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评价模型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流域地方文献搜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和论证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该体系主要包括地域特色、馆藏特色和价值体现3个方面。通过论证得知该模型体系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有一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和论证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该体系主要包括地域特色、馆藏特色和价值体现3个方面。通过论证得知该模型体系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地方文献搜集 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分析专著数据 促进学术专著发展——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
2
作者 王小华 《情报探索》 2012年第7期43-45,共3页
从类型、学科分布、部门分布、出版社、合著率等方面,对陕西理工学院2006~2010年间的学术专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发展学术专著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术专著 陕西理工学院 合著率
下载PDF
论汉水流域民歌与《诗经》的文化传承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亢 武凌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9-371,共3页
口耳相传的汉水流域民歌以其婉转的曲调、朴实的情思、贴切的比拟为人乐道。汉水流域民歌的题材、情感共鸣和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都能从《诗经》中找到契合点。发掘汉水流域流传民歌的美学内涵,以弘扬陕南民歌特色,促进其更广泛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民歌 《诗经》 口耳相传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和谐特色 被引量:6
4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1-25,34,共6页
汉水流域介于黄河与长江两大文化板块之间,不仅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边缘地带,而且也是我国四大传统文化核心区之间的边缘地带。多元文化和谐共存、边缘与中心和谐共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三大和谐特色。
关键词 汉水流域 边缘文化 和谐特色
下载PDF
理论界关于文化生产力的研究和探索简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孔雀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5X期139-140,共2页
文化生产力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的道路上大胆创新,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所作的科学的评价和总结。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成为提出"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来源。文化是国家财... 文化生产力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的道路上大胆创新,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所作的科学的评价和总结。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成为提出"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来源。文化是国家财富积聚的重要形态和重要能力,文化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经济化 精神生产 先进文化
下载PDF
汉水流域的诸葛亮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中效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3-68,共6页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关键词 汉水流域 诸葛亮文化 三国
下载PDF
汉水流域的牛郎织女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5,52,共6页
楚芈姓王族和楚文化皆发祥于汉水流域,早在春秋时期,汉水女神就是楚人祭祀的对象,星神织女应该是由"汉女"、"汉神"演变而来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的牵牛织女故事,应该是较早流传于楚地汉水流域的民间传说。战国以后... 楚芈姓王族和楚文化皆发祥于汉水流域,早在春秋时期,汉水女神就是楚人祭祀的对象,星神织女应该是由"汉女"、"汉神"演变而来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的牵牛织女故事,应该是较早流传于楚地汉水流域的民间传说。战国以后,牛郎织女故事在汉水流域广泛传播,源自汉水的《荆楚岁时记》是现存记录牛郎织女最可靠的文献。魏晋时期,汉水上游关于张骞乘槎在天宫见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汉水下游董永至孝,感动天仙织女,求配为妻的浪漫故事,充分证明汉水流域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的发源地之一。唐宋以后,在牛郎、织女文化遍及全国的背景下,汉水流域仍保持着有关牛郎、织女的原始性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汉水女神 牛郎织女文化
下载PDF
汉水流域的诸葛亮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关键词 汉水流域 诸葛亮文化 三国
下载PDF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支点——2009年文化生产力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校利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文化生产力既是精神生产力内在逻辑的发展,又具有更为现实的时代特征:物质实践性;意识形态性;经济产业性;能动导向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有其客观... 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文化生产力既是精神生产力内在逻辑的发展,又具有更为现实的时代特征:物质实践性;意识形态性;经济产业性;能动导向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有其客观必要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性质和方向;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要认真处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范畴内的两组关系。创新文化理论、更新文化发展观念,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力 解放 发展
下载PDF
汉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张西虎 王淑新 王吉清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9-41,65,共4页
2013年11月14~16日,由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汉水流域中上游文化遗产研究会主办的汉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湖北省社科院、郧阳师范高等... 2013年11月14~16日,由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汉水流域中上游文化遗产研究会主办的汉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湖北省社科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市社科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及汉中、安康等地的专家学者、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校内各相关院系单位的教师代表6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6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学术研讨会 文化研究 研讨会综述 陕西理工学院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PDF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含蕴及其建构路径
11
作者 余艳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探讨人类中心主义,应在价值论的论域下讨论。长期以来,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是一种误读。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相比,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更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的选择。这种合理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现实建构路径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理论含蕴 建构路径 非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汉水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问题
