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的结构效应研究——以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1,共4页
系统的重要特性是具有结构效应,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区只有充分利用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两个子系统协同推进的结构效应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这种协同推进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和地方经济... 系统的重要特性是具有结构效应,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区只有充分利用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两个子系统协同推进的结构效应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这种协同推进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生态资源开发时间序列的结构效应、生态资源共生共享发展的结构效应、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互动互促发展的结构效应、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同步发展的结构效应等四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效应 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 协同推进
下载PDF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综述
2
作者 史泽华 胡凡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0-77,共8页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平衡各方补偿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前国内学界有关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在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界定、法律性质、法律责任以及相...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平衡各方补偿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前国内学界有关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在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界定、法律性质、法律责任以及相关立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厘清相关概念、明晰其法律性质和责任,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促进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法律性质 法律责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
3
作者 张静 秦公伟 +1 位作者 成升魁 文雅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306,共13页
[目的]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不仅为区域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经济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 [目的]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不仅为区域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经济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析了二者的互馈关系。[结果]①1990—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破碎度逐渐增强,景观生态风险有微增现象;空间上呈现“上游低风险,中游中高风险与低风险相伴,下游高风险”的格局。②1990—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微增态势,增加了86.6亿元,年增长率为0.06%,其中调节服务的贡献率高达66.8%,支持服务贡献率为22.2%;空间上呈现“上游山区为中高值区,中游中高价值与低价值相伴生,下游低价值”的格局;③1990—2020年二者呈现负相关的波动性变化,低生态服务价值面临高生态风险,而高价值存在低生态风险,2005年以前显著性有所下降,2005年以后显著性有所上升。[结论]总体来看,应重视该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加强流域内部的有机协同发展,上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下游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综合提高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 汉江生态经济带
下载PDF
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的优化路径探究——以汉中市农户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唐萍萍 唐士梅 胡仪元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汉江作为水源地供给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的水量,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形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其持续保护的成本投入和长期激励问题。课题组通过入户调研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汉江水源地的生态... 汉江作为水源地供给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的水量,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形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其持续保护的成本投入和长期激励问题。课题组通过入户调研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汉江水源地的生态补偿分配情况以及农户对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政策的认知情况,并从提高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政策的知晓度、构建多元供给渠道、按照贡献度分配补偿资金、确保环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强补偿资金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资金分配 汉江水源地 优化路径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的实效检视与优化方向
5
作者 胡攀 《新西部》 2023年第9期112-114,共3页
党政同责的顶层设计代表了新时代环境问责的基本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责为落实党政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问责的对象、情形与级别等角度观察,党政同责的落实仍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距离。这与现行体制下党政两套问责机制间协调... 党政同责的顶层设计代表了新时代环境问责的基本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责为落实党政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问责的对象、情形与级别等角度观察,党政同责的落实仍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距离。这与现行体制下党政两套问责机制间协调不够、党政之间权责分工不清晰等因素有关。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充分落实党政同责的制度目标,不仅需要研究将党政同责在立法中加以确立,还需不断夯实落实党政同责的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党政同责 顶层设计 环境问责 优化方向 问责机制 现行体制 制度支撑
下载PDF
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静 吴洁 +3 位作者 秦公伟 冯俊霄 郑博 赵文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42-1752,共11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秦巴山区1960—2015年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①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4482.77 MJ/m^2,呈现由南向东北、西北递增的态势;年际变异系数为8.85%,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态势。②地表太阳辐... 运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秦巴山区1960—2015年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①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4482.77 MJ/m^2,呈现由南向东北、西北递增的态势;年际变异系数为8.85%,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态势。②地表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率为-10.17 MJ/m^2,1970—1992年下降尤为明显;空间上呈现西北局部不显著的微增和东部普遍显著性的减少。③年内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单峰型,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空间上由南向西北、东北递增;7月年递减率为-0.49 MJ/m^2,以西南剑阁县、北川县和东南保康县递减明显;12月年递减率为-0.715 MJ/m^2,以汉滨区递减最快;④结合降水量和≥10℃积温,将秦巴山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区。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变化,高纬东西分异",年内递减区表现为"夏季纬向变化,冬季涡旋状"的空间差异。因此,区域内部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差异大,利用光能资源助力农业扶贫,应体现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太阳辐射量 时空特征 农业气候区划 秦巴山区
