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3年陕西省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1
作者 谢小娟 魏绪仓 +1 位作者 周萍 魏力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参评实验室、符合率、回报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室间质评每年开展活动2次,每次10张骨髓和末梢血图片。全年20张图片刻录... 目的:分析陕西省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参评实验室、符合率、回报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室间质评每年开展活动2次,每次10张骨髓和末梢血图片。全年20张图片刻录在一张光盘上,通过邮政快递发放给参评实验室。实验室在每年4月、9月上报2次质评结果,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在每年6月、11月统计回报结果并向参评实验室发放质评报告。结果参评实验室由2011年的76家增加到2013年的163家;结果符合率≥80%的实验室比率依次是80%,47%,44%,55%,77%和96%;结果符合率≥80%的单个细胞有38个;末梢血图片鉴别的整体符合率高于骨髓图片;鉴别错误有细胞所属系别、发育阶段划分错误以及异常鉴别不全面等。结论血细胞形态学鉴别能力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参差不齐;开展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对提高检验人员细胞形态鉴别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 室间质评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骨髓造血系统异常的机制研究进展及其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瑾 魏绪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肝硬化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肝损伤后导致肝脏结构改变的一个病理过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有造血系统的异常:出现外周血细胞的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形态异常,以及造血干细胞和造血调控因子水平的改变。了解肝硬化骨髓造血系统异常机制... 肝硬化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肝损伤后导致肝脏结构改变的一个病理过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有造血系统的异常:出现外周血细胞的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形态异常,以及造血干细胞和造血调控因子水平的改变。了解肝硬化骨髓造血系统异常机制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对于肝硬化辅助诊断、治疗、预后及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开展度不高,因此该研究对肝硬化骨髓造血系统异常的机制及其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点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血小板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文华 邢莉莉 +2 位作者 马婷 杨江存 魏绪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7-862,共6页
血小板不仅具有止凝血功能,还可以通过膜受体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信号捕获和消灭病原菌,也可以通过释放血小板内颗粒物质、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协作,发挥吞噬病原体、释放抗菌蛋白与趋化因子和... 血小板不仅具有止凝血功能,还可以通过膜受体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信号捕获和消灭病原菌,也可以通过释放血小板内颗粒物质、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协作,发挥吞噬病原体、释放抗菌蛋白与趋化因子和激活与增强白细胞等其他专职抗炎细胞的杀菌作用。但血小板的抑菌成分及抑菌机制尚不明确,应关注血小板的免疫机制及抑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抑菌 趋化因子 抗菌肽 综述
下载PDF
骨髓形态联合免疫分型检测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5 位作者 张丽洁 李艳春 赵园 王九菊 赵乔佳杰 魏绪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9例CLL患者抗原表达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CD_(19)(98.9%)、HLA-DR(97.8%)、CD_5(88.8%)、CD_(20)(85.4%)、CD_(22)(71.9%)、CD_(23)(61.8%)、CD_(38)(39.3%)、FMC-7(11.2%)、CD_3(2.2%)。细胞形态学分型89例CLL中,典型CLL72例(80.9%),混合型CLL17例(19.1%)。CD_(38)在典型CLL及混合型CLL组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D_5、CD_(19)、CD_(20)、CD_(22)、CD_(23)、HLA-DR、FMC-7各抗原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分析显示混合型CLL生存期较典型CLL短(P<0.0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CD_(38)表达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不仅是CLL诊断、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诊断 免疫表型分型 骨髓细胞 预后
下载PDF
3374例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及活检同步检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娣娣 韩秀蕊 +4 位作者 张丽洁 李艳春 赵园 王九菊 魏绪仓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6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P<0.05);骨髓活检对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癌(MCBM)、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的阳性率高于涂片(P<0.05);骨髓涂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活检(P<0.05)。MDS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涂片;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活检。骨髓活检观察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巨核细胞异常分布、基质病理改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对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 血涂片
下载PDF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绪仓 邢佩霓 +3 位作者 赵文理 翟欣辉 李梅生 郭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85,共4页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lL-2 CD3McAb 胎血 CD3AK 抗瘤作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CD_3 McAb联合rhIL-2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杀伤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绪仓 邢佩霓 +3 位作者 赵文理 杨娣娣 韩秀蕊 李梅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2-584,612,共4页
