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军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急性脑梗死(ACI)为神经内科常见急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QOL)。ACI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头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及肢体瘫痪,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梗死区面积扩大,严重者可致昏... 急性脑梗死(ACI)为神经内科常见急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QOL)。ACI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头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及肢体瘫痪,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梗死区面积扩大,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1]。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神经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及改善微循环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银杏叶提取物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军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行DSA术,观察术后脑栓塞发生情况,分析DSA术后并...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行DSA术,观察术后脑栓塞发生情况,分析DSA术后并发脑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栓塞40例(13.99%,栓塞组),其中无症状25例(8.74%),有症状15例(5.24%),未出现脑栓塞246例(86.01%,非栓塞组)。栓塞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FIB)、颈动脉斑块例数、Ⅲ型主动脉弓例数、DSA手术时间、使用Hunterhead导管数、使用抗凝药物例数等8个项目与非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3岁、空腹血糖≥11.1 mmol/L、FIB≥5 g/L、颈动脉斑块、Ⅲ型主动脉弓、DSA手术时间≥60 min及不使用抗凝药物等7项均为DSA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SA致脑栓塞是患者因素及手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选择病例,术前使用抗凝剂,控制患者并发症,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对操作者的要求,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配合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可预防脑栓塞发生,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梗死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脑栓塞 空腹血糖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程度与TCD血流速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麦扣 侯瑞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与TCD所测血流速度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CD及DSA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并综合分析其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血中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与TCD所测血流速度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CD及DSA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并综合分析其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血中血糖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血管狭窄的诱因。TCD对MCA血管病变检测的Kappa值最高。在血管完全闭塞前,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均逐渐加快。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平均血流速度也显著加快,而且轻度、中度与重度狭窄各组间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流速度与相应血管的狭窄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TCD所测的血流速度与血管狭窄程度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为诊断血管狭窄程度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吕麦扣 侯瑞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31-632,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手术,比较不同因素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及术后1年跟踪随访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病程等因素比较结果显...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手术,比较不同因素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及术后1年跟踪随访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病程等因素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因素对术后有效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病程、患者临床分型及不同病例类型患者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2例(32%),部分缓解52例(52%),临床症状无变化13例(13%)。恶化3例(3%),总有效率为84%。结论:对于合并胸腺异常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及早进行胸腺切除手术,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治疗 胸腺切除术
下载PDF
褪黑素与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王小永 任敏 沈晓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2期807-808,共2页
目的:分析非酶类抗氧化物褪黑素与帕金森(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PD患者58例纳入PD组,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者的人口学资料,并进行改良H-Y分级量表(H-Y)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褪黑... 目的:分析非酶类抗氧化物褪黑素与帕金森(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PD患者58例纳入PD组,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者的人口学资料,并进行改良H-Y分级量表(H-Y)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褪黑素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PD组的睡眠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组患者平均病程(4.52±0.22)年;H-Y分级:1级18例,2级12例,3级11例,4级8例,5级9例。PD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92.31±7.1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82±5.07)pg/m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褪黑素水平与H-Y分级呈正相关(r=0.652,P<0.01)。PD组合并睡眠障碍39例,无睡眠障碍19例。PD组合并睡眠障碍者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99.17±6.28)pg/mL,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者的(83.31±7.02)pg/mL(P<0.01)。结论:PD患者血清褪黑素的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的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褪黑素 病程 H-Y分级
下载PDF
ABCD2评分预测头昏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敏 吕琳 +2 位作者 温慧军 李永强 潘艳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收集118例以头昏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首诊时使用ABCD2评分进行评价,并将入组者分为低危组(1~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入... 目的探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收集118例以头昏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首诊时使用ABCD2评分进行评价,并将入组者分为低危组(1~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入组患者均在入组后即进行头颅CT检查,在48~72 h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弥散加权序列是否出现高信号,以确定是否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出院后对入组者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入组118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61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5.8±11.6)岁。高危组37例,中危组29例,低危组52例。经证实入组患者中15例(12.7%)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梗死。高危组中11例(29.7%)发生脑梗死,中危组3例(10.3%)发生脑梗死,而低危组患者在随访观察期内仅有1例(1.9%)发生脑梗死,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头昏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该评分方法的应用对早期干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昏 脑梗死 预测 ABCD2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