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媛 王喆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9-262,共4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民族药木耳菜挥发油成分和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杨晶 李发荣 +2 位作者 吴臻 宋双红 王喆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1-1055,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木耳菜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鉴定出47个挥发油成分和20个脂溶性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有依兰烯(7.30%)、δ-杜松烯(6.85%)、氧化石竹烯(5.90%)、1,5,9-三甲基-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木耳菜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鉴定出47个挥发油成分和20个脂溶性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有依兰烯(7.30%)、δ-杜松烯(6.85%)、氧化石竹烯(5.90%)、1,5,9-三甲基-12-(1-甲基乙基)-4,8,13-环戊二烯并环辛四烯-1,3-二醇(5.83%)等。脂溶性成分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6.09%)、棕榈酸甲酯(12.15%)、花生酸甲酯(7.06%)、亚麻酸甲酯(7.0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菜 挥发油 脂溶性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真菌参与石油类疏水化合物从非水相向水相的传质
3
作者 马小魁 吴玲玲 +4 位作者 吕婷婷 丁宁 周立辉 陈玲 吴正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石油类非水相疏水化合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因较高的生物毒性和低生物可利用性而沉积于自然环境中,真菌细胞通过菌丝生长形成疏水性菌丝体网络并产生低特异性代谢酶,从而将此类物质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并进一步影响此... 石油类非水相疏水化合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因较高的生物毒性和低生物可利用性而沉积于自然环境中,真菌细胞通过菌丝生长形成疏水性菌丝体网络并产生低特异性代谢酶,从而将此类物质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并进一步影响此类物质从非水相到水相传质的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利用石油类HOCs真菌的种属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然后对这类真菌参与石油类HOCs从非水相体系向水相传质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子,以及与传质过程相关的生物刺激和金属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最后综合分析了真菌参与石油类HOCs从非水相向水相传质过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石油类疏水化合物 传质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15种丹参miRNAs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书芳 崔浪军 +1 位作者 王健 屈生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参考已报道的其他植物中响应干旱胁迫的miRNAs,以其中15个miRNAs为研究对象,10%PEG6000胁迫处理的丹参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些miRNAs在干旱胁迫前后丹参幼苗叶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6 h后,丹参体内mi... 参考已报道的其他植物中响应干旱胁迫的miRNAs,以其中15个miRNAs为研究对象,10%PEG6000胁迫处理的丹参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些miRNAs在干旱胁迫前后丹参幼苗叶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6 h后,丹参体内miR156、miR157、miR166、miR168、miR169、miR319、miR774、miR894、miR2911、miR3462以及miR3626的表达水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miR157、miR166、miR319、miR774、miR894、miR2911和miR3626表现为显著性上调;miR159、miR167、miR172以及miR408则表现为下调。对这些miRNAs作用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和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信号传导和生长发育过程,推测miR169和miR3462参与了丹参对干旱胁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RT—PCR 干旱胁迫 差异性表达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茱萸总皂苷及总环烯醚萜苷的地理变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安淑静 牛豆 +3 位作者 王婷 韩彬凯 王红菊 康杰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50-55,共6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不同产地地理因子对其含量影响及之间的相关性,为山茱萸优良产区筛选及质量控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个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不同产地地理因子对其含量影响及之间的相关性,为山茱萸优良产区筛选及质量控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个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19.0软件分别对其含量与产地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5个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3.55 mg/g~26.65 mg/g、23.05 mg/g~32.68 mg/g,不同产地之间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河南西峡样品中总皂苷和浙江淳安样品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总皂苷的含量和产地与海拔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和经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环烯醚萜苷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总皂苷与总环烯醚萜苷在东西部产地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西高东低的趋势。结论: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不同,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与海拔和经纬度呈现相关性,本研究为山茱萸选择优良的种植产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总环烯醚萜苷 总皂苷 产地 地理变异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红花中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昌芬 杨晓琳 +3 位作者 孙好强 马玲 卢新义 康杰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21-526,共6页
为了建立红花药材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对红花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红花中9种无机元素含量,并用SPSS 22.0软件对无机元素含量进行... 为了建立红花药材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对红花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红花中9种无机元素含量,并用SPSS 22.0软件对无机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花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Mg、Ca含量最丰富,Fe、Mn、Cu含量次之,Cr、Co、Zn、Cd含量较少。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各元素的线性相关性良好,重复性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符合要求,加标回收率在96.2%~109.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个产地的红花可分为两类:新疆和青海红花聚为一类;河南、山东、云南和甘肃的红花聚为一类。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精确灵敏的优点,可为红花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微波消解 ICP-MS 无机元素
