8页
文摘
清代河南先后设置书院292所,遍布省内各个州县,呈现出明显的普及化和一定的级差化。与明代相比,开封府仍然是书院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它府州的书院发展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书院数目、分布密度等要素的级差研究,各府州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彰德府、大名府和光州是清代河南书院较为落后的地区,黄河两岸诸府———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是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余诸府是发展一般的地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发达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和学术因素有关。
关键词
清代
河南
书院
分布级差
Keywords
Qing dynasty
Henan
Shuyuan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西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环境保护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普选
朱士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西藏民族学院管理系陕西 咸阳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6-21,共6页
文摘
生息繁衍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藏族传统文化。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本文拟从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禁忌文化、生活习俗、民族信仰、法律条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利于保护藏民族生存环境的因素,以期对藏民族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内因作一探索。
关键词
西藏
传统文化
环境保护
Keywords
Tibet
traditional 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分类号
G127.75
[文化科学]
题名 论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宏岐
陈隆文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摘
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中后期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它主张把人类视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主张以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各种人类活动彼此间的和谐来获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它蕴含了今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解决今天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先秦
人地关系
和谐观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Keywords
previous Qin Dynasty,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viewpoints of harmony
Continu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题名 略论河流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万忠
王尚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太原师范 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03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082)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6041035-3)
文摘
水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水已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山西河流的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通过对河流健康问题的探讨,试图在河流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山西经济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river health
Shanxi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题名 晋阳的立都背景及其在赵国都城变迁中之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万忠
刘晓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太原师范 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5期17-20,共4页
基金
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历史时期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布局变迁
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历史流域学的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汾河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研究(2010041025-03)
文摘
通过对古都晋阳立都背景的论述,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阐明了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对于晋阳古都景观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古都城建设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同时,通过研究晋阳古都的兴衰,认识到都城与国家的盛衰兴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
晋阳
立都背景
都城变迁
Keywords
Jinyang City
background of establishment as capital
alterations of the capital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关照现实:历史环境研究的出发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甬坚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文摘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关键词
历史环境
历史地理学
人地关系
现实社会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虢国车马坑葬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久昌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环发 中心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17,共8页
文摘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车马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春秋时期规模较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的贵族墓葬车马坑。虢国车马坑葬继承和沿用商周车马殉葬制,又适应和迎合社会进步及变革需要,对车马坑的殉葬内容和形式进行变通与革新,摒弃车葬坑和同穴葬,整车葬成为主流形式,并盛行车马葬和异穴葬,车马排列有序,殉葬性质更加明确,是象征性、明器化殉葬的滥觞,殉人制消失,显示出传统车马坑葬制开始出现瓦解的苗头。大量车马坑葬在虢国墓地出现,反映了虢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崇勇尚武世风,更反映了车马坑主人的身份等级,它与列鼎制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
虢国
车马坑葬
继承
革新
崇武
列鼎制
Keywords
The kingdom Guo
The Chariot pits at a Tomb of the Kingdom Guo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dvocating force
hierarchical system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唐代香积寺之战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效锋
王向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环发中心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文摘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的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收复长安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香积寺之战是唐军在吸取清渠之败的教训,在获取回纥骑兵的援助,并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新突破点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香积寺之战极为惨烈,经历了初战失利、李嗣业稳住阵脚、回纥奇袭叛军两军夹击、叛军大败四个阶段。唐军在香积寺之战中歼灭了关中地区的安史叛军,收复了长安,并非是安史之乱得以延续的原因,而唐军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突破口,是香积寺之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令人惋惜的是,香积寺之战虽使长安城免遭战火,但香积寺却在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
关键词
唐代
香积寺
郭子仪
安史叛军
Keywords
Tang dynasty
Xiangji Temple
Guo Zi -yi
Anshi armed rebellion
分类号
K242.2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令福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国八大古都发展与水环境的互动关系》,批准号:05BZS02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关中地区环境变迁过程研究》,批准号:06JJD77019
文摘
西安是中国历史前半期繁荣昌盛王朝周、秦、汉、唐的都城。西周丰镐、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四大城址的变迁与转移代表着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轨迹。中国历史前半期总是定都长安是由其所在的关中平原在中国的宏观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这里为天下上游,交通四达;金城千里,四塞为固;天府之国,富饶之地。周、秦、汉、唐四大城址具体位置的转移,除了各代特殊的社会政治条件外,主要是由西安小平原在关中的位置及其本身特殊的自然面貌所决定的。西安周边八水环绕、资源丰饶、原隰相间、地面辽阔,同时又处于整个关中的中部水陆交会的位置,因此古代城址即使再转移却还是总在今天的西安市周边。
关键词
古都西安
四大城址
关中平原
西安小平原
Keywords
Ancient Xi'an, Four great townsites, Guanzhong plain, Xi'an plain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洪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殷都学刊》
2006年第1期34-42,共9页
文摘
1984年以来,伴随着历史地理学的兴起,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论著也日渐增多,虽然与历史地理学的其它部分相比,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仍相对薄弱,但与其自身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理论
研究概述
中国
Keywords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ory
research introduction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中国古代灾荒防治思想考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中国减灾》
2008年第11期28-30,共3页
文摘
中国古代灾荒防治思想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异同,基本可分为灾害防治思想和灾害救助思想两部分。过去灾害史研究存在一种偏颇认识,即把灾害救助思想视为消极救灾思想,而把灾害防治思想作为积极救灾思想。但从现代灾害科学系统减灾的观点来分析,所谓消极救灾思想并不符合灾害史实,也与减灾系统工程理论相悖,消极救灾思想的提法应予以重新审视。
关键词
灾害防治
灾荒
古代
中国
灾害救助
救灾思想
系统工程理论
科学系统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4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题名 “统万城”复原图考
19
作者
王刚
李小曼
王杰瑜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旅环学院
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陕西师范大学环发中心
出处
《文物世界》
2004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统万城
都城
建都
北魏
十六国
遗址
大夏国
原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浅论民国河南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生存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颖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环发 中心
出处
《甘肃农业》
2006年第4期210-211,共2页
文摘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河南人民面对灾害也进行了不同的生存选择:迁移外地以求生,留居本地苦中求生,还有当土匪和求助于巫术以自救。
关键词
民国
河南
自然灾害
生存选择
分类号
D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