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勇 张小康 唐小东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从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发,分析对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内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手术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从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发,分析对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内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手术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资料,并将结果录入统计学分析。结果:390例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72例,其中包括感染23例,支气管胸膜瘘17例,食管吻合口瘘15例,肺水肿7例,心律失常10例。其中并发症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症更多,肿瘤分期差,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多发生在年龄较高、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医生重视此情况,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 胸外科 临床观察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老年肺癌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勇 张勇 白正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析老年肺癌经传统三孔胸腔镜和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癌患者7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研究组进行单孔操作完全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取得的效果... 目的:探析老年肺癌经传统三孔胸腔镜和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癌患者7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研究组进行单孔操作完全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取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围手术期情况和研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3天和5天不同时段,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三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术式在治疗老年肺癌病症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相比传统三孔胸腔镜,应用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治疗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人 传统三孔胸腔镜 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严重胸部创伤68例救治体会
3
作者 惠建军 张小康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救治体会 创伤患者 交通伤 坠落伤 挤压伤 刀刺伤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GFR水平变化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勇 李俊杰 王小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5-59,67,共6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水平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NSCLC、127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20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GFR的含量,以ROC曲线分析确定血清EGFR的Cut-off...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水平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NSCLC、127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20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GFR的含量,以ROC曲线分析确定血清EGFR的Cut-off值,探讨NSCLC术前EGFR含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生存情况的关系,并根据手术前后血清EGFR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NSCLC组术前血清中EGFR含量高于良性对照组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EGFR的Cut-off值为6.75μg/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较高的TNM分期和出现淋巴结转移是NSCLS患者术前血清EGFR升高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术前EGFR高表达组和术后EGFR>6.75μg/L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术前较高的血清EGFR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检测术后早期血清EGFR含量变化对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强 张书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86-888,892,共4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中采取的通气模式分为保护组30例和常规组29例,保护组采取潮气量8 ml/kg,根据患者的...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中采取的通气模式分为保护组30例和常规组29例,保护组采取潮气量8 ml/kg,根据患者的循环功能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直到10 cmH_2O,常规组采取潮气量8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3 cmH_2O。结果保护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单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组和常规组患者在T_1、T_2、T_3、T_4时刻的吸入氧分压(FiO_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护组患者在T_2、T_3时刻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值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 <0.05);术前,保护组和常规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Ⅰ)、白细胞介素-8(IL-8)、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保护组患者的血清TNF-α、MIP-Ⅰ、IL-8、MD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保护组患者的SOD水平高于常规组患者(P <0.05)。结论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采取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手术炎症反应,对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肺通气 潮气量 正压呼吸
原文传递
环乳晕切口对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的影响
6
作者 侯毅 王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1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环乳晕切口对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男性乳腺增生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0例)和B组(44例)。A组患者采用环乳晕下缘弧形切口治疗,B组患者采用环乳晕环内侧弧形切口治疗... 目的研究环乳晕切口对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男性乳腺增生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0例)和B组(44例)。A组患者采用环乳晕下缘弧形切口治疗,B组患者采用环乳晕环内侧弧形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情况和围术期资料。结果A组痛觉减退、触觉减退和皮肤异样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乳头坏死和复发情况,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时间、血肿、疼痛发生率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内侧弧形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效果满意,能明显降低对乳晕处神经的损伤且安全性高,患者术后舒适度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 男性乳腺增生症 乳晕区 感觉神经
下载PDF
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殷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0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其刀口液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胸腔镜组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应激反应轻的优点,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纵隔肿瘤 传统开胸手术
原文传递
自发性膈疝误诊7例分析
8
作者 唐小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6期3918-3918,共1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膈疝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对7例自发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均发生1~3次误诊,个别造成严重后果,确诊后均采取手术治愈。结论自发性膈疝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诱因多且隐蔽,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极高... 目的探讨自发性膈疝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对7例自发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均发生1~3次误诊,个别造成严重后果,确诊后均采取手术治愈。结论自发性膈疝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诱因多且隐蔽,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极高,只要掌握其临床特征,提高警惕性,即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膈疝 误诊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