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景观遥感分析与GIS实验室简介
1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3期2-2,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景观遥感分析与GIS实验室筹建于2005年,是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界规模最大的专业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单位之一。实验室努力推进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2009年至今,累计发表SCI/SSCI以及中...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景观遥感分析与GIS实验室筹建于2005年,是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界规模最大的专业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单位之一。实验室努力推进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2009年至今,累计发表SCI/SSC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大型历史地图集1套,建设有西北历史文化村镇信息管理系统、西北环境与发展数据中心,曾获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2018年度"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测绘学会 历史地图集 中文核心期刊 信息管理系统 陕西师范大学 裴秀 遥感分析 历史景观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大成果介绍
2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1期2-2,共1页
《古都西安》从书《古都西安》丛书共30册,于2010年9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史念海、朱士光任从书主编,30多位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历时16年完成,总字数达800万字。丛书集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分总论、都城、政... 《古都西安》从书《古都西安》丛书共30册,于2010年9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史念海、朱士光任从书主编,30多位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历时16年完成,总字数达800万字。丛书集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分总论、都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宗教、域外交流和文献10个类别,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客观严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古都西安发展各主要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古都西安研究和准确了解古都西安历史变迁具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大学 古都西安 研究院 环境与经济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城镇复原与模拟实验室简介
3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3期2-2,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城镇复原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8月获批成立,挂靠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实验室旨在探索历史时期我国重要城镇及建筑物的复原方法与模拟技术。力争通过历史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城镇复原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8月获批成立,挂靠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实验室旨在探索历史时期我国重要城镇及建筑物的复原方法与模拟技术。力争通过历史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历史时期重要城镇、建筑及其环境进行复原和数字化模拟,为我国城镇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提炼、传播、展示提供新的形式与途径,使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服务现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陕西师范大学 模拟实验室 多学科合作 历史地理学 复原方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2000年3月在原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同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秋,经教...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2000年3月在原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同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秋,经教育部批准,研究中心改建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简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2016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hinese Think Tank Index,简称CTTI)”来源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环境 研究院 西北 发展研究中心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角下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郭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研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青海省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然后采用地理探测器和Tobi...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研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青海省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然后采用地理探测器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两者间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正向增长趋势,其中新型城镇化发展占有一定优势。其耦合协调度大致经过了从“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再到“勉强协调”的演变历程。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增长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及政府参与程度等因素均对耦合协调性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为了加强这一协同效应,建议加速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并提升城乡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TOBIT模型
下载PDF
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亚洁 肖爱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分析陕西省内国家级和省级共计102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地理数据,以期探讨该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同时借助各村镇街区始创年代资料阐释该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时间演变特征,...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分析陕西省内国家级和省级共计102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地理数据,以期探讨该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同时借助各村镇街区始创年代资料阐释该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的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时空分布变迁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衡、集聚和带状组团的特征;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时间分布不一,其创设时代集中于秦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之后;以上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变迁是在地形、坡度、地表水域等自然禀赋和政区、交通、经济等人文因素协同优化的基础上,加之政策导向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镇 名村 名街区 时空分布 驱动力
下载PDF
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分析
7
作者 周明帅 盛芮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7-102,共6页
作为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此期间,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对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其主要存... 作为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此期间,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对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其主要存在研究区域不平衡、要素不协调以及理论滞后等诸方面的问题。在GIS等新兴技术不断应用到历史地理学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历史经济地理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县区反贫困研究--基于陕西省50个国定贫困县的系统广义距估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芳 刘明 郭锋航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48,共7页
基于2000-2012年陕西省50个国家贫困县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方法,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贫困县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金融资... 基于2000-2012年陕西省50个国家贫困县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方法,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贫困县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金融资源流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严重制约金融减贫积极作用;金融发展规模无论正向还是负向效应都高于金融发展效率;贫困地区呈现较强的贫困惯性,经济增长、城镇化和政府财政支出是贫困减缓助推之力,而收入分配不均明显阻碍了减贫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规模 贫困县 系统广义距 金融发展效率
下载PDF
