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袁敏 马钰 王建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330-2335,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前列,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病理分期较晚,患者术后生存较差;手术治疗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的重建均存在着较大的争...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前列,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病理分期较晚,患者术后生存较差;手术治疗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的重建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是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做一综述,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分型 手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全结肠及直肠切除、W形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强 何文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08-209,共2页
应用全结肠及直肠切除、W形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多发性大肠息肉病,采用封闭式吻合法,不切开回肠袋,将其下端牵出肛门外约2cm,固定于肛门外,避免肠袋回缩及肛周感染等并发症,该术式可使病人尽早恢复饮食,避免行胃肠外全静脉营养。
关键词 息肉 外科手术 全直肠结肠切除 肠肿瘤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机器人胃癌手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珍瑜 邓春 +3 位作者 郭智 刘洋 齐恒铎 李小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胃癌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引导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有关ICG荧光...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胃癌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引导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有关ICG荧光显像引导下与未使用ICG的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7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5篇,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 Studio软件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312例患者(ICG组128例,非ICG组184例)。ICG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非ICG组(WMD=8.80,95%CI:4.37~13.23,P=0.001),异质性中度(P=0.07,I^(2)=53%)。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G组手术时间更短(WMD=-11.85,95%CI:-22.40~-1.30,P=0.028),异质性低(P=0.39,I^(2)=2%)。结论: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引导下行机器人胃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在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总数的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吲哚菁绿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
4
作者 张敏 段降龙 刘思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1-64,71,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11月就诊的1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CT测量所有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及部分病例内脏脂肪体积,共分为高VFA组(n=62)及低VFA组(n=118),比较其对腹腔镜结... 目的:探讨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11月就诊的1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CT测量所有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及部分病例内脏脂肪体积,共分为高VFA组(n=62)及低VFA组(n=118),比较其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腰围、BMI、术前合并冠心病、术前合并高血压、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VFA组术中出血量(P<0.05)、手术时间(P<0.05)、住院花费(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5)、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P<0.05)均较高;内脏脂肪体积与术中出血量(r=0.672,P<0.05)、手术时间(r=0.393,P<0.05)正相关;VFA与术中出血量(r=0.910,P<0.05)、手术时间(r=0.422,P<0.05)、住院花费(r=0.205,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r=0.209,P<0.05)正相关。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内脏型肥胖患者的手术难度更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住院花费更高、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体积 手术结果
下载PDF
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并发Wernicke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高平 王小强 +1 位作者 邱健 宋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因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引发Wernicke脑病(WE)的病因、患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20例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后并发WE的临床资料。结果:WE多发生在全胃肠外营养后第2—3周。其中18例经... 目的:探讨因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引发Wernicke脑病(WE)的病因、患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20例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后并发WE的临床资料。结果:WE多发生在全胃肠外营养后第2—3周。其中18例经及时诊断后补充维生素B1症状消失,2例因误诊致死亡。结论:长期胃肠外营养病人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是预防及治疗WE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MICKE脑病 全肠外营养 维生素B1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迟达超 戴毅 +2 位作者 刘小凤 王小强 何文宪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2-79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上注下灌、针刺推拿 ,治疗炎性肠梗阻病人 41例。结果 :41例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上注下灌、针刺推拿 ,治疗炎性肠梗阻病人 41例。结果 :41例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炎性肠梗阻 针刺推拿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胃癌中HB-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国荣 郑焱 +4 位作者 车向明 王小强 王晓维 潘承恩 何文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HB-EGF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HB-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组织中,HB-EGF仅表达于胃底腺胃壁细胞和幽门腺G细胞;在肠... 目的研究HB-EGF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HB-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组织中,HB-EGF仅表达于胃底腺胃壁细胞和幽门腺G细胞;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HB-EGF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在早期胃癌中可见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染色较肠化生组织重,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强表达。