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片剂甲氧氯普胺 被引量:9
1
作者 熊海涛 唐志华 +1 位作者 聂峰 郑行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在酸性条件下,溴化钠对NaIO4-H2O2-甲氧氯普胺弱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甲氧氯普胺的质量浓度在1.00×10-9~1.20×10-6g/mL范围内呈良... 在酸性条件下,溴化钠对NaIO4-H2O2-甲氧氯普胺弱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甲氧氯普胺的质量浓度在1.00×10-9~1.20×10-6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ρ=1.00×10-7g/mL,n=11)为2.5%。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及加标尿样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0%,与标准方法相对照,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甲氧氯普胺 NaIO4 H2O2
下载PDF
野生糙苏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2,共4页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生糙苏籽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糙苏籽的挥发油中鉴出56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3.38%...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生糙苏籽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糙苏籽的挥发油中鉴出56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3.38%)、石竹烯氧化物(11.21%)、1-辛烯-3-醇(8.3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22%)、亚麻酸乙酯(6.21%)等。对糙苏籽的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籽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籽的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大肠杆菌ATCC25922株和肺炎球菌32201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秦巴山区野生糙苏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47-5049,共3页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野生的糙苏叶和嫩枝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这一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糙苏叶和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野生的糙苏叶和嫩枝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这一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糙苏叶和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oleanolic acid(Ⅰ),ursolic acid(Ⅱ),β-sitosterol(Ⅲ),maslinic acid(Ⅳ),trichoranin(Ⅴ),rabdosianin B(Ⅵ),hinokiol(Ⅶ),5,7-dimethoxy-4′-hydroxyflavone(Ⅷ)。[结论]化合物Ⅳ~Ⅷ首次从糙苏叶和嫩枝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苏 嫩枝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下载PDF
陕西南部地区茶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1 位作者 聂峰 赖普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7年第4期36-40,共5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陕西南部不同产地的茶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南郑县茶叶挥发油中鉴出51种成分,从宁强县茶叶...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陕西南部不同产地的茶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南郑县茶叶挥发油中鉴出51种成分,从宁强县茶叶挥发油中鉴出47种成分,从西乡县茶叶挥发油中鉴出46种成分,各挥发油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陕南不同产地茶叶的挥发油做了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各挥发油对.OH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ESA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敏 《黑河教育》 2010年第4期48-48,共1页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ESA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文是ESA模式在化学教学方面的初次探讨,指出ESA理论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ESA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 应用
下载PDF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存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2期85-85,共1页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有发展,为化学教学指明方向。在化学教学中可从探究性课程设计,实践活动教学,发展性教育,施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 培养 科学素养
下载PDF
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存芳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32期158-158,共1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尝试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授课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开放思想,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尝试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授课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开放思想,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8
作者 唐志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7期120-121,119,共3页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总结了生物无机化学课程的一些教学构思和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撰写小论文作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尝试,探索其在化学人才培养、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小论文 指导思想 教学构思
下载PDF
多媒体软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靖 吴鹏 姜敏 《黑河教育》 2010年第4期61-61,共1页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教师计算机技能的提高,使得多媒体软件在教学发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多媒体软件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作了一系列的介绍。提出一些改善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实验教学 Origin、Excel
下载PDF
野生藿香中多糖的提取与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3 位作者 辜天琪 赵桦 聂峰 赖普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1,共3页
对野生藿香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藿香中多糖的含量,设计正交实验探讨藿香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对野生藿香粉末在Soxhelt提取器里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作为介质,在85℃时浸提30min,可使... 对野生藿香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藿香中多糖的含量,设计正交实验探讨藿香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对野生藿香粉末在Soxhelt提取器里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作为介质,在85℃时浸提30min,可使藿香中多糖的提取率达到极大值。利用纸色谱法分析藿香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藿香多糖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有少量的果糖和甘露糖。藿香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对Fenton反应产生的.OH具有明显地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多糖 提取方法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香菇柄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存芳 田光辉 +1 位作者 聂峰 赖普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5,128,共3页
对香菇柄粉末利用Soxhelt提取器,以乙醚作为溶剂回流提取脂溶性成分后,再用超声法以热水浸提香菇柄粉末得到水溶性成分,并对香菇柄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实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香菇柄的脂溶性成分对实验菌株... 对香菇柄粉末利用Soxhelt提取器,以乙醚作为溶剂回流提取脂溶性成分后,再用超声法以热水浸提香菇柄粉末得到水溶性成分,并对香菇柄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实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香菇柄的脂溶性成分对实验菌株均有较高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肠炎沙门菌50040株和伤寒沙门菌50127株作用更为显著,其抗肿瘤活性不明显;香菇柄的水溶性成分对实验菌株有微弱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却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柄 水溶性成分 脂溶性成分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新型2′-羟基-4′-甲氧基-3-硝基査尔酮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赖普辉 田光辉 +2 位作者 季晓晖 刘存芳 郭豫梅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67,共3页