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梅 周宏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在探讨历史文化村镇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简要回顾并总结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3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 在探讨历史文化村镇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简要回顾并总结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3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村镇 聚落形成变迁 资源保护 传统民居
下载PDF
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梅 周宏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村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县域金融发展状况与地区收入水平研究——基于陕西省贫困县、非贫困县和全部县的空间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芳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选取2000-2012年陕西省84个县区数据,构建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模型,计量分析了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在不同经济区域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人均收入呈现"U形关系",贫困县金融发展规模正向效应较高,而非贫困县金融发展... 选取2000-2012年陕西省84个县区数据,构建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模型,计量分析了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在不同经济区域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人均收入呈现"U形关系",贫困县金融发展规模正向效应较高,而非贫困县金融发展效率作用较强;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和城镇化明显带动人民收入提升,投资水平、医疗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而收入分配则对贫困县有负向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县城金融 金融发展效率 陕西 贫困县 城乡收入
下载PDF
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剑青 《唐都学刊》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有相当数量的村镇具备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格,对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研究动态进行评述,认为应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法规体系,对全省历史... 历史文化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有相当数量的村镇具备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格,对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研究动态进行评述,认为应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法规体系,对全省历史文化村镇资源进行普查、备案,建立资源数据库,积极申报相应等级的历史文化村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下载PDF
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梅 周宏伟 《中国名城》 2015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村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娇 尹诗杰 曹源圆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146-154,共9页
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值得关注,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科学研判。以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利用熵权法从全省和地级市两个层面对比分析2005—2017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以下简称ERE系统)承载力的... 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值得关注,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科学研判。以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利用熵权法从全省和地级市两个层面对比分析2005—2017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以下简称ERE系统)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和演变特征,探究各市的承载力变化规律及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近十年间山西省整体ERE系统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环境和经济子系统承载力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2)从空间格局上看,山西省地级市综合承载力的省内差距逐渐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由2005年的1个中等承载力、6个较低承载力和4个极低承载力城市跃升为2015年的3个较高承载力城市和8个中等承载力城市。(3)综合考量ERE系统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可将山西省综合承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晋中和晋城市为第一梯队,属于良好协调优质发展型,省会太原市位列其次,而阳泉和运城市属于轻度不协调衰退型。(4)人均水资源量短缺、环境污染重、产业结构和城市基础设施是目前阻碍山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协调发展 山西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金歌 周宏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森林演变是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包括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在全新世黄土高原森林变迁研究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基于国内外有关全新世黄...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森林演变是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包括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在全新世黄土高原森林变迁研究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基于国内外有关全新世黄土高原森林变迁研究的代表性论著,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视角,简要回顾了全新世黄土高原森林变迁研究的经过及主要进展,总结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分歧产生的原因,对该学术问题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森林变迁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6
作者 吴蛟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12期36-36,26,共2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30余年来关于经济持续增长方式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建议:新引进企业必须通过环评报告;应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本文阐述了我国30余年来关于经济持续增长方式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建议:新引进企业必须通过环评报告;应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环境管理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性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模式 增长质量 环境问题 发展代价
下载PDF
人口转型视角下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雨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年第4期106-108,共3页
通过对国家审计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应把握审计重点、整合审计力量、优化审计方法,增强审计透明度以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层面入手,强化审计的监督和风险控制层面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审计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口转型
下载PDF
域外视野下兰州清末新政考论——以工业及交通邮电发展为例
18
作者 王文丹 尚海龙 《丝绸之路》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清末新政时期,域外记者、探险家等群体前往兰州进行游历及军政考察等活动。西方视野中,域外人士协助下的彭英甲是兰州近代化的先驱者。邮电通讯的发展、黄河铁桥的创建,均得益于彭英甲的严格督办。然而,保守闭塞的官场风气及偏僻的地理... 清末新政时期,域外记者、探险家等群体前往兰州进行游历及军政考察等活动。西方视野中,域外人士协助下的彭英甲是兰州近代化的先驱者。邮电通讯的发展、黄河铁桥的创建,均得益于彭英甲的严格督办。然而,保守闭塞的官场风气及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彭英甲的努力付诸东流,铁路的建设罕有实际成效,民众思想仍在半蒙昧状态。制度的变更虽略有成效,思想观念的更新才是根本良方。封建政体下,中央政府无力统筹地区开发,在资金匮乏、人才稀缺的兰州,近代化革新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近代工业 交通邮电 兰州 彭英甲
下载PDF
秦岭地区古塔分布及其特征研究
19
作者 李媛君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象征。历史上的秦岭因紧邻京畿之地,故遗存有数量众多的古塔。借助ArcGIS对秦岭地区古塔的空间分布、微地形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秦岭地区古塔的单体特征、营建...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象征。历史上的秦岭因紧邻京畿之地,故遗存有数量众多的古塔。借助ArcGIS对秦岭地区古塔的空间分布、微地形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秦岭地区古塔的单体特征、营建目的等内容。经研究发现,秦岭古塔在时空分布、单体特征及营建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规律,可资当代城市与风景建设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古塔 空间分布 形制特征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朱士光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12期32-34,共3页
一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自古迄今横亘于欧亚大陆间的商贸大道.也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道。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地区 环境变迁 沿线区域 历史 文化交流 欧亚大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