结论HB-EGF的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B—EGF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3 位作者 郑焱 张路坤 王国荣 徐浩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的改变。结果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后,分别使KC增殖抑制5.4%和8.7%,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1.7倍和2.5倍。结论NB-UVB抑制KC的增殖部分是通过上调HB-EGF的表达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与VE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军 张清华 +5 位作者 罗婷 卜君 杨洲 郝朗松 王小强 伍晓汀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498-502,510,共6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γ和VEGF 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应的肿瘤以远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结果PPAR...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γ和VEGF 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应的肿瘤以远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结果PPARγ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量均高于正常胃黏膜(χ2=8.574,P=0.002;t=46.54,P=0.000);VEGF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量也均高于正常胃黏膜(χ2=8.229,P=0.004;t=45.32,P=0.000)。PPARγmRNA表达与VEGF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29,P=0.009);PPARγ mR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与临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42);VEGF mRNA表达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7),与临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45)。结论PPARγ和VEGF在胃癌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PARγ和VEGF表达对胃癌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健 郝宪考 +4 位作者 王小强 张西玲 王国荣 姚建锋 刘瑞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67-3067,共1页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 放疗
下载PDF
卡培他滨治疗35例晚期大肠癌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浩 韩希望 +4 位作者 周萍 王荣 王春荣 王康 张青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卡培他滨
下载PDF
腹腔镜下治疗直肠癌同时伴右半结肠癌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力 王晓辉 +3 位作者 李小军 刘瑞廷 姚剑锋 仝聪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并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13例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回肠 J 型储袋肛管吻合术,10例行Ⅰ期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联合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并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13例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回肠 J 型储袋肛管吻合术,10例行Ⅰ期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CME)。CME 原则均行 D3手术,直肠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行直肠前切除9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例。中转开腹1例。结果术前肠镜探查符合率69.23%(9/13),腹腔镜手术探查发现4例。12例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无肠黏连肠梗阻。手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1-3天,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6-9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0.8)天。9例完成3年随访,7例无瘤存活。结论对于同时伴有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是一种比较好的探查和手术根治方式,Ⅰ期切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手术 多原发癌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和/或阿维A对角质形成细胞异维A酸受体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素菊 郑焱 +3 位作者 彭振辉 王国荣 周少娜 李晓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研究阿维A和/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异维A酸受体α(RXR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7 - 10^-6mol/L阿维A和/或50-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阿维A和/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异维A酸受体α(RXR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7 - 10^-6mol/L阿维A和/或50-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RXRα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50-100mJ/cm^2NB-UVB单独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可抑制RXRα mRNA的表达;10^-7 -10^-6mol/L阿维A单独处理后,RXR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降低,二者联合作用时,对RXRα mRNA的表达抑制作用更强。结论NB-UVB单独作用可明显抑制RXRα mRNA的表达,阿维A单独处理对RXR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二者联合作用时对RXRα mRNA的表达存在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维A酸受体 维A酸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γ mRNA表达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4 位作者 郑焱 徐浩翔 周少娜 李晓莉 王国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维甲酸受体γ(R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mol/L依曲替酸和/或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维甲酸受体γ(R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mol/L依曲替酸和/或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RARγ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0-6mol/L依曲替酸或100mJ/cm2NB-UVB处理后12h,KC的增殖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7%和14.4%,二者联合作用时,对KC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19.7%。正常人KC可表达一定量的RARγ mRNA,10-6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 mRNA的表达增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3倍,100mJ/cm2NB-UVB照射对RARγ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为正常对照组的0.9倍,二者联合作用时,对RARγ mRNA的表达诱导作用最强,为正常对照组的2.8倍。结论依曲替酸和NB-UVB可协同诱导RARγ mRNA表达,并可能参与介导二者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 维甲酸受体 依曲替酸