目的 探讨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激活骨髓的细胞毒作用 ;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激活骨髓CFU GM水平和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采用间接... 目的 探讨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激活骨髓的细胞毒作用 ;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激活骨髓CFU GM水平和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采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激活骨髓的免疫标记。结果 CD3McAb与rhIL 2联合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株K5 6 2、HL 6 0均有明显的杀伤净化作用 ,且优于rhIL 2或CD3McAb单用组 (P <0 .0 5或P <0 .0 1)。rhIL 2和 (或 )CD3McAb对激活骨髓的CFU GM水平无明显影响。CD3McAb +rhIL 2激活的骨髓 ,与活化前及rhIL 2或CD3McAb组相比 ,CD3+ 、CD8+ 、CD1 9+ 、CD2 5+ 、CD38+ 、CD56+ 细胞显著升高。结论 CD3McAb能增强rh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McAb RHIL-2 激活骨髓 白血病 杀伤活性 骨髓净化
下载PDF
基于HCA587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的体内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洁 陈娟娟 +5 位作者 徐翠香 李艳春 韩秀蕊 杨娣娣 魏绪仓 尹艳慧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检测来源于HCA587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免疫HLA-A2转基因小鼠后产生细胞应答的水平,筛选出体内具有免疫原性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方法将来源于HCA587的候选HLA-A2限制性肽与MHC-Ⅱ类限制性肽HBV-core128-140、不完全弗氏佐剂、Cp ... 目的检测来源于HCA587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免疫HLA-A2转基因小鼠后产生细胞应答的水平,筛选出体内具有免疫原性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方法将来源于HCA587的候选HLA-A2限制性肽与MHC-Ⅱ类限制性肽HBV-core128-140、不完全弗氏佐剂、Cp G ODN1826联合应用皮下免疫HLA-A2转基因小鼠,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小鼠脾细胞表位肽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表位肽特异性的CD8+T细胞比例。结果在检测的4个表位肽中,p248-256诱导HLA-A2转基因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最强,HLA-A2-H-2Kb-p248-256四聚体染色进一步表明p248-256免疫后可产生p248-256特异性的CD8+T细胞。结论来源于HCA587的HLA-A2限制性表位肽中,p248-256具有较强的体内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587 HLA-A2限制性表位肽 体内免疫原性
下载PDF
2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6 位作者 赵园 张丽洁 李艳春 王九菊 翟欣辉 魏绪仓 周家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91-92,9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 G 显带技术,对281例 MDS 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281例 MDS 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48.75%(137/281),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 G 显带技术,对281例 MDS 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281例 MDS 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48.75%(137/281),其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43.07%(59/137),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者31.39%(43/137),同时有数目与结构异常者25.54%(35/137)。MDS 亚型中,RAEB-2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3.41%(26/41),RAEB-1为58.73%(37/63), RCMD 39.2%(49/125),RAS 15.38%(2/13),RA 22.58%(7/31)。RA,RAS 异常核型检出率明显低于 RAEB-1和RAEB-2(P <0.01),RAEB-1和 RAEB-2检出率高于 RCMD(P <0.05)。出现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7/7q-,-20/20q-,复杂异常核型,染色体易位,i(17),-Y,+21等。随访的159例 MDS 患者中核型正常者6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核型异常者91例中位生存期21个月的,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 <0.05),分析白血病转化率,核型异常者(35.5%),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10.3%)(P <0.01),其中以复杂核型、-7/7q-核型较易转为白血病。结论MDS 系克隆性恶性血液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染色体核型检查对 MDS 的正确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体与抗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娟娟 张卫恒 +5 位作者 张丽洁 樊有龙 李华 蔡利励 谭立明 尹艳慧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检测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不同的免疫方案以液体形式尾根部皮下注射给小鼠,将肿瘤细胞在小鼠左侧胁腹部皮下接种以建立肿瘤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 目的检测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不同的免疫方案以液体形式尾根部皮下注射给小鼠,将肿瘤细胞在小鼠左侧胁腹部皮下接种以建立肿瘤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抗体总IgG或IgG各亚型的水平,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HCA587抗体总IgG效价高于1∶1 024×104,其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γ-干扰素(IFN-γ)敲除后,该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完全消失,同时抗HCA587的IgG2a亚型效价显著下降。