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君艳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4907-4908,共2页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300例经CT或MRI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安全措施,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危险程度评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300例经CT或MRI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安全措施,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危险程度评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采用跌倒危险、坠床评估表评定其危险度,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坠床危险评估表 脑卒中患者 应用
下载PDF
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剑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利培酮和奥氪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3倒)口服奥氮平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均治... 目的:探讨研究利培酮和奥氪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3倒)口服奥氮平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研究组体重增加和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和奥氮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差别,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神经细胞活性、认知功能及Caspase-9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屈文英 解建国 +1 位作者 梁安心 尚雪峰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 AP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神经细胞活性、认知功能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 AP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神经细胞活性、认知功能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雌雄各半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正常组、AD组、药物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及干预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建立AD大鼠模型;建模后药物对照组采用0.5 g/kg的吡拉西坦灌胃,干预A组、干预B组及干预C祖均采用0.2、0.4及0.8 g/kg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 APS)灌胃,正常组及AD组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均1次/d,灌胃时间连续6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matoxy lin-Eosin, 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表现;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组大鼠灌胃后第1~5 d的逃避潜伏期均延长(P<0.05);与AD组比较,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药物对照组逃避潜伏期与干预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AD组大鼠游泳距离增加(P<0.05);与AD组比较,干预A组、干预B组及干预C组大鼠游泳距离均减少(P<0.05),干预C组与药物对照组相似(P>0.05)。正常组海马结构完成,神经元排列紧密,细胞核清晰且无空泡;AD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数目减少,细胞核深染,细胞膜收缩及部分消失;APS干预组及药物对照组神经元排列较AD组整齐有序,肿胀程度减轻,细胞核较清晰。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比较有明显差异(F=134.900,P<0.001);与正常组比较,AD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AD组比较,干预A组、干预B组及干预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药物对照组与干预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相似(P>0.05)。与正常组比较,AD组海马组织Cyt-C,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AD组比较,不同水平干预组海马组织Cyt-C,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药物对照组与干预C组上述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相似(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减轻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且呈现水平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yt-C及caspase-3/9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黄芪多糖 认知功能 神经细胞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9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水平与中老年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娟娟 贾蕾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伴随症状、狭窄程度、狭窄部位和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随... 目的 探讨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伴随症状、狭窄程度、狭窄部位和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无颈动脉狭窄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清检测患者血清MMP-10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按照危险因素分组后发现吸烟组血清MMP-10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糖尿病组MMP-10水平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病例组患者分组后发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单侧组(p〈0.01);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且血清MMP-10水平随着狭窄程度升高而增加(p〈0.01)。结论 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高于对照组,吸烟和糖尿病可增加血清MMP-10水平;对于合并脑缺血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性斑块及重度狭窄中老年患者MMP-10血清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10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脑啡肽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屈文英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陕西延安地区汉族人群中脑啡肽酶(NEP)基因多态性与阿尔兹海默(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38例AD患者作为AD组,57例VD患者作为VD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老年体检健康者15... 目的探讨陕西延安地区汉族人群中脑啡肽酶(NEP)基因多态性与阿尔兹海默(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38例AD患者作为AD组,57例VD患者作为VD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老年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EP基因rs989692位点和rs6776185位点基因型。结果各组NEP基因rs98969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于rs6776185位点AD组和VD组与对照组比较,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明显增多(P均<0.05)。AD组与VD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NEP基因rs6776185位点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可能是陕西延安地区汉族人AD和VD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酶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强 高章代 高喜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8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3例IA患者,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采用哥斯拉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3例IA患者,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采用哥斯拉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者8例(8. 6%),平均GOS得分(1. 84±0. 62)分;预后良好者85例(91. 4%),平均GOS得分(3. 46±1. 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与介入时机、有无高血压、Fisher分级、肿瘤部位、瘤颈宽度及Hunt-Hess分级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高血压、Fisher分级、瘤颈宽度≥4. 5mm及Hunt-Hess分级为影响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影响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Fisher分级、瘤颈宽度≥4. 5及Hunt-Hess分级,临床可通过监控以上指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预后不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宜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579-2580,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训练、饮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结果2组患者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心理学/护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贫血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惠辉 韩刚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1日-2018年9月30日符合条件的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在术后第1、3、7 d抽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有无贫血;术后6个月应用... 目的探讨贫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1日-2018年9月30日符合条件的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在术后第1、3、7 d抽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有无贫血;术后6个月应用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价aSAH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中有57例(41.9%)患者出现贫血,79例(58.1%)患者无贫血。贫血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5.4%(43例),显著高于无贫血患者(57.0%,45例)(χ^2=4.949,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WFNS分级、Fisher分级、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贫血是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aSAH后贫血是导致aSAH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aSAH患者输血阈值以及纠正贫血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贫血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薛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2期2043-2044,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25例患有高血压并发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其中已经发生再出血的75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25例患有高血压并发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其中已经发生再出血的75例定义为出血组,其余150例随机均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出血组平均年龄、凝血时间、入院与手术相隔时间、血糖、血压控制、颅内血肿量等资料;预防组患者给予预防再出血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几率。结果出血组与对照组在凝血时间(χ2=9.392)、入院与手术相隔时间(χ2=8.220)、血糖(χ2=10.338)、血压控制(χ2=12.182)、颅内血肿量(χ2=8.341)等5项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积极的预防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P<0.05。结论凝血时间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术后再出血,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探究及预防,在未发生再出血前通过预防再出血减少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再出血 老年高血压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