下载PDF
DUSP10与SMAD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降龙 张敏 +4 位作者 刘思达 张金平 龙延滨 侯峰 王朋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究DUSP10和SMAD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以临床确诊结直肠癌患者276例作为病例样本,体健对照者385例作为对照样本,共661例外周血液样本,使用SequenomMassARRAY技术平台进行SNP分型。计... 目的探究DUSP10和SMAD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以临床确诊结直肠癌患者276例作为病例样本,体健对照者385例作为对照样本,共661例外周血液样本,使用SequenomMassARRAY技术平台进行SNP分型。计算位点间的连锁程度是使用χ2检验与SNPStsts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而单体型的构建则应用SHEsis软件。结果基于χ2检验,在等位基因模型下,DUSP10rs908858位点、SMAD7rs1295692位点及rs11874392位点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危险度明显相关,在进行遗传模型分析过程中,使用最佳模型-加性模型分析显示,DUSP10rs908858可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而SMAD7rs11874392增高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使用SHEsis软件分析发现,DUSP10基因上的9个SNP位点分别构成了2个单体域,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后,分析发现DUSP10基因中的单体型"GTCAA"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结论 DUSP10和SMAD7基因可能跟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单体型构建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TIG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照祥 陈颖慧 刘青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研究TIG2(Tazarotene induced gene-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组织原发性肝癌组织细胞中TIG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 目的:研究TIG2(Tazarotene induced gene-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组织原发性肝癌组织细胞中TIG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组织中TIG2蛋白和mRNA呈高表达,而肝癌组织中低表达或沉默。结论:TIG2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免疫学 @TIG2基因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依曲替酸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3 位作者 郑焱 张路坤 王蔚 王国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1,333,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依曲替酸处理12 h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分别使KC增殖抑制10.2%和14.4%,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3.2和7.1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曲替酸可剂量依赖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其可能参与依曲替酸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维甲酸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建锋 段降龙 《腹部外科》 2011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d(4-21d)。...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d(4-21d)。结论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治疗
下载PDF
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对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李小军 王小强 +3 位作者 龙延滨 伍晓汀 段祥龙 张瑞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784-1788,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VEGF-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60例,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和VEGF-C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于MKN-45胃癌细胞48 h时VEGF-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提示PPARγ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8.33%,癌旁组织中是51.67%,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0%,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VEGF-C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3.33%,癌旁组织中是4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3.33%,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PARγ的蛋白表达与VEGF-C表达为负相关(r=-0.897,P=0.000);2者的表达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West-blot结果提示选择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四个浓度的ROS,VEGF-C/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0.42,0.35,0.33,0.32,抑制率分别为:57.8%,64.6%,66.6%,68%,对VEGF-C蛋白表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PPARγ配体浓度的增加,对VEGF-C的抑制作用增强。β-actin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组织中PPARγ和VEGF-C呈高表达,联合检测这2个指标对评估胃癌浸润转移及判断病情、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PPARγ可能通过抑制VEGF-C的表达而阻止胃癌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罗格列酮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理类型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20
作者 刘斌 刘瑞廷 +2 位作者 管来顺 常英 韩希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cDNA微阵列和组织微阵列技术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处理技术研究正常胰腺组织、MAP、SAP之间基因表达谱,筛选出MAP与正常粘膜以及MAP与SAP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抽提正常胰腺组织、MAP和SAP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各m... 目的:联合应用cDNA微阵列和组织微阵列技术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处理技术研究正常胰腺组织、MAP、SAP之间基因表达谱,筛选出MAP与正常粘膜以及MAP与SAP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抽提正常胰腺组织、MAP和SAP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各mR-NA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分别混合后在3张含有4096条双点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上进行杂交。用ScanArray 4000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GenePix Pro 3.0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3次杂交出现一致性显著异常,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有141条,其中表达上调的74条,表达下调的67条。结论通过基因表达谱差异的比较,提示MAP和SAP在基因水平存在差异,差异2倍以上的141个基因可能与AP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相关早期炎症的启动和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病理学 @DNA微阵列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