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鸡市2次以上无偿献血者金标法HBsAg初筛结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柏亮 郑拉让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6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ELISA 二次献血者 HBsAg金标
下载PDF
宝鸡市无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拉让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1期997-998,共2页
关键词 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无偿献血者 感染状况调查 宝鸡市 经血液传播疾病 血液质量 无偿献血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宝鸡地区无偿献血血液质量监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 净红利 李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2216-2217,共2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方法对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方法对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8.0%,ALT不合格率最高(4.70%),其他依次为抗-HCV(1.31%)、抗-TP(1.03%)、HBsAg(0.64%)、抗-HIV(0.37%)。结论血站应尽量采集低危人群血液,提高血液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有效避免受血者罹患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丙氨酸转氨酶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抗体 丙型 梅毒 HIV
下载PDF
BEP-Ⅲ酶免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的排除 被引量:3
4
作者 丁卫平 李拴林 马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常见故障 使用过程 使用说明书 处理系统 血液检验 检验结果 安全运行 标准化
下载PDF
人抗鼠抗体干扰导致献血者HBsAg、HIV酶免检测假阳性1例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卫平 李晶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4期404-405,共2页
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血清学技术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关键词 献血者 人抗鼠抗体 酶免假阳性
下载PDF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艳 张丽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是红细胞膜上的一种多功能杂性趋化因子受体。DARC不仅是位于红细胞膜表面的血型抗原,同时还作为间日疟原虫受体、HIV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在疟疾的发生、炎症调...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是红细胞膜上的一种多功能杂性趋化因子受体。DARC不仅是位于红细胞膜表面的血型抗原,同时还作为间日疟原虫受体、HIV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在疟疾的发生、炎症调节以及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就DARC在炎症调节、感染以及抗肿瘤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 炎症反应 肿瘤
下载PDF
宝鸡市2007-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卫平 柏亮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982-9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宝鸡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开展采供血工作,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2007-2014年宝鸡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发现的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资料进行追踪随访及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 目的:通过对宝鸡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开展采供血工作,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2007-2014年宝鸡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发现的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资料进行追踪随访及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4年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确证阳性者43例,男、女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5,P〈0.01);感染年龄18~40岁青壮年居多,异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67.44%),男男同性传播途径其次(27.91%),感染者籍贯现住址逐年增多,以本地化为主;职业分布以"其他"、工人、农民、所占比例高,分别为53.49%、23.26%、16.28%;在HIV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情况中,HIV合并梅毒的共感染数最多;WB确证试验中各条带均可或大部分显现。结论:宝鸡地区献血者HIV感染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应从献血者征询、血液检测水平、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确证阳性 无偿献血 WB带型
原文传递
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1期151-152,共2页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为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84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80例。A组使用单纯采血器采血,B组使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使用...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为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84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80例。A组使用单纯采血器采血,B组使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使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比较三组的溶血程度。结果 A组溶血总发生率为3.93%,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27.14%和13.57%,且A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溶血发生率(2.86%、0.71%、0.36%)亦均为最低,C组次之(8.21%、4.29%、1.07%),B组最高(18.93%、5.71%、2.50%),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高,单纯采血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器 留置针 溶血
下载PDF
宝鸡市2008~2014年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任雪侠 成艳 +3 位作者 刘莹 安莹华 苟莉 刘郁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合格原因,总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对2008~2014年血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4年采集制备血液因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人次占7.74%(22350人次/288881人次),其中ALT不合格率最高(...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合格原因,总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对2008~2014年血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4年采集制备血液因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人次占7.74%(22350人次/288881人次),其中ALT不合格率最高(其构成比为58.49%),非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以脂浆为高(其构成比为30.03%)。结论:采血不合格血液中因ALT不合格为高,其次为采血量不足而致不合格,血站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教,健康征询和初筛工作中强化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和新进人员采供血技术培训,有效降低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采供血 不合格率 ALT 脂浆
原文传递
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与常规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10
作者 刘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与常规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我站进行静脉采血者140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观察组使用离心性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对两组采血效果进...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与常规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我站进行静脉采血者140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观察组使用离心性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对两组采血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可能影响采血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被采血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即刻回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被采血者平均采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于采血量为2 m L的被采血者而言,观察组与对照组采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采血量为4 m L及6 m L的被采血者而言,观察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于静脉条件好的被采血者而言,观察组与对照组采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静脉条件中或差的被采血者而言,观察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比较,离心性静脉穿刺在采血量较大及血管状态不佳时具有更快的采血速度,对于高效采血及保护血管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 常规静脉穿刺采血 穿刺效果
下载PDF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建衡 方咏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5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成分输血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温阳利水方热敷包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超 鱼麦侠 +1 位作者 王希胜 寇剑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方热敷包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对腹围、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观...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方热敷包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对腹围、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阳利水方热敷包治疗,三周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日常生活质量、血清CE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14/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血清CEA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利水方热敷包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可减小患者腹围,降低血清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治疗 腹腔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采供用血机构一体化信息网络管理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咏梅 郑拉让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0年第4期8-9,59,共3页