结论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IgG抗体效价很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IgG2a可能与抗肿瘤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HCA587蛋白疫苗 抗肿瘤作用 相关性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和抗白血病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绪仓 赵文理 +4 位作者 连小云 杨娣娣 韩秀蕊 邢佩霓 李梅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2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γ/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杀伤活性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玉迪 魏绪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0-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慢粒K562细胞株进行研究,采用MTT法分别测定单独使用达沙替尼和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率,以及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诱导K562细胞的抑制率.根据金氏方程计算2...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慢粒K562细胞株进行研究,采用MTT法分别测定单独使用达沙替尼和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率,以及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诱导K562细胞的抑制率.根据金氏方程计算2种药物联合的抑制率及凋亡情况的协同作用及治疗效果.金氏公式为:q=D1+2/(D1+D2-D1×D2),q表示2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抑制率,D1和D2是单独用药作用的抑制率.当q值>1.15表示为协同作用.经过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1,5,10 μg/L)和氟达拉滨(1,2.5,5 ng/L)单独处理后或联合处理(1 μg/L达沙替尼+1ng/L氟达拉滨),(5μg/L达沙替尼+2.5 ng/L氟达拉滨),(10 μg/L达沙替尼+5 ng/L氟达拉滨)24 h后,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达沙替尼和氟达拉滨具有协同效应.结果 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氟达拉滨和达沙替尼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由于5 μg/L达沙替尼和2.5 ng/L氟达拉滨均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作用,因此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选择该浓度作为细胞处理的终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98,P<0.05).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存在协同抑制慢粒K562细胞的作用(q>1.15,P<0.05);低浓度(1μg/L)达沙替尼对慢粒K562细胞p-BCR/ABL水平的下调作用(31.8%±1.9%)明显优于高浓度(10 ng/L)氟达拉滨(15.2%±2.1%),联合药物更明显下调慢粒K562细胞p-BCR/ABL水平的表达(49.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4,P<0.05).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能改善白血病,提高凋亡细胞的数量.结论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作用于白血病慢粒K562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加速慢粒K562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氟达拉滨 白血病 慢粒K562细胞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自分泌生长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秀生 李梅生 +2 位作者 王春梅 李杞侠 魏绪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62,37,共3页
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在一系列特定造血生长因子(CSF)调控下进行的,而白血病细胞却能无限制地恶性增殖。目前已有资料提示,白血病细胞可以合成它自身增殖所需的生长因子(自泌素),从而失去对外源性刺激因子的依赖性,这可能是其恶性... 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在一系列特定造血生长因子(CSF)调控下进行的,而白血病细胞却能无限制地恶性增殖。目前已有资料提示,白血病细胞可以合成它自身增殖所需的生长因子(自泌素),从而失去对外源性刺激因子的依赖性,这可能是其恶性增殖的方式之一。本文就白血病细胞自泌素产生能力、自泌素来源以及抗GM-CSF抗体中和自泌素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探讨白血病细胞自分泌生长的生物特性,寻求白血病患者生物治疗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自分泌生长特性 造血生长因子 抗GM—CSF抗体
下载PDF
CD3A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杨娣娣 韩秀蕊 +2 位作者 魏绪仓 邢佩倪 李梅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应用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共同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CD3A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正常人CD3AK细胞对... 目的应用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共同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CD3A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正常人CD3AK细胞对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及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CD3AK细胞与正常人CD3A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CD3AK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减弱,与正常人CD3AK细胞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正常人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CD3AK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CD3A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细胞 白血病 K562细胞 杀伤活性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长期液体培养中增殖的研究
15
作者 邢佩霓 李梅生 +2 位作者 魏续仓 韩秀蕊 李杞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白血病研究提示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发生于多向干细胞水平的肿瘤性变,而另一些可发生在晚些阶段致细胞成熟停滞。本研究为来自11例AML的骨髓或血的单个核细胞的液体培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FU-AML有2种亚群。一种呈指数性生长并形成集... 白血病研究提示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发生于多向干细胞水平的肿瘤性变,而另一些可发生在晚些阶段致细胞成熟停滞。本研究为来自11例AML的骨髓或血的单个核细胞的液体培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FU-AML有2种亚群。一种呈指数性生长并形成集落。另一种是指数性生长不形成集落,以至于甲基纤维素培养中亦同样具有足够的自我更新能力(指数性增殖)一个长时间,这些细胞在适当的体系中不形成BFU-E、CFU-TL、CFU-GEMM和CFU-MK集落。细胞化学染色为阴性,淋巴细胞单抗荧光染色为阴性。两种亚群在PHA依赖性、形态及体外生存时间方面均有区别。我们考虑后者可能为白血病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 自我更新 白血病干细胞