下载PDF
西部产业扶贫模式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静 谯伟 +2 位作者 王逸婷 陈镜儒 王明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7期220-223,共4页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济基础。为了推进西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查阅资料和梳理文献,总结了西部产业扶贫模式,探究西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西部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特色种养加销一...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济基础。为了推进西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查阅资料和梳理文献,总结了西部产业扶贫模式,探究西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西部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特色种养加销一体化扶贫模式、农旅双链扶贫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等;推动产业扶贫模式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不断优化生态扶贫政策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后续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西部贫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进路
8
作者 胡仪元 唐萍萍 屈梓桐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了后脱贫时代,西部贫困区完成了脱贫攻坚重任,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了小康社会,为中国样本的减贫治理贡献了力量。但是,作为面积大、程度深、区域集中的西部贫困区,脱贫后还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了后脱贫时代,西部贫困区完成了脱贫攻坚重任,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了小康社会,为中国样本的减贫治理贡献了力量。但是,作为面积大、程度深、区域集中的西部贫困区,脱贫后还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的区域,其相对贫困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必须从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阶段特征出发,探索新发展阶段贫困治理的实现路径。本文在对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脱贫时代西部贫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阐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并从培育持续动力、深植绿色产业、多元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促进西部贫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路,为西部贫困区长效脱贫提供理论参考,为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研究提供西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西部贫困区 全面可持续发展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基于DEM的秦巴山片区地貌特征及形态划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静 吴洁 +1 位作者 秦公伟 姚祖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7-1155,共9页
秦巴山片区山地地貌典型,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加强其地貌特征及形态分析有助于揭示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领域统计法、均值变点法、ISO聚类非监督分类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等,开展了秦巴山片... 秦巴山片区山地地貌典型,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加强其地貌特征及形态分析有助于揭示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领域统计法、均值变点法、ISO聚类非监督分类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等,开展了秦巴山片区地形特征及地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窗口是13×13,领域面积为1.3689 km^(2),平均地形起伏度350.61 m;②研究区最佳地形因子组合为地表切割深度、曲率、高程变异系数和高程,累计贡献率超过92.05%;③空间上地貌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秦岭中西段和巴山东段地形切割深;④基于县域的地形起伏度空间集聚性,表现为秦巴山区西部武都区与巴山东段岚皋县等县(区)呈现H−H型聚集;秦巴山区东部郧县与巴山南麓剑阁县等县(区)呈现L−L型聚集.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巴山东段和秦岭西段景观更为破碎,对区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地貌 最佳统计单元 秦巴山片区
下载PDF
汉水流域古镇的类型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静 蔡云辉 +2 位作者 付恒阳 严维斌 谢盛龙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47,共6页
汉水流域是我国历史时期南北交通要道,古镇类型多样。本文以典型古镇为例,梳理归纳了汉水流域古镇的类型和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古镇内部的空间格局。针对古镇开发利用中存在过度商业化、急功近利等问题,提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 汉水流域是我国历史时期南北交通要道,古镇类型多样。本文以典型古镇为例,梳理归纳了汉水流域古镇的类型和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古镇内部的空间格局。针对古镇开发利用中存在过度商业化、急功近利等问题,提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古镇品质,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古镇等对策和建议,以利于古镇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乡村振兴 保护与利用 类型和特点 过度商业化 古镇开发 保护优先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与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雯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肩负着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担当全球环境治理责任、形成全球环境保护理念等使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思想纽带,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 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肩负着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担当全球环境治理责任、形成全球环境保护理念等使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思想纽带,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遵循生成—传导—分享—反馈等系统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国际环境风险评估、国家间环境合作与要素支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环境利益共同体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利益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国内村域尺度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的现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静 余灏哲 +2 位作者 谯伟 徐增让 成升魁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6-904,共9页
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是解决乡村衰落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是国家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论文通过对现有乡村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从研究范式、演进过程、机理探析和路径探索等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 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是解决乡村衰落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是国家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论文通过对现有乡村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从研究范式、演进过程、机理探析和路径探索等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发现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多元融合的研究内容、综合多样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未来需重视不同类型村域转型发展与重构中乡土文化的研究,加强欠发达区不同类型村域转型发展与重构的实证研究,深化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研究,优化不同发展模式下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乡村重构 研究范式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