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积伦 王玉君 +2 位作者 高爱红 田燕妮 李军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61-563,共3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10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胺碘酮组,共50例)和对照组(非洛地平+胺碘酮组,共50例),治疗1年后,计算两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10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胺碘酮组,共50例)和对照组(非洛地平+胺碘酮组,共50例),治疗1年后,计算两组治疗后第4、8、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完成研究。治疗后第4、8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81%、72%,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3%,对照组为5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1±1.9)mm、(37.2±1.9)mm、(37.3±2.0)mm,对照组为(36.9±2.1)mm、(37.5±2.1)mm、(38.2±2.2)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下降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抑制左房扩大,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优于非洛地平联合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胺碘酮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经桡动脉、股动脉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卫东 何亚军 +1 位作者 王显利 王文锋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3148-3150,共3页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经股动脉冠脉介入)和观察组(55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收缩率(FS)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IVST、LVP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DD、LV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的LVEF、FS分别为(49.23±6.51)%、(31.24±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3±6.25)%、(25.13±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经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促进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脏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积伦 田正良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对心脏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CHF患者76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分...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对心脏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CHF患者76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分别治疗2W,观察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2W后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CHF患者心功能,抑制心脏重构,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脏重构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中无复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积伦 何亚军 +6 位作者 武胜 周晓林 高爱红 田燕妮 李军朋 朱彩霞 何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中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服用通心络组(治疗组,n=48)和未服用通心络组(对照组,n=72),治疗组术前均连续服用通心络胶囊...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中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服用通心络组(治疗组,n=48)和未服用通心络组(对照组,n=72),治疗组术前均连续服用通心络胶囊1周以上(2~4粒,3次/d),对照组术前均未服用通心络胶囊,按常规方法行急诊支架置人术。观察术中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帧数(CTFC),术后心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术中无复流5例(10.4%),对照组11例(1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CTFC为(26.7±8.3)帧,对照组为(29.7±7.2)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LVEF为(52.7±8.0)%优于对照组(48.5±8.8)%,治疗组NT-proBNP为(1217±1363)pg/ml低于对照组的(1815±1493)pg/ml(P均〈0.05)。结论术前服用通心络胶囊不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但仍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向前血流,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建芳 刘积伦 周梦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80-481,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要求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还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24周后的左心室功能...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要求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还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24周后的左心室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87.5%较对照组(67.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SVI、LVEDVI和LVEF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冠心病合并CHF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曲美他嗪/治疗应用
下载PDF
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积伦 武胜 +2 位作者 周晓林 高爱红 田燕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93例急...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93例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早期组,46例)和造影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晚期组,47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射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患者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例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0%和13%,P=0.038)。两组患者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比例、心功能、近期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组患者射线照射时间、CTFC及造影剂用量均少于晚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时,替罗非班注射液的不同应用时间对近期的临床预后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术前静脉应用可以提高IRA前向血流TIMI3级的比例,减少射线照射及手术时间。不同应用方法均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积伦 高爱红 +2 位作者 田燕妮 朱彩霞 李军朋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律失常 室性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积伦 武胜 +3 位作者 高爱红 田燕妮 朱彩霞 李军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73-974,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积伦 雷丽君 武胜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于发病后1~2周内行PCI治疗,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2周时、4周和2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于发病后1~2周内行PCI治疗,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2周时、4周和2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行PCI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4周和24周的LVESVI、LVEDVI和LVEF均明显优于术前,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后择期PCI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冠脉介入治疗 择期 左室重构 心功能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98例临床症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群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心内膜炎 感染性 脏超声检查 预后
下载PDF
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对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患者肺保护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燕妮 刘积伦 +1 位作者 李军鹏 何亚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716-717,共2页