下载PDF
人脐血造血祖细胞与脐血浆依赖性的研究
16
作者 邢佩霓 杨娣娣 +2 位作者 韩秀蕊 魏绪仓 李梅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76-277,共2页
人脐带血与骨髓、外周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虽基本相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特性。通过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发现3种不同来源的粒系祖细胞(CFU—GM)体外生长所需条件不同。骨髓和外周血CFU—GM培养需要外源细胞生长因子GM—CSF... 人脐带血与骨髓、外周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虽基本相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特性。通过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发现3种不同来源的粒系祖细胞(CFU—GM)体外生长所需条件不同。骨髓和外周血CFU—GM培养需要外源细胞生长因子GM—CSF存在。脐血CFU—GM培养仅需要脐血浆单独存在即可获得较高的集落产率。揭示了脐血浆中存在一种脐血祖细胞依赖的成分。它不同于GM—CSF,也可能不是GM—CSF协同因子,尚待进一步探讨。此外,提出了一个脐血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简便易行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造血干细胞 脐血 血液疗法
下载PDF
人脐带血造血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邢佩霓 杨娣娣 +2 位作者 韩秀蕊 魏续仓 李梅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脐血移植 脐血 造血祖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异源双链形成分析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
18
作者 邢佩霓 王彤 +1 位作者 李梅生 吕晓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法对完善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异源双链形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TCR...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法对完善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异源双链形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TCR_γ、IgH基因重排.结果:30例ALL患者, 16例呈TCR_γ,重排,6例呈IgH重排,可作为微小残留病的标志.10例进行了酶谱分析和异源双链形成实验的患者,每例均有不同的V区参与重排,6例形成互不相同的异源双链.10例重排中5例有新的N区插入,形成了新的酶切位点与异源双链,亦即产生新的基因标志.结论: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和异源双链形成的方法,能进一步区别不同的克隆,识别微小残留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患者 限制性内切酶 PCR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CR 双链 IGH基因重排 病检 发病
全文增补中
Galectin-4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李秦 魏绪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1-164,共4页
Galectin-4是半乳凝集素(galectins)亚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各种动植物组织中,并参与各种如细胞增殖、凋亡、黏附、信号转导等功能。近几年,Galectin-4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发现Galectin-4的低表达与... Galectin-4是半乳凝集素(galectins)亚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各种动植物组织中,并参与各种如细胞增殖、凋亡、黏附、信号转导等功能。近几年,Galectin-4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发现Galectin-4的低表达与结肠癌、肝癌、肺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可靠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凝集素-4 肿瘤
下载PDF
289例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世书 屈杰 +4 位作者 周楠 徐翠香 刘屹 张丽洁 王建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289例单抗类抗肿瘤ADR报告,从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289例单抗类抗肿瘤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ADR报告中共涉及5种抗肿瘤药,ADR发生主要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92.04%),女性人数大于男性。在289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为309例次,以血液系统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性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不同的单抗类抗肿瘤药引起的ADR有相似点,即骨髓抑制均占较高比例。不同的是,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消化道症状出现较多;西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皮肤毒性明显;利妥昔单抗则是易出现寒战高热。5种抗肿瘤药均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但仍有11例静脉推注或胸膜腔内给药。引起严重的ADR最多的是利妥昔单抗(34例),其ADR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高热。其次为贝伐珠单抗(27例),其ADR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在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86.51%。另有1例结肠癌老年女性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20 d后出现结肠穿孔,1月后死亡。结论单抗类抗肿瘤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使用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时应注意。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该类药物特点,按时监测患者生理指标,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最大程度利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贝伐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帕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