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吃就腹胀,消化不良怎么办
1
作者 酒梦娜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1期58-59,共2页
面对美食,相信大家都经不起诱惑,很多人选择大快朵颐!然而,这份满足之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消化问题:肚子胀满、食物难以消化,甚至失去食欲。在脾胃病科的日常诊疗中,我们频繁遇到因腹胀、嗳气、频繁打嗝及腹痛而苦恼的患者,他们常发出这... 面对美食,相信大家都经不起诱惑,很多人选择大快朵颐!然而,这份满足之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消化问题:肚子胀满、食物难以消化,甚至失去食欲。在脾胃病科的日常诊疗中,我们频繁遇到因腹胀、嗳气、频繁打嗝及腹痛而苦恼的患者,他们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医生,我只要一吃东西,肚子就胀得难受,消化不良真的让我太痛苦了!”显然,消化不良已经成为人们与美食之间无法跨越的“一座大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诊疗 胀满 大快朵颐 脾胃病 消化不良 腹胀 美食 嗳气
下载PDF
每天3动作,脾胃更健康
2
作者 肖翔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1期74-75,共2页
消化疾病是指一系列影响人体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健康问题,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食管到肠道,以及肝脏、胆囊、胰腺等多个关键器官的病变,这些病变可以是实质性的(如炎症、溃疡、肿瘤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胃肠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疾病是指一系列影响人体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健康问题,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食管到肠道,以及肝脏、胆囊、胰腺等多个关键器官的病变,这些病变可以是实质性的(如炎症、溃疡、肿瘤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胃肠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这些病症在我国属于多发病症类型,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从轻微的不适感到严重的疼痛、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障碍 人体消化系统 症状表现 病症类型 关键器官
下载PDF
胸片定位法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姚晚侠 李英 +3 位作者 马卫平 郭明贤 陈雷 张珑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胸片定位法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置管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病房住院需要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300例,采取非同期对照法分... 目的探讨胸片定位法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置管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病房住院需要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300例,采取非同期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取胸片定位法得出PICC置管长度,对照组采取体表测量公式计算PICC置管长度,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长度调整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长度调整率为零,对照组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9.33%,对照组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片定位法能提升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长度调整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片定位法 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肺癌 体表测量公式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凤 张健涛 +1 位作者 王玮 李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介入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1、3、5年存活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GPC3...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介入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1、3、5年存活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GPC3)、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表达情况。结果联合介入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3、5年存活率高于单纯治疗组,血清GPC3、LTBP2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可以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 磷脂酰肌醇聚糖3 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血清炎症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3
5
作者 赵斌 郭联斌 段武琼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9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肠道菌群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另纳入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IL-13及IL-18]和肠道菌群...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肠道菌群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另纳入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IL-13及IL-18]和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分析IB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及IL-18分别为[(23.48±5.93)ng/L,(70.69±11.97)ng/mL,(128.63±19.5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3为(17.46±4.2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分别为(6.84±1.37)lg CFU/g和(6.51±1.13)lg CFU/g,均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分别为(9.01±0.87)lg CFU/g和(7.59±1.14)lg CFU/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患者炎性因子IL-6、IL-8及IL-18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P<0.05),IL-13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呈正相关,与肠杆菌和肠球菌呈负相关(P<0.05)。结论IBS患者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肠道菌群含量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促进IB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炎性因子 肠道菌群 相关性
下载PDF
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提高胃癌高危人群胃镜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史玲玲 马卫平 +1 位作者 陈静 姚晚侠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9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陕西省安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4个社区初筛已明确为胃癌高危且尚未完成胃镜检查的人群,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人。干预组接受...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陕西省安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4个社区初筛已明确为胃癌高危且尚未完成胃镜检查的人群,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人。干预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胃癌筛查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人群对筛查、胃镜和高危因素三个维度的认知水平及在易感性、严重性、益处、障碍、自我效能五个维度方面的得分。结果干预后两组人群对筛查、胃镜和高危因素三个维度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健康信念在易感性、严重性、益处、障碍、自我效能五个维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完成胃镜筛查率和胃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为胃癌高危人群树立了健康信念,提高了胃镜筛查的参与率和胃癌的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 筛查 胃癌 高危人群 胃镜
下载PDF
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胃内特殊部位息肉56例体会
7
作者 贺永锋 杨小翠 肖翔 《农垦医学》 201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高频电治疗胃内特殊部位息肉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56例胃内特殊部位息肉普通胃镜(前视内镜)治疗困难,应用十二指肠镜(侧视内镜)行高频电治疗,术后送病理检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胃内特...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高频电治疗胃内特殊部位息肉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56例胃内特殊部位息肉普通胃镜(前视内镜)治疗困难,应用十二指肠镜(侧视内镜)行高频电治疗,术后送病理检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胃内特殊部位息肉56例,手术成功53例,成功率94.6%。其中贲门下41例(38/41),胃体小弯侧15例(15/15),息肉大小0.4-1.5cm,平均0.9cm,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18-30min,平均20min,无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例,腺瘤性息肉2例,胃底腺息肉6例,组织学阴性10例。结论:十二指肠镜在胃内特殊部位息肉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疗效,值得同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胃息肉 高频电切术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余黄 殷鹏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715-1717,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酒精性肝炎(A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H患者1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79例。