从中药丹皮中提取丹皮酚(2);将2与间硝基苯甲醛在室温下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3-硝基查尔酮(1),其结构经1HNMR,13C NMR和IR表征。研究了1和2对6个细菌和1个酵母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者均... 从中药丹皮中提取丹皮酚(2);将2与间硝基苯甲醛在室温下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3-硝基查尔酮(1),其结构经1HNMR,13C NMR和IR表征。研究了1和2对6个细菌和1个酵母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明显地抑菌活性,但1对伤寒沙门菌50127株和福氏志贺菌51065株的抑制和灭活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查尔酮 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 合成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糙苏叶子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1 位作者 赖普辉 赵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48%)、1-辛烯-3-醇(9.37%)、表蓝桉醇(7.63%)、苯乙酮(7.51%)、马鞭草烯酮(7.32%)等。对糙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叶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肠炎沙门菌50040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野生藿香花萼中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2 位作者 赖普辉 聂峰 史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133,136,共4页
目的:首次提取野生藿香花萼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藿香花萼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 目的:首次提取野生藿香花萼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藿香花萼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藿香花萼挥发油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从藿香花萼挥发油中鉴定出59个组分,占全油的93.99%,藿香花萼挥发油有抗氧化活性。结论:藿香花萼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3,7,11,15-四甲基-1,6,10,14-十六碳四烯-3-醇(13.86%),棕榈酸(6.36%),2,4,6-三甲基-1,3,6-庚三烯(4.88%),油酸(4.58%),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37%)等,藿香花萼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花萼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钮子茎中石油醚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赖普辉 田光辉 +2 位作者 高艳妮 蔡春雨 刘存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26-10027,10231,共3页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脂肪酸、烯醇、烯烃、酚类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15%。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是(-)-斯巴醇,为22.07%,其次为棕榈酸,含量为11.18%,再次是β-芹子烯,含量为9.20%,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双键,预示着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结论]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钮子茎 脂溶性成分 超声提取 GC-MS
下载PDF
显脉香茶菜籽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赖普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水蒸汽蒸馏法从显脉香茶菜籽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显脉香茶菜籽的挥发油中检出36个组分... 水蒸汽蒸馏法从显脉香茶菜籽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显脉香茶菜籽的挥发油中检出36个组分,占全油的98.21%,鉴定出34个组分,其主要组分是石竹烯(16.55%)、3-己烯-1-醇(11.49%)、3-辛烯-3-醇(7.89%)、α-萜品醇(7.18%)、α-里哪醇(6.13%)等。对显脉香茶菜籽的挥发油做了抗菌实验,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株)、福氏志贺菌(51065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株)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脉香茶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的超声提取及活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赖普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0,共4页
利用超声法提取马齿苋多糖,多糖的提取率可高达10.13%,对其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57kD的马齿苋多糖,并对多糖做了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试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对试验菌株有微弱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却有... 利用超声法提取马齿苋多糖,多糖的提取率可高达10.13%,对其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57kD的马齿苋多糖,并对多糖做了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试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对试验菌株有微弱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却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多糖 超声提取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衰落桂花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1 位作者 辜天琪 赵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214-7216,共3页
分别对两种衰落的桂花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桂花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金桂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56个组分,鉴定出了53... 分别对两种衰落的桂花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桂花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金桂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56个组分,鉴定出了53个组分,从银桂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58个组分,鉴定出来了55个组分,金桂和银桂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金桂和银桂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金桂和银桂的挥发性物质对·OH均有明显地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赖普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提取野生抱茎蓼花中的挥发油,分析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抱茎蓼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 目的提取野生抱茎蓼花中的挥发油,分析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抱茎蓼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对抱茎蓼花的挥发油进行抗菌实验。结果从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检出69个组分,鉴定出66个组分,占全油的96.92%;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石竹烯(12.01%)、3-己烯-1-醇(10.78%)、α-里哪醇(6.88%)、3-辛烯-3-醇(6.32%)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地抑制和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蓼 抱茎蓼花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二维铜(Ⅱ)配位聚合物{[Cu(1,3-bip)(1,3-bdc)]·H_2O}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楠 史娟 +4 位作者 粱珊珊 郭京京 张慧 葛红光 卢久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4-557,共4页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1,3-bdc(间苯二甲酸)和Cu(NO3)2·3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铜(Ⅱ)配位聚合物{[Cu(1,3-bip)(1,3-bdc)]·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1,3-bdc(间苯二甲酸)和Cu(NO3)2·3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铜(Ⅱ)配位聚合物{[Cu(1,3-bip)(1,3-bdc)]·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10 50(5)nm,b=1.004 65(7)nm,c=1.154 67(6)nm,α=84.924(5)°,β=89.444(4)°,γ=76.505(5)°.标题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作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1,3-bdc和1,3-bip桥联连接形成了二维(4,4)网格结构.此外,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热重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