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P和DCP在肝癌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继军 杨宏勋 +4 位作者 李超 赵兵刚 韩强 赵鹏 尹文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FP)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AFP和DCP在肝癌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AFP和DCP水平,并根据两指标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FP)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AFP和DCP在肝癌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AFP和DCP水平,并根据两指标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治疗前后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N组);治疗前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但治疗后回降至正常范围内(D组);治疗前水平正常,但治疗后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及治疗前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或治疗前后无改变,或治疗后水平升高(P组)。再联合两种指标,将患者分为术后两指标均阴性组(A组)、AFP阳性而DCP阴性组(B组)、AFP阴性而DCP阳性组(C组)和两指标均阳性组(D组)。分析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高水平AFP和DCP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AFP—N组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66.7%、42.8%)比D组(37.8%、27.2%)和P组(27.8%、16.1%)高;N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80.1%、66.7%)高于D组(51.4%、29.7%)和P组(36.1%、19.4%)。DCP—N组的3年、5年总体生存率(77.8%、50.0%)高于P组(32.5%、22.5%)。联合分析两指标,A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58.8%、47.1%)和无瘤生存率(47.1%、38.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D组(25%、0;25%、6.2%)则低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结论AFP和DCP均可独立作为肿瘤预后评价的标志分子且预后和指标阳性程度相关。联合进行两项指标检测,可以更好分析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羧基凝血酶原 预后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