下载PDF
乌梢蛇精子头部形成的超微结构
7
作者 张蕾 梁刚 +1 位作者 周艳妮 任耀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为了解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子形成的规律,用透射电镜对其头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梢蛇精子头部形成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前顶体囊泡内的颗粒物质融合形成1个顶体颗粒而发育为顶体囊泡,随着顶体囊泡的增大,在顶体囊... 为了解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子形成的规律,用透射电镜对其头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梢蛇精子头部形成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前顶体囊泡内的颗粒物质融合形成1个顶体颗粒而发育为顶体囊泡,随着顶体囊泡的增大,在顶体囊泡与核膜之间形成了致密的纤维物质层。阶段Ⅱ,顶体囊泡变扁平,顶体颗粒分散在顶体囊泡内,前后囊泡膜逐渐相互融合,形成帽状顶体囊。阶段Ⅲ,细胞核离开中心位置移向精子细胞的一极,并在其周围开始有微管聚集,远端中心粒与近端中心粒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其他细胞器移向精子细胞的另一极。阶段Ⅳ,细胞核周围汇聚大量微管,随着微管围绕细胞核的直径缩小,细胞核伸长为长卵圆形,同时顶体复合体也发育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精子头部 精子形成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丹参转录因子SmbHLH93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宏骏 武玉翠 +2 位作者 晋鑫鑫 饶丽华 王喆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449-3455,共7页
目的克隆丹参碱性螺旋-环-螺旋(b HLH)类转录因子SmbHLH93,并初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DNA和c 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bHLH93基因,进一步通过BD Walking获得了该基因的5’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SmbHLH93蛋... 目的克隆丹参碱性螺旋-环-螺旋(b HLH)类转录因子SmbHLH93,并初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DNA和c 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bHLH93基因,进一步通过BD Walking获得了该基因的5’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SmbHLH93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系统进化关系。结合启动子区分析软件和q PCR,研究SmbHLH93在丹参不同部位和环境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SmbHLH93基因序列954 bp和5’启动子区1 58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657 bp,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18个氨基酸,含有b HLH和ACT_UUR-ACR-like结构域,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细胞核。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最低,且随着花的形成逐渐降低。光和低温诱导SmbHLH93的高表达,而水杨酸(SA)抑制其表达。结论克隆得到丹参b HLH类转录因子新成员SmbHLH93,初步预测其参与了丹参花的发育过程和丹参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SmbHLH9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分析
原文传递
王不留行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党晓芬 张琪 +1 位作者 余倩 李翠芹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筛选王不留行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并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将生、炒王不留行的80%乙醇提取物分离为不同部位,筛选其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检测活性部位对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的影响。结果生、... 目的筛选王不留行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并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将生、炒王不留行的80%乙醇提取物分离为不同部位,筛选其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检测活性部位对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的影响。结果生、炒王不留行的水、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均能极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炒王不留行的3个萃取部位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且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效果最优;炒王不留行的3个萃取部位均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乙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和热致小鼠舔足次数,且正丁醇部位的镇痛作用最优。炒王不留行的3个萃取部位均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慢性炎症小鼠血清中MDA和TNF-α的产生及肝脏组织中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结论炒王不留行抗急性炎症的活性大于生王不留行的;炒王不留行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活性最强,正丁醇部位的镇痛活性最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MDA、TNF-α和NO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抗炎 镇痛 活性部位 作用机制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氧化氮
原文传递
乌梢蛇精巢间质细胞微细结构与血清睾酮浓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小娟 梁刚 王琼霞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5,共7页
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巢间质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并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血清中睾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个年生殖周期中,乌梢蛇间质组织所占区域相对大小、间质细胞数量和显微结构均存在较明显的变... 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巢间质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并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血清中睾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个年生殖周期中,乌梢蛇间质组织所占区域相对大小、间质细胞数量和显微结构均存在较明显的变化;5月份的间质细胞具有发达的管状嵴线粒体、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大量的脂滴等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的超微结构特征;血清中睾酮浓度变化明显,5月份出现主峰,9月份出现次峰。间质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变化与血清中睾酮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表明乌梢蛇间质细胞能够合成与分泌睾酮等性类固醇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精巢 间质细胞 微细结构 睾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