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卫东 张永志 +2 位作者 狄秀玲 李少睿 杜长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 ,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 ,测定了陕西省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 ,建立并探讨了震源参数与震级ML 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震源参数 波谱分析 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陕西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地震影响场自动生成与发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哲 韶丹 郭建兴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3期46-51,共6页
基于陕西省不同分区的椭圆和线源2种烈度衰减模型,采用Python自动化技术和Arcpy空间绘制技术自动生成地震影响场方法,通过ArcGIS Server实现影响场地图服务的自动发布。系统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产出效率,提供标准网络地图服务接口,方便... 基于陕西省不同分区的椭圆和线源2种烈度衰减模型,采用Python自动化技术和Arcpy空间绘制技术自动生成地震影响场方法,通过ArcGIS Server实现影响场地图服务的自动发布。系统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产出效率,提供标准网络地图服务接口,方便地震影响场的调用;同时建立客户端实现对地震影响场进行查询、管理和手动修正等功能,增加系统的实用性;最后通过测试数据,对系统产出和发布的效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影响场 烈度衰减 Arcpy 地图服务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省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扬 罗词建 +3 位作者 李小军 刘艳春 苏宗正 舒优良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本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调整、滤波、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除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外,大地震的能量辐射... 本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调整、滤波、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除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外,大地震的能量辐射方向和传播路径中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对PGA_H衰减的离散性可能有一些影响;对于同一烈度值,PGA/PGV较小,PGA在数值上平均只有PGV的5倍左右,反映了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比较丰富;绝大部分强震台所处地区的烈度为Ⅴ—Ⅶ度;PGA_H与水平单分向加速度峰值PGA_(E-W)和PGA_(N-S)中较大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小于10%;波形的性质为面波,盆地中覆盖土层较厚的场地长周期的面波更为发育,波列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特征有相当大的影响,盆地中较厚的覆盖土层对较长周期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汶川8.0级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波 陕西
下载PDF
陕西省地震台网运维故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巍 罗治国 +1 位作者 白若冰 古云鹤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随着地震部门“国家地震速报与烈度预警工程”的实施,地震台站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地震台站运维工作面临挑战。为此,本文使用ASP.net技术开发了陕西省地震台网运维故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可对地... 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随着地震部门“国家地震速报与烈度预警工程”的实施,地震台站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地震台站运维工作面临挑战。为此,本文使用ASP.net技术开发了陕西省地震台网运维故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可对地震台站发生的故障进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具备故障诊断、故障挂单、故障查询、故障完成等全流程信息化故障管理功能,还具备故障数据收集、导出、统计分析、企业微信通知、台站地图导航等多项功能,解决了台站发生故障后无标准化处置流程、资料均为纸质化、维修记录不全、管理不精准等问题。该系统可与陕西省地震局已开发的软件良好对接与使用,满足了陕西省地震台网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幅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台站信息化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运维 信息化管理系统 ASP.NET技术
下载PDF
基于开源平台的陕西省地震应急专题图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哲 鲜敏 郭建兴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4期34-39,共6页
结合陕西省地震应急对专题图产出的要求,通过研究开源GIS平台,在QGIS和PostGIS中实现地震信息的自动获取、影响场生成和专题图的自动产出,并通过与Docker微服务构架结合构建多服务并行运行框架,最终实现基于开源平台的陕西省地震应急专... 结合陕西省地震应急对专题图产出的要求,通过研究开源GIS平台,在QGIS和PostGIS中实现地震信息的自动获取、影响场生成和专题图的自动产出,并通过与Docker微服务构架结合构建多服务并行运行框架,最终实现基于开源平台的陕西省地震应急专题图自动产出。经测试显示,该系统提高了地震应急专题图出图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并减少了系统开发和运维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GIS QGIS POSTGIS 地震应急专题图
下载PDF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6
作者 呼楠 石富强 +5 位作者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空间分布机理分析
7
作者 杨晨艺 石富强 +4 位作者 季灵运 杨宜海 苏利娜 杨敏 郑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6,共20页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分比、异常持续时间等特征,并对异常的空间分布和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活动构造对异常分布的影响、异常强度与震源机制及断层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百分比高,两次地震的震前电磁异常和跨断层水准测量异常均较为显著,而流体异常不明显;②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与活动构造相关,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震前异常主要集中在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和六盘山-海原断裂带,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异常则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③两次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均与GNSS速度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④安德森断层应力模式解释了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逆冲型)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走滑型)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应力积累,因此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前异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 观测异常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发震机制研究——来自震前噪声成像和b值分布的共同约束
