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2”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个案的分析
1
作者 崔创 窦文阳 邰静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82-83,共2页
通过介绍我校"2+2"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对照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改革措施和建议。提出了民族预科教学改革必须紧跟形势,大力做好与"通识"教育接轨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2+2”人才培养模式 民族预科教育教学 改革措施
下载PDF
唐代文学视野中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之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庭 周伟洲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本文主要梳理以唐代文学为视点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成果,发现并指出中其存在的问题:专题的、微观的研究居多,综合性的、宏观的研究偏少;部分研究成果角度较新,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分析了文学文本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意义与局限,提... 本文主要梳理以唐代文学为视点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成果,发现并指出中其存在的问题:专题的、微观的研究居多,综合性的、宏观的研究偏少;部分研究成果角度较新,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分析了文学文本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意义与局限,提出几点设想:立足于整体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研究重点从文学现象专向历史过程,即重点在对于对西北民族史及民族关系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西北 民族关系 意义 局限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伟洲 王曙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3,共8页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而正在转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反过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转型与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任何民族文化的变异性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构建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海外少数民族华人文化适应研究——以主流文化态度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超 李琪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40-49,共10页
论文从沙俄时期的接纳与自治、苏联时期的接受与整合、独立国家时期的多元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东干人在中亚百余年的不同历史时期内所经历的不同主流文化态度,以及这些主流文化导向对其文化适应产生的影响。认为东干人在中亚一直处于对... 论文从沙俄时期的接纳与自治、苏联时期的接受与整合、独立国家时期的多元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东干人在中亚百余年的不同历史时期内所经历的不同主流文化态度,以及这些主流文化导向对其文化适应产生的影响。认为东干人在中亚一直处于对主流文化的不断适应过程中;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始终相伴而生、共同存在,不过在层次上以及法理上会显示出一定的差别;跨国移民的文化传承一定要以国家主流文化适应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东干人 少数民族 华人研究 族群研究 文化适应
下载PDF
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动用耗羡银,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多次进行调整,以至一度形成民管与官管并行的与他省截然不同的特点。陕西社仓发挥作用并不是借助于放贷,而主要是采用赈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仓储制度 陕西社仓 耗羡银
下载PDF
近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卫 张彤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2-38,共7页
甘宁青地区作为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一个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关系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近代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从晚清民国开始其研究便备受国内外政界、学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 甘宁青地区作为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一个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关系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近代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从晚清民国开始其研究便备受国内外政界、学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指出在该领域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甘宁青地区 民族关系 述评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回族民间故事多元文化背景研究——以西安回族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健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9,共6页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回族 民间故事 多元文化
下载PDF
乡村混合门宦宗教社区中的寺坊结构及变迁——关于宁夏黑虎沟村的宗教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派别意识和地理区隔是形成寺坊隶属结构的两大主因。在全球化、社会改革、教育普及、人口流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农村伊斯兰教寺坊结构开始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教派观念淡化,村落行政权力下降,寺坊成为村民重要的交往... 派别意识和地理区隔是形成寺坊隶属结构的两大主因。在全球化、社会改革、教育普及、人口流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农村伊斯兰教寺坊结构开始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教派观念淡化,村落行政权力下降,寺坊成为村民重要的交往和互动空间。乡村宗教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世俗化、教育式微、寺坊人口下降、活动和号召力减弱、阿訇供养隐忧等困境。伊斯兰文化的传承、读书与念经的关系、寺坊人口的保持和稳定、新的宗教思潮的应对、宗教资源的分配、宗教社区的吸引力及其功能和角色等问题,将是未来农村伊斯兰教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区 寺坊结构 伊斯兰教 宁夏西吉
下载PDF
论宗教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20
9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1,共6页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民族 民族认同 族际关系
下载PDF
地缘安全视阈下的我国西部跨界民族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隶属关系。在我国,跨界民族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关系是统一国家内部各民族和而不同、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跨界民族聚居地方隶属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不仅拥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有现实延续性,并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安全 中国西部 中国周边国家 跨界民族关系 西部社会发展
下载PDF
当代新疆牧区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哈萨克族牧区为中心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伴随着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完成,当代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以及牧民的思想观念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伴随着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完成,当代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以及牧民的思想观念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杂糅、挑战与应战并存的形势下,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逐渐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趋同;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仍是牧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疆牧区 哈萨克族牧区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佛教世界观对中国古代地理中心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2,共8页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由此中国的昆仑中心说从神话观念走向实际的地理知识,佛教的宗教地理观念也逐渐实化为地理知识。同时佛教的印度文化中心观也对中国的文化中心论带来冲击,使中国人的文化观、民族观及其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多元论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界观 中国古代地理 地理中心观念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莫艳婷 马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62-6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涉及仫佬族族源、族称、社会组织、语言、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内容。其中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关于仫佬族...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涉及仫佬族族源、族称、社会组织、语言、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内容。其中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关于仫佬族族称、族源、语言等方面研究薄弱;社会组织等其它方面研究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研究综述 述评
下载PDF
中国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学术著作综述(1978—2008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中义 马媛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和翻译著述从苏非主义的思想、历史、文学等方面来评述30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苏非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苏非主义 苏非主义研究著述
下载PDF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选择国号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同时"汉"、"赵"国号的确定,真实反映了内迁民族自我认同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政权 汉国号 赵国号 内迁民族认同
下载PDF
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宁 《实事求是》 2013年第2期39-41,共3页
国际市场对清真食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拥有对外出口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优势,其特色清真食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发展清真食品对外贸易,要加强国家政府间合作;积极培育完善的生产体系;... 国际市场对清真食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拥有对外出口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优势,其特色清真食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发展清真食品对外贸易,要加强国家政府间合作;积极培育完善的生产体系;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范我国清真食品企业对外贸易活动;建立与完善清真食品出口销售体系;做好清真食品深加工,树立中国清真食品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食品贸易 清真食品产业 清真食品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以赫连勃勃为主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表现出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连勃勃 铁弗匈奴 民族心态
下载PDF
少数民族经济管理和少数民族经济管理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宁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
少数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少数民族经济逐步成为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少数民族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经济管理 少数民族经济管理学
下载PDF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宇安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复兴 近代 西北开发 热潮 经济
下载PDF
改信穆斯林研究述评: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对于改信穆斯林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本文就目前所见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相关作品予以简评,认为改信穆斯林研究的兴起同国际上与穆斯林有关的地区冲突、重大国际事件、移民和部分地区改... 对于改信穆斯林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本文就目前所见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相关作品予以简评,认为改信穆斯林研究的兴起同国际上与穆斯林有关的地区冲突、重大国际事件、移民和部分地区改信者的出现等有关。这些研究主要讨论改信原因、过程、背景、婚姻家庭、宗教实践、遭遇、认同、女性、媒体、社会交往和互动、改信者中的边缘群体和苏菲思想的影响等。但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和亲历田野的调查资料仍显薄弱,研究也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信穆斯林 欧美 马来西亚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