目的:探讨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对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患者肺保护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05~2012-05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因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静滴组、雾化组、静滴及雾化联合组,比较患者... 目的:探讨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对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患者肺保护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05~2012-05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因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静滴组、雾化组、静滴及雾化联合组,比较患者疗效。结果:入院后24 h开始各实验组患者胸片显示肺内感染程度有所减轻,白细胞计数逐渐向正常恢复,以静脉及雾化联合给药组更为明显(P<0.05),静滴及雾化联合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P<0.05)。入院后24 h及72 h,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α-TNF、IL-6明显降低,静脉及雾化联合组细胞因子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沐舒坦经过静滴及雾化联合给药对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患者呼吸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最佳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感染 肺损伤 沐舒坦
下载PDF
心血管患者介入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辛雅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2期187-187,共1页
资料与方法 现将我院2001年9月~2007年12月865例冠心病介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进行总结,本组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865例,男680例,女185例,年龄3—72岁。行心血管造影术800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120例。先心封堵术5例,... 资料与方法 现将我院2001年9月~2007年12月865例冠心病介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进行总结,本组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865例,男680例,女185例,年龄3—72岁。行心血管造影术800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120例。先心封堵术5例,射频消融术60例,其中发生出血及皮下血肿10例,发生假性动脉瘤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患者 介入诊疗 护理 术前后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心血管造影术 射频消融术 假性动脉瘤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积伦 高爱红 +2 位作者 田燕妮 朱彩霞 李军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对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0~60mg/d)组和卡托普利(75~150mg/d)组,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氯噻嗪片12....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对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0~60mg/d)组和卡托普利(75~150mg/d)组,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氯噻嗪片12.5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均测量血压、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的舒张压下降更显著,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有显著下降,与户托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抑制左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 @替米沙坦 卡托普利/治疗应用 心室复建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积伦 高爱红 +2 位作者 田燕妮 朱彩霞 李军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807-808,共2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8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8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监测及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PBG、FINS、PINS、IRI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青年人高血压,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群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栓通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积伦 高爱红 李军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912-913,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替米沙坦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雅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8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病例分实验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以知识宣教、心理、用药、行为等方面的针对性健康指导。结果:实... 目的:探讨和评价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病例分实验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以知识宣教、心理、用药、行为等方面的针对性健康指导。结果:实验组在对高血压病各方面认知情况,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改善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健康指导后生活质量评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是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高爱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1期30-31,共2页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肺栓塞的诊断要点、常见误诊疾病,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检塞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危险因素是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形...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肺栓塞的诊断要点、常见误诊疾病,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检塞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危险因素是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或制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包括操作)、创伤、骨折、冠造和介入术后,静脉插管、恶性肿瘤、肥胖症、糖尿病、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型(最常见)及猝死型、休克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型、肺梗死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型等。结论:肺栓塞相当常见,临床谱非常广,只是过去认识不够,误诊甚多,给人已少见的错误印象,应注意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存忠 刘积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9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心功能、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比索洛尔,分别治疗36个月,观察比索洛尔对患者心功能指标(...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心功能、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比索洛尔,分别治疗36个月,观察比索洛尔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6min步行距离)、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3年后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年后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长期治疗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心室重构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及其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海洋 王瑞英 +4 位作者 李宇新 杨凡 薛红梅 白艳荣 侯锐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及网膜素1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55例,年龄(56.7±7.8)岁。根据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对照组65例,单纯高血压组(H组)66例,单...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及网膜素1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55例,年龄(56.7±7.8)岁。根据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对照组65例,单纯高血压组(H组)66例,单纯肥胖组(O组)63例,高血压合并肥胖组(HAO组)61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网膜素1,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组、O组及HAO组网膜素1水平下降[分别为(176.7±53.4)、(151.4±48.2)、(143.3±47.2)比(233.7±57.5)μg/L,均P<0.01];HAO组网膜素1水平较H组下降(P<0.01),较O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组、O组及HAO组baPWV升高[分别为(1354.8±91.6)、(1366.1±81.7)、(1413.8±67.7)比(1206.2±168.0)cm/s,均P<0.01],HAO组又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析因分析显示,高血压和肥胖对网膜素1存在交互作用,肥胖无论是在正常血压还是高血压时均对网膜素1起单独效应,而高血压仅在非肥胖时对网膜素1起单独效应,在肥胖时则无单独效应。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网膜素1与BMI、收缩压、脉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aPWV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收缩压、LDL-C、HDL-C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网膜素1水平下降与高血压及肥胖存在一定内在关系。但相较于高血压,网膜素1水平变化与肥胖的关系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素1 脂肪因子 动脉硬化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肥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