8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杨宜海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0,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定地震震源区布设的50台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台网震相走时数据,分别采用背景噪声成像、双差定位和改进的b值成像技术,获得了震前震源区浅层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地震空间分布及b值横向变化图像.结果揭示,泸定地震主震初始破裂起始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具有高速异常和高应力特征的凹凸体内;主震西侧存在一条隐伏的正断型伴生分支断裂,5.0级的最大余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主震凹凸体的破裂同时造成了东南方向另一个较小高速凹凸体的破裂并形成密集余震群.由此可见,震源区跨断层高速异常"铆钉"结构和震前的高应力积累在整体上控制了泸定地震的发生和强余震活动.通过浅层高分辨率结构成像识别这种特殊的"铆钉"结构,同时通过b值成像识别高应力区,可有效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对重点区域地震危险性研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结构 b值成像 高速凹凸体 地震发震机制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渭河盆地西安坳陷的地壳精细结构 被引量:29
9
作者 任隽 冯希杰 +6 位作者 王夫运 彭建兵 刘晨 戴王强 李高阳 张艺 马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3-521,共9页
2005年,跨西安坳陷完成一条NW方向,69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该区域的地壳精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图像.地震反射CMP叠加时间剖面显示,以反射事件C为界,地壳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地壳由多组近水平反射带组成,具有... 2005年,跨西安坳陷完成一条NW方向,69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该区域的地壳精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图像.地震反射CMP叠加时间剖面显示,以反射事件C为界,地壳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地壳由多组近水平反射带组成,具有分段连续性好、局部存在反射带明显错断或形态突变等特征,清晰地刻画出西安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坳陷底界、渭河断裂带、临潼—长安断裂带和秦岭山前断裂带的几何形态和关系.反射事件C是结晶地壳内宽度约0.5s的反射带,最深处位于桩号30km,底界约6.5s,向西北缓慢抬升至5.5s,向南东迅速抬升至5.5s.下地壳有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RB:RB是位于桩号40~47km之间的局部反射团,而RA为宽度约2s、向坳陷倾斜的反射带.以桩号38km为界,反射Moho形态截然不同,而且出现了显著的错断:大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位于双程走时11~14s水平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宽度约3s;小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一宽度约2s、并向大桩号倾斜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其形态和反射事件RA相同.根据地震波速度资料,求得这几个反射带顶界的深度分别为:10.5~13.5km(反射带C)、20.3~21.5km(反射带RB)、16.8~34.3km(反射带RA)和32~36.7km(反射带Moho)左右.作者认为形态一致的反射事件RA和反射Moho很可能是古秦岭洋向华北地台俯冲的遗迹.此外,西安坳陷内错断新生界深达反射事件C的渭河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和莫霍错断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地壳现今活动性很强,是未来强震发生值得注意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坳陷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细结构 渭河盆地 大陆动力学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陕西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春 崇加军 +1 位作者 倪四道 李少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320,共8页
文中利用陕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14个遥测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地震构造文献,对陕西地区的地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 文中利用陕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14个遥测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地震构造文献,对陕西地区的地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陕西地震活动与地壳结构、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地区的地壳总体趋势是东薄西厚,陕西南部和北部地区地壳较厚(≥40km),位于陕西中部的渭河盆地地壳较薄(34~40km);14个台站中,渭河盆地东部与山西交界的华阴台下方地壳厚度最薄(34km),而盆地西北端的陇县台位于六盘山余脉上,地壳厚度最厚(48km)。2)陕西地区泊松比值总体变化不大(0.24~0.29),可能表明这一地区的岩石组成以中度组分为主;以渭河盆地为界,向北靠近地台一侧泊松比值相对较高,向南靠近秦岭山脉一侧则比值相对较低。3)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渭河盆地处于几个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于强地震的多发区;陕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主要发生在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受陕南几条主要断裂控制;陕西北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活动最弱。泊松比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分析认为其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泊松比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要高于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结构 地震活动 陕西
下载PDF
从陕西省扶风县古水路堑剖面剖析渭河断裂第四纪活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希杰 戴王强 董星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Feng Xijie Dai Wangqiang Dong Xinghong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8, China)
关键词 陕西 扶风县 古水路堑剖面 渭河断裂 第四纪活动 宝鸡-咸阳-渭南断裂
下载PDF
陕西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宁 韶丹 +1 位作者 姬建中 李瑞华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3-411,共9页