12
作者 王忠锋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7-40,53,共5页
汉水文化源远流长、富有和谐特色,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卓越。研究汉水文化必然要和学科建设相联系,需要应用同时也将丰富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汉水文化学科建设要走多元一体的汉水文化特色学科群建设道路。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学科建设 研究
下载PDF
从《诗经》“二南”看汉水上游与秦楚、巴蜀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珍明 杨名 张丽娜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22-24,42,共4页
汉水上游主要分布在陕南、鄂西且以陕南为主,其文化地理区域当包含在《诗经》"二南"之中,又处在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多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下,汉水上游成为了秦楚、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起着文化中介作... 汉水上游主要分布在陕南、鄂西且以陕南为主,其文化地理区域当包含在《诗经》"二南"之中,又处在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多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下,汉水上游成为了秦楚、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起着文化中介作用,从而使得《诗经》"二南"与汉水上游文化具有多区域文化融合的特征,为中华文化多元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南 汉水上游 秦楚 巴蜀 文化
下载PDF
对汉水文献整理的初步思考--以汉水上游汉中、安康为例
14
作者 项晓静 冯岁平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4-37,共4页
本文在回顾与总结近年来汉水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通行的文献类别,首次提出汉水文献当分为汉水舆地、汉水诗歌、汉水文存、汉水碑石与汉水水利类五种,并以汉水上游区域为例,逐一举例说明各类文献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汉水 汉水文献 汉中 安康
下载PDF
陕南三市共建汉水文化数据库的SWOT分析
15
作者 王小华 《情报探索》 2013年第12期58-60,共3页
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南三市共建汉水文化数据库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相关分析结果,为汉水文化数据库建设乃至其他特色数据库建设提出相应策略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 陕南 汉水文化数据库 SWOT分析
下载PDF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再探——生态效应的外部性视角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仪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外部性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未得到有效补偿,出现效应大于收益,甚至收益不能弥补成本,使部分人或地区守着富裕的生态资源却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导致生态资源供给、维护上的不积极、不作为、甚至人为破坏;而... 外部性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未得到有效补偿,出现效应大于收益,甚至收益不能弥补成本,使部分人或地区守着富裕的生态资源却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导致生态资源供给、维护上的不积极、不作为、甚至人为破坏;而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行为的私人生产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使环境污染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生态资源供给不足和破坏严重加速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补偿是对生态资源外部效应的矫正。对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提供者给予补贴,以提高收益,鼓励其增加供给,而对外部不经济的污染制造者给以征税、罚款、收污染费等措施,以提高其边际成本,减少供给,以制度强制约束或激励企业的生态外部性行为。从区位上来说,生态资源优势区位通过生态补偿既体现了人们为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劳动等代价,又提升了其从事生态破坏的机会成本,使既有生态资源得以持续保护和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外部性
下载PDF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新探——劳动价值论的视角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仪元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救灾中的以工代赈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温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民国时期,面对西北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在采取急赈的同时,积极实行工赈,其中道路整修方面成效最为明显。传统民间义赈在新型社会阶层的参与下,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华洋义赈会以修建水利设施和现代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以工代赈,对... 民国时期,面对西北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在采取急赈的同时,积极实行工赈,其中道路整修方面成效最为明显。传统民间义赈在新型社会阶层的参与下,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华洋义赈会以修建水利设施和现代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以工代赈,对今天西北地区救灾防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西北地区 救灾 以工代赈
下载PDF
关于文化生产力概念、特征和现实道路简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孔雀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文化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同时也具有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的特征,文化生产力二重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产业性与精神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的系统构建中,文化生产及其生产力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大发展的... 文化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同时也具有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的特征,文化生产力二重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产业性与精神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的系统构建中,文化生产及其生产力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大发展的力度,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相配比、相贯通、相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力 精神生产 先进文化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孔雀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2,共2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这是党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认识、新理念、新任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着重从人们的思想观...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这是党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认识、新理念、新任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着重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发展方式、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