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晓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第1期42-42,共1页
本文作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a-2e教学案例为例,分析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结合。【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阅读课,阅读语篇围绕卡通片这一电影类型展开,主要谈论一个... 本文作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a-2e教学案例为例,分析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结合。【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阅读课,阅读语篇围绕卡通片这一电影类型展开,主要谈论一个为学生熟知的美国卡通形象——米老鼠(Mickey Mouse),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卡通片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 电影类型 课堂设计 阅读技能 教材分析 卡通形象 WATCH 文化知识 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
下载PDF
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有效始于“备课”
2
作者 马晓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第5期40-40,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师已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能否实现最大化关键在于备课。如何有效备课?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师已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能否实现最大化关键在于备课。如何有效备课?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与教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备课 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效益 实践 初中 英语教师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一节英语阅读课的课堂观察与思考
3
作者 马晓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第4期56-56,共1页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uessing game 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三张半遮掩的图片(The Great Wall,Pyramid,Terra-Cotta Warriors),问"What is it?"然后引出stonehenge。
关键词 课堂观察 英语阅读课 阅读任务 连接词 教学过程 目标语言 问题设置 阅读问题 课标要求 THINK
下载PDF
浅谈语文课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
4
作者 马虹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第12期42-42,共1页
教学手法,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技巧,其内涵非常丰富。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法,会使一节课思路清晰、过程灵动、训练到位,会使学生的活动充分、课堂的积累丰富,会使学生当堂真有收获、大有收获。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 教学手法,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技巧,其内涵非常丰富。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法,会使一节课思路清晰、过程灵动、训练到位,会使学生的活动充分、课堂的积累丰富,会使学生当堂真有收获、大有收获。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一、话题式手法话题式手法,就是用设计若干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索内容,表达感受,使学生的学习有抓手、有主线。如《最后一课》,我设计的主体环节就是一个"变"字说人物,即在上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围绕这一话题,学生找找、画画、议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手法 最后一课 语文课教学 人物形象 麦尔 文化知识 全班交流 小石潭 读写结合 智取生辰纲
下载PDF
由“外号”说开去
5
作者 马虹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第7期46-46,共1页
提起我们学校的“张大爷”,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可千万别以为他只是门房的老师傅,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化学高级教师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就给张老师起了“张大爷”这么个外号,反正,学生乐意叫,张老师也乐意... 提起我们学校的“张大爷”,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可千万别以为他只是门房的老师傅,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化学高级教师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就给张老师起了“张大爷”这么个外号,反正,学生乐意叫,张老师也乐意听,这外号就这么在一届一届的学生中叫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教师 学生 老师 学校 化学
下载PDF
改变,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6
作者 马虹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X期92-92,共1页
常跟同事开玩笑说:今年的语文课,可亏了二班的学生了。看着同事诧异的眼神,我急忙解释:每天的课,都是一班在前,二班在后。先上的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后上的班,则是反思改变之后的超越,上课效果往往更令人满意。可见,改变,是我们... 常跟同事开玩笑说:今年的语文课,可亏了二班的学生了。看着同事诧异的眼神,我急忙解释:每天的课,都是一班在前,二班在后。先上的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后上的班,则是反思改变之后的超越,上课效果往往更令人满意。可见,改变,是我们教学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读课文 堂课 香菱 怎样学诗 同课异构 大道之行 人物形象 临时起意 导课 中国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