对照组予G-SH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予PPC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酒精性肝炎(A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H患者1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79例。对照组予G-SH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予PPC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以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和III型前胶原(PC-III)指标;并于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肝区情况;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79.75%(χ^2=4.122,P=0.042)。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TBIL、HA、PC-III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t=8.775,P<0.001)、AST(t=12.071,P<0.001)、GGT(t=6.695,P<0.001)、TBIL(t=9.369,P<0.001)、HA(t=11.349,P<0.001)、PC-III(t=10.612,P<0.001)水平更低。B超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肿大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482,P=0.011;χ^2=6.661,P=0.010)。结论:采用PPC联合G-SH治疗AH优于单用G-SH,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还原型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炎 肝功能 透明质酸
下载PDF
MSCT胃癌征象及在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余黄 张明英 杨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胃癌影像表现及在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6例,56例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收集56例患者的手术资料、影像学资料,总结胃癌MSCT检查中图像特征,以手术后或病...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胃癌影像表现及在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6例,56例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收集56例患者的手术资料、影像学资料,总结胃癌MSCT检查中图像特征,以手术后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计算MSCT诊断胃癌T、N、M分期中的符合率。结果MSCT对胃癌T分期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1.07%(51/56),其中T3期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5.65%;MSCT对胃癌N分期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7.50%(49/56),N1期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9.65%;MSCT对胃癌M分期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4.64%(53/56),M0期诊断符合率94.73%,M1期诊断符合率94.44%;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呈现线形强化,浆膜面清晰;全胃癌胃壁呈现广泛性增厚,肝胃隐窝模糊,多数患者合并多淋巴结肿大;低分化胃窦癌MSCT平扫图像中提示胃窦壁明显增厚,脂肪间隙模糊,呈肿块样向腔内突出,MSCT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胃窦部病变呈明显,静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强化。贲门癌局部胃壁明显增厚,脂肪间隙不清晰,贲门部周围出现多发结节影,强化模式:部分环形强化。结论MSCT扫描评估胃癌手术前TNM分期准确性较高,能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胃癌征象 术前TNM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本功 张榕培 刘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67-68,75,共3页
目的评价CT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临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几年里27例患者已经接受过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个病灶,通过观察并分析患者的CT复查图像来确定其在术后疗效中所起作用和价值。结果 CT平扫下,肿瘤消融区... 目的评价CT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临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几年里27例患者已经接受过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个病灶,通过观察并分析患者的CT复查图像来确定其在术后疗效中所起作用和价值。结果 CT平扫下,肿瘤消融区主要为带状,病灶在术后表现为以均匀性低密度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和等密度。增强扫描表明部分病灶表现为在动脉期病灶内部和边缘有部分不规则片状强化区出现,和病灶周边和内部的结节样强化。结论 CT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术后的病灶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下载PDF
73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叶本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3例,所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均用普通CT和增强CT扫描,总结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肿性胰腺炎64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急性水...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3例,所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均用普通CT和增强CT扫描,总结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肿性胰腺炎64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例CT扫描中,9例胰腺未见明显异常;14例胰腺弥散性肿胀;7例局灶性肿胀;26例胰周间隙密度增高、模糊;8例出现单发性积液。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例CT扫描中,9例小网膜囊均有积液;4例弥漫性出血;5例灶性出血;6例出现胰周积液,1例出现右肾后间隙积液,2例出现左肾旁间隙积液,在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全胰腺坏死2例,胰头部坏死2例,段状坏死2例,尾部坏死3例。增强CT动态扫描显示胰腺坏死区域与正常胰腺组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CT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增强CT具有简便性,可靠性,高敏感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CT诊断 增强扫描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培训在降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卫平 邹强 +5 位作者 刘晓 来宇旭 刘晨 贺永锋 彭蓉 姚晚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培训在降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me)术后胰腺炎发生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ERCP治疗的患者521例作为对照组,护士并未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行ERCP治疗...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培训在降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me)术后胰腺炎发生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ERCP治疗的患者521例作为对照组,护士并未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行ERCP治疗的患者289例作为干预组,此期间科室实施了规范化护理培训。统计比较2N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2.09%(63/521),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7.87%(41/521),干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7.61%(22/289),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3.11%(9/2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972、7.258,P〈0.05或0.01)。结论规范的护理培训及术中配合可减少其高危因素的发生,对降低此类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培训
原文传递
改良胆道塑料支架对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中胆囊显影患者术后急性胆囊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永锋 杨小翠 +5 位作者 肖翔 高原 马卫平 刘晓 邹强 夏金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5-397,共3页
胆总管结石、肿瘤(如壶腹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等可导致胆管流出道胆汁排泄受阻,从而引发梗阻性黄疸及肝功能损伤。
关键词 经内镜胆道 内支架放置术 急性胆囊炎 预防作用 胆囊显影 塑料支架 术后 患者
原文传递
单钳道内镜下双尼龙圈法切除十二指肠球部巨大布氏腺瘤1例
14
作者 罗长琴 张健涛 +3 位作者 贺永锋 高原 刘华 杨小翠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十二指肠布氏(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其症状、体征和放射学检查缺乏特征性,内镜检查和肿块活检亦较难确诊。本文通过1例巨大十二指肠腺瘤采用了单钳道内镜双尼龙圈法成功切除,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瘤 十二指肠球部 内镜检查 尼龙圈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放射学检查 特征性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余黄 殷鹏飞 姚书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S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S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7d与14d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均高于术前1d与术后14d,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d和1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E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具有较好的微创性,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术后炎症因子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胃固有肌层肿瘤 并发症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