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及内皮素-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鹏 张瑞妮 +3 位作者 李飞 高峰 王东艳 曹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及内皮素1 (ET-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4例,根据心律特点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6例,慢性房颤组68例;同时入选性别、年龄、病情与NVAF组相... 目的:探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及内皮素1 (ET-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4例,根据心律特点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6例,慢性房颤组68例;同时入选性别、年龄、病情与NVAF组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48例(窦性心律组)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hsCRP、BNP和ET-1的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hsCRP[(1.52±0.86)mg/L比(2.32±1.38)mg/L比(3.35±3.02)mg/L]、BNP [(225.31±70.23)pg/ml比(352.42±167.02)pg/ml比(403.12±132.05)pg/ml]和ET-1 [(1.42±0.65)ng/ml比(1.96±0.76)ng/ml比(2.34±1.15)ng/ml]的水平明显升高,且慢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或<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VAF患者血清BNP与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NP、hsCRP、左房内径(LAD)是NV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1.21、1.33,P<0.05或<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利钠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哲 王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50-151,172,共3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两种药物互相协同,通过调脂作用共同发挥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目的,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 冠心病 脑梗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立青 米宏文 李芸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极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的患者86例,选择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79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和窦性心率震荡后的斜率(TS);以TO≥O为阳性、TS...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极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的患者86例,选择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79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和窦性心率震荡后的斜率(TS);以TO≥O为阳性、TS≤2.5为阳性为判定标准:将窦性心率震荡分为TO(+)TS(-)、TS(+)TO(-)、TO(+)TS(+)、TS(-)TO(-)分别对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0、TS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窦性心率震荡四种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诊断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窦性心率震荡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造影剂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鹏 张瑞妮 +1 位作者 李飞 高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6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造影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20例,其中CIN患者41例(CIN组),非CIN患者379例(Non-CIN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采用J...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造影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20例,其中CIN患者41例(CIN组),非CIN患者379例(Non-CIN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采用Judkins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检测血清肌酐(SCr)、Cys C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ys C和SCr预测CIN的诊断价值。结果 CIN组与Non-CIN组年龄、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组中,Cys C水平在术后12、24、48h均显著高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在术后24h达到最高。SCr在术后48h显著高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r水平在术后48h达到最高。eGFR在术后24、48h显著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 C术后24h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791~0.975,P<0.001),最佳临界值为1.55mg/L,灵敏度为83.43%,特异度为96.91%。结论血清Cys C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诊断CIN的生物学指标之一,诊断价值优于血清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造影剂肾病 血清胱抑素C 血清肌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与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哲 王晶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ACI的患者(ACI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有斑块组(110例)和无斑块组(10例),有斑块的110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ACI的患者(ACI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有斑块组(110例)和无斑块组(10例),有斑块的110例患者中稳定型斑块80例,不稳定型斑块30例。选择同期6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血浆ox-LDL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浆ox-LDL浓度[(0.29±0.37)mg/L比(0.69±0.25)mg/L]显著升高;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浆ox-LDL浓度[(0.41±0.39)mg/L比(0.75±0.37)mg/L]显著升高;与稳定型斑块组比较,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浆ox-LDL浓度[(0.59±0.37)mg/L比(0.82±0.29)mg/L]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ACI患者体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浆ox-LDL水平有关,血浆ox-LDL水平还可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类 LDL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心衰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淼鑫 刘侠 董香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8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心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7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术...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心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7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心衰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末呼吸容积(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和MVV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3.2%)高于对照组(7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分为(85.21±4.12)分,对照组为(74.32±5.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衰并发率为6.8%,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可帮助肺癌全肺切除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肺康复运动 肺肿瘤 全肺切除术 肺功能 心衰
原文传递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永宏 白怀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892-89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所选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的ST段改变,将52例IAMI患者分为ST段正常组、ST段抬高组及ST段压低组,对所选患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比较各组患者冠...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所选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的ST段改变,将52例IAMI患者分为ST段正常组、ST段抬高组及ST段压低组,对所选患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比较各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ST段正常组18例,冠脉呈单支病变16例(88.9%),多支病变2例(11.1%);右冠脉远段病变10例。ST段抬高组13例,冠脉呈单支病变9例(69.2%),多支病变4例(30.8%);右冠脉近段病变6例,左前降支近段病变3例。ST段压低组21例,冠脉呈单支病变6例(28.6%),多支病变15例(71.4%);右冠脉远段病变11例,左前降支远段病变8例,回旋支远段病变6例(多支病变时,例数计算有重叠)。结论 I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冠脉多支病变,且远段病变多见;ST段抬高者多提示右冠脉及左前降支近段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胸前导联 ST段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