目的建立一体化的采、供、用血信息管理模式,全面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规范采供用血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及使用效率,保障献血者、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建立辖区信息网络管理一体化;采、供、用血机构网络结构及安全防护一体化;... 目的建立一体化的采、供、用血信息管理模式,全面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规范采供用血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及使用效率,保障献血者、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建立辖区信息网络管理一体化;采、供、用血机构网络结构及安全防护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制度建设及技术培训一体化;信息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监督考核一体化。结果建立了覆盖采供用血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采供用血信息管理工作迈上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信息网络 管理模式 实践探索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宗晓燕 寇剑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吴起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献血者15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吴起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献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细胞形态、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病情分析、预后评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150例患者中,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判定为极低危0例,低危25例,中危55例,高危43例,极高危27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IL-4、IL-6、TNF-α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IL-6、TNF-α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伴有血细胞形态异常及炎症因子过量释放,血细胞形态异常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分析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炎症因子 病情分析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寇剑成 宗晓燕 朱晓波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以期提升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选取2我院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156例,按照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将其分为两组,未出现输血反应为对照组(135例)和输血不良... 目的分析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以期提升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选取2我院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156例,按照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将其分为两组,未出现输血反应为对照组(135例)和输血不良反应为观察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指标差异,分析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出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结果输血后两组患者PLT、HCT、RBC、Hb均较输血前上升,且对照组患者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TT、APTT、PT均较输血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ib均较输血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指导临床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治,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 常规凝血指标 凝血相关指标 监测价值
下载PDF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邱昌凤 寇剑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681-683,共3页
血小板作为血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机体的止血功能发挥主要的作用。临床采集血小板主要是用于救治因诸多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大部分患者多需不断输注血小板以维持生命[1]。机采血小... 血小板作为血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机体的止血功能发挥主要的作用。临床采集血小板主要是用于救治因诸多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大部分患者多需不断输注血小板以维持生命[1]。机采血小板具有采集浓度及纯度较高、且保存时间较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但机采血小板捐献时由于采集过程较长等因素导致献血者相对较少,且重复多次采集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3]。本探究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站6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临床资料,探讨献血者多次捐献血小板后献血者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止血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功能 功能异常 献血者 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宝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132-1134,113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2009年9月~2010年9月流动采血无偿献血者晕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13 935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73例,晕针率0.5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67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2009年9月~2010年9月流动采血无偿献血者晕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13 935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73例,晕针率0.5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67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伴抽搐2例。73例晕针者中首次献血63例,占86.30%,医疗卫生人员献血晕针者5例,占6.85%,空腹献血晕针62例,占84.93%。不同季节晕针反应率也不同,分别为春季0.28%,夏季0.78%,秋季0.20%,冬季0.53%。结论: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采血环境对献血者也有一定的影响,献血者休息不充足,及空腹献血也易导致晕针。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加大宣教工作,提高采血技术,创造良好献血环境,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晕针 护理 献血反应
下载PDF
血塞通结合依达拉奉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波 寇剑成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43-54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血塞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依达拉奉)和研究组(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疗效、Barthel指数、MRS评分、NIHSS评分、血液...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血塞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依达拉奉)和研究组(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疗效、Barthel指数、MRS评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低切与高切全血黏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用药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组,而MR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同时加用血塞通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进一步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塞通 依达拉奉 疗效
下载PDF
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朝 高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7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3例,根据院前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试验组(n=60)。... 目的 探讨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7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3例,根据院前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试验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1、7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t-PA、PAI-I水平及MPAR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t-PA、PAI-I水平及MPAR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入院后1、7d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AI-I水平、MPAR低于对照组(P<0.01)。(2)时间与方法在LVEDV、LVESV、LVEF、CO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LVEDV、LVESV、LVEF、CO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入院后1、7dLVEDV、LVESV大于对照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者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减少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入院前急救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HBsAg、HCV、HIV单试剂有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分析及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卫平 郑拉让 李晶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2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宝鸡地区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24周后检测结果分析及再次献血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流失。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单试剂反应... 目的:探讨宝鸡地区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24周后检测结果分析及再次献血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流失。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24周后留取2份标本分别进行酶免、核酸检测。结果:232份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标本复检后ELISA检结构显示阳性74例(31.9%),阴性158例(68.1%);复检后NA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2例(0.9%),阴性230例(99.1%);2份HBV核酸阳性标本复检前后病毒载量和乙肝两对半结果显示1例出现HBV窗口期,1例出现HBV感染感染;74份复检ELISA阳性NAT阴性样本ELISA测定值(S/OD)统计初检结果显示0.8≤S/OD≤1.5(%)者56例(75.7%),S/OD&gt;1.5(%)者18例(24.3%);复检结果显示0.8≤S/OD≤1.5(%)63例(85.1%),S/OD〉1.5(%)者11例(14.9%)。结论:单试剂有反应性献血者24周后再次检测后合格率为68.1%,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试剂反应性 无偿献血 归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