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 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优势,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通信 系统集成 车辆改造 地震应急
下载PDF
汶川8级地震前陕西地倾斜γ值的异常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柯昌安 李正媛 窦玛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0,共5页
对陕西省定点形变资料进行处理时发现,在汶川8级地震前形变资料出现异常现象:1)震前3个月,乾县、西安、宝鸡和汉中台的水平摆和水管仪资料,潮汐因子γ值明显增大;2)临震前1天,乾县和西安台的水管仪NS分量资料,出现畸变等。
关键词 地倾斜 潮汐因子 畸变 异常现象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灾区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宇翔 袁志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陕西造成的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结合陕西灾区地震地质构造与区域环境背景,研究了陕西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和汶川地震在宝鸡市陈仓区和西安市市区形成的烈度异常破坏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防震减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灾区 震害特征 对策分析 陕西
下载PDF
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平 惠少兴 +1 位作者 狄秀玲 赵韬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702-708,共7页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2001年10月—2013年4月),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1.6。从时间尺度上看,陕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还分析研究了陕西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北部地区Mc无法计算(缺震),中部较南部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时空间 最小完整性震级 EMR法
下载PDF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特大地震地质灾害遗迹发育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艳 董颖 +2 位作者 冯希杰 李亚哲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0-308,共9页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 1/4级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强烈变形破坏,灾害群发,伤亡惨重,是史载灾害极端严重的具有世界对比性的特大地震。地表现存的华县特大地震地质遗迹清晰完整,具有重要的地震灾害比较学意义和地震地质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深...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 1/4级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强烈变形破坏,灾害群发,伤亡惨重,是史载灾害极端严重的具有世界对比性的特大地震。地表现存的华县特大地震地质遗迹清晰完整,具有重要的地震灾害比较学意义和地震地质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深入调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等高烈度区地震地质遗迹的基础上,重点对发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山崩与地震滑坡等4类典型地质遗迹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县特大地震的典型地震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是地震动力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场地岩土体性质、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等要素和作用的耦合结果。华县地震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考科普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应积极开展评价和保护工作,发挥地质遗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地震 地质遗迹 滑坡 发震断层 地震山崩
下载PDF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子台测定震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智民 李少睿 +1 位作者 张春芳 张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大,对于平原地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小。最后对震级偏差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 子台 震级测定 震级偏差
下载PDF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冀 冯希杰 +2 位作者 李高阳 李晓妮 师亚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目录将这次地震命名为陕西西安东北地震,震级为6级,极震区烈度为Ⅸ。文中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再考证及野外调查,认为该次地震的极震区位于在泾河以北的泾阳县东南的永乐镇、高庄镇北部至高陵县及其东南姬家乡、张卜乡一带,并命名为陕西高陵地震,烈度为Ⅸ+(Ⅸ~Ⅹ)度,估算其震级可达7级。同时,对震害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重绘制了该地震的等震线图,得到其极震区的位置,同时发现其等震线长轴为NWW向,与渭南-泾阳断裂相吻合。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正断层,沿断裂地貌保留了部分断错阶地陡坎,断层剖面中可见砂土液化、张性构造裂缝等新活动遗迹,最晚活动时间为(180±30) a BP至(1 600±30) a BP之间。文中分析认为1568年陕西高陵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渭南-泾阳断裂,该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华山山前断裂共同构成渭河盆地东南缘的重要边界活动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渭南-泾阳断裂
下载PDF
陕西省滑坡数据库结构及软件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狄秀玲 魏青珂 +1 位作者 丁韫玉 马守信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4期32-36,共5页
陕西省滑坡数据库由多个库文件组成。使用了DbaseⅡ程序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能对整个陕西省的大量滑坡数据进行便利的编辑、检索、打印及统计。
关键词 滑坡 程序设计 软件 数据库结构
下载PDF
陕西地震信息网地震速报信息对外快速发布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星宏 贾宁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4期506-512,共7页
本文结合陕西省地震信息网地震速报信息对外发布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地震速报信息在门户网站上对外发布时间滞后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在发布流程和软件上进行一些优化,为进一步缩短地震速报信息对外发布时间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 地震 速报信息 门户网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